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親其師,信其道。”這句話告訴我們良好的師生關系在教學中非常重要。和諧的師生關系有助于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有助于發揮學生的聰明才智,也有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

《英語新課程標準》明確規定:教師應關注學生的情感,營造寬松、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學生只有對英語學習有積極的情感,才能保持英語學習的動力并取得成績。消極的情感不僅會影響學習的效果,而且會影響學生的長遠發展。可見,師生關系的好壞,對英語教學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只有師生配合融洽,才能創造良好的學習條件,才能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質量。但如何保持和諧的師生關系呢?我認為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去努力。

一、師生之間應進行積極充分的情感交流

情感是影響學習行為和學習效果的重要因素。教師一個溫柔的眼神、一個會意的微笑、一句贊許的話語,都會使學生感到教師的關心、賞識,心理上就會產生一種說不出的滿足感,從而促進學生積極上進,激發他們的求知欲,增添他們的勇氣,增強他們的自信。相反,師生之間的關系緊張,學生會厭惡教師,進而厭惡學習,更不能引起他們的學習興趣了。

缺乏情感交流是當前師生關系緊張的主要因素之一。一方面由于受傳統的師道尊嚴思想的影響,學生一般不被允許發出聲音,他們要聽從教師的指令,教師不愿與學生進行平等的交流;另一方面,老師整天忙于日常的教學和家庭瑣事,有時把自身的不快與怒火發泄在學生身上,被動消極地參與教學活動。因此,教師不應把消極的情緒帶入課堂,要以飽滿的熱情和良好的心態出現在課堂上,學生也會愉快、輕松、自信地聽講,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例如,有些學生在課堂上表現異常,我就會俯下身子問他:“what’s the matter ?”如果真的有什么事,我和同學們及時幫助他解決,課后再對他進行引導。有時,他們也會跟我說些心里話。這就是很好的情感交流。

二、尊重并賞識每一位學生

美國著名作家愛默生說過:“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學生。”人們常把老師比作“辛勤的園丁”,這就要求我們老師要像園丁一樣,不論“花朵”美丑,都要用愛去呵護,使每朵花散發出各自的芳香。記得上一屆初三,我在復習的時候不放棄任何一個后進生。有一次測試,三個后進生把“thank you”給寫錯了,我就把他們叫到辦公室,耐心地進行教育,沒有責罵他們。那年,我們班只有一個最低分38分,其余都在50分以上。由此可見,無論是優生還是后進生,每一個人都希望得到別人的尊重和賞識,如果得到了老師的尊重和賞識,他們就充滿自信。我們要善于發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課堂上每位學生都有表現自我的機會,讓每位學生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教師應學會用欣賞的眼光和鼓勵的語言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用心去關注學生的點點滴滴。課堂上老師不應把更多的情感偏向優等生,而忽視了后進生的感受,課堂上沒有他們的天地,他們是被遺忘的群體,老師有時還瞧不起他們,那后進生怎么有興趣學習呢?因此,我們可以在課堂上設計簡單的問題給后進生,把以往的“一言堂”改為“眾言堂”。這樣學生就不說老師“偏心眼”,從而會覺得老師很尊重他,賞識他。總之,只要教師尊重學生、相信學生,學生也會尊重、相信教師。

三、教師要敢于自我批評

師生在教與學中是一對矛盾,因為他們是管理與被管理的關系。這樣就容易發生沖突,矛盾一旦發生,教師不應該一味地認為學生不對,指責他們,批評他們,從而導致學生產生逆反心理,使矛盾更加激化。教師遇到問題應冷靜處理,不妨問一問:為什么會發生這件事?采取的方法是否偏激、粗暴?并敢于進行自我批評,主動向學生道歉,取得學生的理解、支持和幫助,共同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

如果教師在傳授知識上出現錯誤,要及時糾正,不能因顧及面子而固執己見,承認錯誤才能獲得學生的好感和信任。同時學生會感到老師很真誠,愿意從心里真正了解你、走近你、喜歡你、佩服你,從而喜歡你的課。譬如,有一次在教學be made of 和be made from 時把意思給說反了,我在晚自習時及時糾正,但有的同學還是半信半疑,我讓他們下去查資料。第二天一大早,我們班的班長看見我就說:“老師你糾正的是對的,我查了好幾本書。”我拍拍他的頭說:“Well done!”課堂上我又進一步和同學們討論,最終達成了一致意見。從這個例子不難看出及時糾正錯誤的好處,不僅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還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

制約課堂教學質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方法和途徑也是多樣的。但是在課堂教學中,如果我們重視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那么就能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更有利于我們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從而實現預期的教學目標。

作者單位 陜西省神木市大柳塔礦區第一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