一、精選案例內容,切準教材應用視角

道德與法治教學有比較固定的教材內容,教師圍繞教材展開教學設計時,需要有延伸意識,結合學生生活實際展開案例篩選,可以為課堂教學帶來全新感知機會。這些真實的生活案例具有典型性、觸動性,能夠為課堂教學帶來巨大支撐力。教師要深度挖掘教材內涵,切準教學應用視角,精心篩選生活案例內容,為學生學習思維帶來激發動力。

如教學統編教材七年級道德與法治《網上交友新時空》,教師先引導學生認識網絡世界的特點,學生會對網絡虛擬性有一定認知。這時教師給學生列舉生活案例:有一個小學六年級學生,名字叫麗麗,平時沉默寡言、性格內向,同學們大多不喜歡和她一起玩。自從學會了網絡聊天,麗麗有機會便找網友交流。在與網友交流中,麗麗一改平時的沉默,變得相當活躍,網友數量與日俱增。經過一段時間交往,麗麗和一個網名叫“最懂你”的人聊得很投機。后來,這位網友約見麗麗,麗麗一去不回,最后找到的是她的尸體……這個案例對學生觸動很大,大家都為麗麗感到惋惜。教師借此發動學習探究:互聯網能夠讓人和人的關系更親近嗎?網上交往可以當真嗎?學生開始熱議,并逐漸達成共識。教師列舉生活案例,為學生提供思考機會。小學生生活閱歷少,對社會、對網絡缺少基本的了解。透過這個案例,學生心靈受到震動,也為課堂教學帶來助力支持。

二、優化案例設計,關注生本思維特點

有了生活案例,如何利用案例教學,這是教師需要重點考慮的問題。生活案例與教材內容有一定契合性,教師在教學應用設計時,需要充分關注文本生本思維對接,對教學設計進行優化。案例投放時機、案例打開形式、教師引導方式、思考問題設計、學習形式篩選等,這些教學環節都需要進行凈化操作,以提升案例操作效果。

在學習《師生交往》相關內容時,當涉及師生矛盾處理這個問題時,教師給學生列舉了生活案例:五年級兩個男生打架了,班主任將兩名學生都叫到辦公室。在調查過程中,一個男生霸氣十足:“誰叫他罵我的,罵我就不行,我就得揍他。”班主任耐心勸導了半天,這名男生依然胡攪蠻纏。班主任一時氣急,伸手打了他一巴掌。這一巴掌下去,惹了大麻煩。這個學生回家對家長告狀,家長找學校領導、教育局領導投訴班主任,經過調查,情況基本屬實,這位班主任被撤職。學生紛紛為班主任鳴不平,感覺這個學生和家長太過分了。教師給出引導:老師打人肯定是不對的,學生和其家長在處理矛盾時選擇的方法也有一些問題,你如何看待這個問題呢?學生討論熱烈,課堂氣氛被點燃。教師利用一個生活案例,將學生關注力集中到一點上,為課堂教學創設了更多學習動力。學生對師生矛盾很敏感,教師由此發動討論,其切入視點非常適合,激發效果顯著。

三、拓展案例訓練,促進理論實踐接軌

利用生活案例助力課堂訓練,教師需要有拓展意識,要對案例的訓練內容、訓練形式進行權衡設計,特別是訓練形式需要有創新,這樣才能有效調動學生主動學習。教師不妨讓學生主動搜集生活案例信息,并對案例材料展開合理設定,為學生提供多種訓練任務,這樣可以成功促進學生理論與實踐的融合接軌,還能夠培養學生良好學習思維習慣。

生活中學生與父母交流溝通存在不暢的問題具有普遍性。在學習《親情之愛》相關內容時,教師針對學生和父母溝通問題投放生活案例:馬上就要期中考試了,小兵非常擔心,因為爸媽早就下了通牒:期中考試名次再下滑,就不用回家了。這一天,成績公示后,小兵的班級名次再次下滑了五名。放學后,小兵在街上漫無目的地走著,他不敢回家,不敢面對父母的責難。他離家出走了……小兵父母找不到小兵,非常焦急,不僅調動親友四處尋找,甚至報了警。經過三天的尋找,最終在另外一個城市找到了小兵,小兵已經餓了兩天了。教師針對這個案例展開設計:小兵的離家出走應該嗎?造成這個局面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學生結合案例展開思考討論,其思想觸動很大。

生活案例是一些活生生的真實事件,具有真實性、社會性、啟迪性等特征。教師有意識在道德與法治教育教學中引入生活案例,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多思考的機會,讓學生在多重感知體驗中了解認知社會,這對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有特殊促進作用。

作者單位 江蘇省啟東市折桂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