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校本研修成為教師專業發展的不竭動力
作者:銅川市新區裕豐園小學 付春平
發布時間:2018-11-09 15:29:34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校本研修是現階段實現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途徑,在近幾年不斷地實踐探索中,我校形成了“1345”校本研修模式:即一個愿景引領,三項保障護航,四個平臺展示,五項活動推動。通過“1345”研修工作的開展,讓校本研修成為教師專業發展的不竭動力。
一、共同愿景引領,共享職業發展的幸福
“關注每一名教師成長,追求幸福職業生涯。”這是學校教師培養的宗旨,也是學校校本研修發展的規劃目標。學校圍繞這個共同愿景,完善校本研修制度,構建研修平臺,開展多項研修活動,使全體教師在校本研修的舞臺上學習、交流,感受職業發展的幸福,體會個人成長的快樂。
二、三項保障護航,開辟研修綠色通道
1.制度保障,規范開展研修工作。學校制定出一套切實可行的研修制度,如“教師校本研修五年發展規劃”“教師學習和反思制度”“教師研修評價制度”等,構建起校本研修制度體系,使校本研修在制度的保駕護航下順利開展。
2.資金保障,確保研修工作順利實施。學校每年投入經費的20%用于研修工作,每年為每名教師支出200元的教育教學讀書經費,并根據需要為各學科組、年級組、課題組教師征訂報刊,鼓勵教師開展閱讀。教師參加各項教育教學培訓、課題研究的費用也由學校承擔,為教師開展研修提供有力的資金保障。
3.頭雁領航,以身示范開展研修。學校領導不僅是校本研修工作的監督者,也是校本研修的實施者,他們與一線同學科教師“糅合”在一起進行校本研修,與研修教師一起執教示范課,一起聽評課,一起進行學習研討,撰寫研修體會和研修論文,年終與教師一起“曬”研修成果,以身示范領航研修工作。
三、立足校本實際,搭建多彩研修平臺
1.教學節展示,人人參與
學校每年10月份開展為期一個月的全學科“教學節”活動,讓教師進行各項教學技能展示:有教師朗讀、書寫、說課等基本功展示;有骨干教師、青年教師課堂教學展示,有“同課異構”“一課兩上”“微型課”等各種賽教活動,還有教研組長“微報告”和學科教師的“微講座”等。學校會邀請各地名師、教學能手進行同臺切磋,邀請省市教育教學專家來校面對面聽課指導,通過集中性的交流、學習、研討,推動教師專業能力拔節提高。
2.主題研修,聚焦靶心
學校將校本研修的重心下放到年級組、教研組和教師個人,每學年讓年級組和教研組根據實際工作確立研修主題,教師在研修主題的基礎上確定個人的研修目標和內容。研修主題的自主確定讓教師校本研修更能聚焦問題,有的放矢。
如2018年學校各學段、各學科的研修主題:
3.同伴互助,切磋交流
學校在同伴互助工作中緊抓三個方面:一是青藍工程師徒結對,發揮老教師與青年教師間帶動與互補的作用;二是集體備課與研討,凸顯集體智慧下個人的思考;三是“同課異構”“一課兩上”,展示每一名教師個性思維與創造能力。通過這三個方面將教師之間擰成一條繩,切磋教藝,共同提高。
4.網絡研修,記錄成長
學校除了組織教師參加國家統一的網絡培訓外,還鼓勵教師利用業余時間進行自主網絡研修,對能夠堅持網研的教師記錄“研修學分”,算作績效考核一部分:數學組老師參加的“鯤鵬小數網絡研修”、“愛數人的教室”,語文組老師參加的“鯤鵬小語網絡研修”、“每天解讀一首詩”、“《論語》學習班”等網絡研修都極具代表性。此外,學校還建立了“裕小正能量”網絡研修平臺,每天推送一篇教師原創的教育教學文章,與校內外同行分享交流,至今平臺已經推送研修資料150多期,閱讀量近萬人次。
四、五項活動驅動,創建濃濃研修氛圍
1.“N+教師培訓”活動
“N+教師培訓”活動分為四部分:一是“專家引領+教師培訓”,學校開設“裕小講壇”,每學年邀請省市級教育教學專家到校作學術報告,帶來最新的教學理念和教改思想,引領教師隊伍發展。二是“名師指導+教師培訓”,學校經常邀請各級各科名師來校上課,與學校教師進行“同課異構”、教學研討等,實現名師帶動,喚醒教師研修熱情;三是“名校交流+教師培訓”,學校組織教師到省內外知名學校進行交流學習,開闊教師視野,讓教師感受名校名師風采;四是“學科專題+教師培訓”,組織教師有針對性地參加“中國好老師”“名師之路”“千課萬人”等學科專題培訓,實現教師專業能力再提升。
2.共讀一本書活動
學校每學期組織共讀一本書活動。2017年全校教師就共讀了《教師第一課》《做最好的自己》《致青年教師》等書籍。班主任和各學科組還開展分類閱讀,如數學組進行了《小學數學思想與方法》《數學教學基本概念與核心理念》的閱讀;語文組學習了《語文,究竟怎么教》《聽程紅兵老師說課評課》等書籍;班主任則閱讀了《班主任兵法》《班隊會精彩案例》等。學校大力提倡“每天讀書半小時”,并通過“讀書心得征集”“閱讀研討會”等方式激發老師們的讀書興趣,使書籍成為教師校本研修的“加油站”。
3.課堂教學展示活動
校本研修的主戰場是課堂,學校每學年都要開展多種形式的課堂教學及研討,如骨干教師示范課,青年教師賽教課,師徒之間指導課以及教師針對自己研修主題所開展的研討課、交流課等,并對教學中的典型案例進行整理分析,討論反思,使教師在課堂中研修,在實踐中反思,讓校本研修成為有根之木。
4.教學基本功訓練活動
學校不放松任何一名教師的基本功訓練,從“三字一話”到備課、說課,都納入校本研修工作范圍,每周三進行半小時的“三字”訓練,每學期開展一次說課和教材解讀比賽。學校根據實際進行教學基本功“分層”訓練,將他們劃分為入職期、成熟期、經驗期以及引領期的教師,根據教師發展情況開展有側重點的研修,使每一層次的教師都有目標,都有發展。
5.“八個一”能力提升活動
校本研修是為了提升專業能力,如何凝聚研修力量,幫助教師最終實現質的飛躍?學校進行的“八個一”活動就是最好的紐帶與橋梁:學校要求教師每學期上一節公開研討課,交一份優質教案,寫一個典型案例,曬一篇教學論文,出一份優秀試卷;每月交流一篇教育教學敘事,提供一個值得探討的教育教學問題,寫一份有價值的教學反思。通過這“八個一”活動,讓教師做、思、研、寫相結合,不斷驅動自身業務發展。
扎實的校本研修助推了學校的發展與教師專業成長。建校八年來,學校培養出特級教師1名,省級學科帶頭人1名,省市級教學能手6人,市級名師2人,教學新秀5人,骨干教師隊伍逐步建立起來。反過來,骨干體系的建立又為校本研修注入了一股“活水”,讓校本研修更具活力,更具凝聚力,猶如一塊磁鐵緊緊吸引著一線教師,讓廣大教師心往之,行隨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