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致的生命詠嘆—— 冰心《談生命》的教學感受
作者:周慧玲
發布時間:2018-11-07 15:28:42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一、形式美
《談生命》的總起、鋪繪、歸結照應自然,以總起引發話題,暗示下文;以鋪繪展示生命的過程,隱喻生命的力量與價值。以歸結揭示生命的本質規律,表達自己的生命態度。描寫、議論、抒情的契合,使事、理、情和諧融合。
冰心女士用“我不敢說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說生命像什么”總起全文,又用“是”與“像”的一字之差,引發思考,引發讀者的興趣,可謂意味深長。
她用細膩的筆觸,準確展示了“一江春水”東流和“一棵小樹”成長衰亡的生命全過程,傳神描繪了它們的情態變化,言之有物。又用“生命像向東流的一江春水”“生命又像一棵小樹”,照應開頭的“生命像什么”。結構看似相同,但內涵卻各有側重。前者闡明了生命的力量,后者揭示了生命的價值,既有內涵又互補,形象而完整地闡明了生命的過程和意義。行文儼然水與乳的交融。
接著,依托描述引發議論。“宇宙是一個大生命,我們是宇宙大氣中之一息。”引導讀者由對“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樹”兩個特殊生命現象的感知,推及對整個生命現象的認識。
二、意境美
將“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樹”人格化,賦予美的形象和美的情感。“一江春水”有自己的境遇:“峭壁、亂石、巉巖、危崖、平沙斜陽、芳草鮮花、暴風驟雨、迅雷駭電、晚霞新月、大海”,歷程艱辛而豐富多彩,充滿形形色色的考驗;它有自己的精神:“聚集、奔注、沖倒、挾卷、奔騰、怒吼、回旋”,充滿激情,卻又從容、勇敢、不屈不撓;它有自己的品格:“快樂、憤激、心平氣和、羞怯”,謙遜、樂觀、豪邁而豁達。讀這樣的描寫,好似誦詠一首豪放詞,好似看到了英姿勃發的周公瑾,引發的是一種豪情壯志。同樣,“一棵小樹”也有自己的歷程:少年、中年、老年。有陽光、雨露和空氣的呵護,也有風霜的洗禮;它也有自己的精神:“聚集、欠伸、破殼、伸出、吟唱、跳舞、掙脫、挺立、抬頭”,沖動而頑強奮進;它也有自己的品格:“勇敢、快樂、寧靜、怡悅”,恬淡而從容。讀這樣的描寫,好似讀又一篇《桃花源記》,好似看到了超凡脫俗的陶淵明,直讓人超然物外。我們從中享受著意境美,領悟、認識著生命的本質。
三、語言美
1.靈動、蘊藉。人格化了的“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樹”,收言此意彼之效,隱喻了生命的過程和意義,形象化了生命的力量和價值,洋溢著濃郁的主觀感情。
2.運用反復增強韻律美。“生命像……”“生命又像……”的句式,既是行文層次的標志,又給人以旋律回轉、反復吟唱之感。“他消融了,歸化了,說不上快樂,也沒有悲哀”,反復詠嘆、強調,莊重表達對死亡的超然與豁達。“然而我不敢說來生,也不敢相信來生”,一再否定輪回說,表現出一種務實的、高遠的人生情懷。
3.富有詩意的文采和情趣。“他經過了細細的平沙,斜陽芳草里,看見了夾岸紅艷的桃花,他快樂而又羞怯,靜靜地流著,低低地吟唱著,輕輕地度過這一段浪漫的行程。”情景相融,流露出心境的平靜,體現著對高雅情趣的追求。“愿你的生命中有夠多的云翳,來造成一個美麗的黃昏”,以“云翳”突出豐富多樣的經歷和體驗的美麗與寶貴。“美麗的黃昏”比喻有所收益,洋溢著幸福和欣慰。
四、哲理美
在精致的描寫中流淌著思想的芬芳,讓讀者于美的享受中得到了關于生命的真知。“他從地底聚集許多生力,在冰雪下欠伸,在早春潤濕的泥土中,勇敢快樂地破殼出來。”形象而生動地告知人們改變命運必須積累力量,必須豪邁樂觀。“他會聽見黃鶯清吟,杜鵑啼血,也許還聽見梟鳥的怪鳴。”用象征色彩揭示出人生會遇到快樂、悲哀、嘲諷甚至反對的真諦。“她(大海)多么遼闊,多么偉大!多么光明,又多么黑暗!”揭示出生命是一個有歸宿、有頂點、有終結的客觀過程。“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動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種子都能成樹,不生長的便成了空殼!”形象寫照了不是每一個人都能成才,但不奮斗決不會成才的真理。“生命中不是永遠快樂,也不是永遠痛苦,快樂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在快樂中我們要感謝生命,在痛苦中我們也要感謝生命。”闡明了快樂與痛苦相伴相生的生命法則。這樣的哲理美,是對生命的尊重和感謝,是對奮斗的勉勵。
冰心用文字詠嘆生命的神韻,讓我們于情景相融、情理相生的境界中,享受藝術之美,理解人生真諦。我們應該向冰心學習,多奮斗,少抱怨,多豁達,少悲觀,豪邁直面人生。
作者單位 陜西省榆林市府谷縣高石崖初級中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