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理解培養核心素養的現實重要性

2011版的《英語課程標準》中,對義務教育段的英語課程性質給出了準確描述:英語語言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其中人文性指的是英語課程承擔著提高學生綜合人文素養的任務。2014年3月《 教育部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中首次提出核心素養理念,這一理念是對《英語課程標準》要求的精準提煉,一經提出,就被廣泛關注,引起眾多教育工作者的重視。

核心素養理念的提出既拓寬了英語教學思路,豐富了英語教育方式,又強化了整體教育成果,在教育改革中起到了很好的導向作用。因此,在英語教學中作為一線的教師,我們要把眼光放寬一些,放遠一些,牢固樹立教書育人的理念,把國家的教育方針始終貫徹到教學實踐中,體現在每一節課堂上,作用到每一名學生的身上。

二、強化培養核心素養的實踐針對性

1.注重培養核心素養的方法靈活性

我在教九年級學生“英語餐桌禮儀”這一知識點時,當講到英國人在不進食時要把雙手放在大腿上,而且只能坐椅子的三分之一時,我停了一下,讓一個學生進行示范,并提問,大家覺得這樣美嗎?幾乎所有的學生都很興奮,回答說:“美。”我又再次提問,那么你們要不要這么做呢?當然,回答是肯定的。以后上課,我會有意糾正學生的坐姿,既鞏固了知識,也培養了學生良好的禮儀。

在教學重難點時,教學內容難免枯燥,這時就有個別學生失去耐心,思想開小差甚至打瞌睡。這時,我會轉變授課方式,利用即興表演、情景小品等活躍課堂氛圍,讓不在學習狀態的學生也參與其中,既提高了課堂效率,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動力。

2.注重培養核心素養的品德思想性

人教版九年級英語Unit 2 I think that mooncakes are delicious一課中reading部分講的是圣誕節精神。我問學生圣誕節精神是什么?為什么圣誕老人要從遙遠的北方駕著馴鹿來給大家送禮物呢?

學生思考后紛紛談體會,有人說sun(陽光),有人說happy(快樂),還有人說give(給予)、love(愛)……我給他們介紹了圣誕節的背景知識,引導學生讀這篇文章,要理解書面的意思,學習語法句型,更要通過了解其生活方式,體會內在的東西。我又借機“擴大戰果”,給學生們講解了“陽光和給予”的圣誕節精神,加深了大家對圣誕節的印象。

想想當下我們的學生,衣食無憂而又極少奉獻的自私個性,作為教師我們要進一步升華課堂內容,讓他們理解圣誕節精神是很必要的。

3.注重培養核心素養的方式技巧性

英語閱讀是考試的重點,也是讓學生頭疼的地方,通過分析,我覺得記憶方式呆板是造成這一現狀的主要原因。因此,我把思維導圖引進閱讀課,指導學生課前多次閱讀,邊讀邊想,在充分理解課文的基礎上,繪制思維導圖。

看似在畫畫,實際是在聯想記憶。通過繪制思維導圖,學生思維的廣度和深度有了一定拓展,在Unit 5 Section B Beauty in common things的reading中,學生刑瑤繪制了sky lanterns paper cutting and Chinese clay的圖畫,展示了她對reading的理解,顯示出一定的人文素養;學生何趙煜把reading用一棵色彩豐富的大樹繪制了出來,列出了language points;學生宋悅在Unit 13 Section B的reading中,針對rethink recycle and reuse一文比較生澀的表述,用一幅可愛的圖畫把枯燥單調轉化成趣味盎然,其構圖細膩精致,科普效果更接地氣,體現了她對reading的把握。

思維導圖開闊了學生的思維,提高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學生畫出了個性、展示了天性、增強了美學修養、豐富了核心素養的方式和內涵。

綜上所述,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是每一名英語教師必須具備的理念,我們必須牢記立德樹人宗旨,不斷豐富教學設計,完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加深他們對世界的了解,培養學生應具備的,能夠適應個人發展和社會發展的高尚品格和關鍵能力,使核心素養這一全新的教育理念落地生根,全面開花。

作者單位 陜西省西安市長安區第十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