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初探
作者:趙春紅
發布時間:2018-11-05 10:06:34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語文閱讀是培養小學生語文素養的有效方法。小學生有著旺盛的精力,對于新事物總是保持著較為濃厚的興趣,這是開展探究性閱讀教學的最佳時期。因此,培養小學生的閱讀興趣,教給他們正確的閱讀方法,引導他們大量閱讀好書,是提高語文教學水平的最佳途徑。下面,我就閱讀教學中的一些探究性做法談談自己的認識和體會。
一、激發閱讀興趣,培養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小學生的學習興趣是他們學習知識的內在動力。因此,培養小學生的閱讀興趣,是語文學習的關鍵。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說:“學生有了興趣,就會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學與樂不可分。”學生的閱讀過程實際上是認知過程,學生在認知過程中必須有良好的情緒情感,才能提高學習效率,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我注重創設寬松、愉悅的情境,以學生為主體,使其在入情入境的閱讀中深入理解文本。在閱讀之后,又及時引導學生互動評讀,互相幫助,互相啟發,既激發了他們的閱讀潛能,又培養了他們的閱讀興趣,使他們快樂地學習,最終提高閱讀能力。
學生的閱讀樂趣來自對課文的聽讀、朗讀、默讀。散文的配樂聽讀既能突出散文的意境,又能使學生感受到音樂的美感。因此,我喜歡用配樂朗讀課文的形式讓學生聽,這樣既使學生容易入情入境,又培養了學生閱讀的興趣。
一部分學生對課外閱讀不感興趣,我就積極引導他們認識課外閱讀的作用,幫助他們建立課外讀書小組,開展一些符合小學生心理特點的讀書活動,舉辦讀書報告會,組織學生寫讀后感并及時評價,以此激發他們課外閱讀的興趣,調動他們課外閱讀的積極性,并逐步養成良好的課外閱讀習慣。
二、加強閱讀指導,引導學生運用多種讀法理解文本
提高閱讀能力對于其他學科的學習或者學生的生活都有幫助。在自由朗讀中,學生理解多少、掌握多少都不一樣。在閱讀教學中,我經常根據不同情況,引導學生運用略讀、細讀、品讀、查讀、范讀等多種讀法理解文本。例如,在教學《鳥的天堂》一課時,為了讓學生了解文章的大概內容,我就讓學生首先快速略讀,讓他們在很短的時間內,就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再抓住重點詞句仔細品讀,讓學生能夠感受到榕樹的美麗,體會到群鳥紛飛的熱鬧景象,受到熱愛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熏陶。
三、重視讀寫結合,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
在閱讀教學中,我經常引導學生運用多種閱讀方法,并把閱讀與寫作有機的結合起來,如讀思結合、讀寫結合等。在課堂教學中,我不僅引導學生在讀中感悟體驗,還適時讓他們仿寫、續寫、擴寫、補寫等,把閱讀與寫作有機地結合起來,實現知識吸收、語言賞析和知識釋放、語言表達的有機結合。這樣將閱讀與寫作融合在一起教學,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興趣。
四、引導大量閱讀,鼓勵學生開拓視野
對于小學語文教學而言,僅僅依靠課本上的教學內容是遠遠不夠的,還應該積極引導學生開展更加全面、更加深刻的閱讀,從而實現視野的擴展和認知能力的提高。在教學中,我習慣在課程結束之后,引導學生對課本人物、課本故事進行全面的了解,以圖書查閱、網絡查詢等方式積累有關資料,拓展學生視野,積極將課外延伸內容融合到教學中去,以此激發學生開展課外閱讀的熱情。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我經常向他們推薦《愛的教育》《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西游記》《簡·愛》《作文周刊》等健康有益的讀物,拓寬學生視野,凈化學生課外閱讀這片天地。小學生處于知識積累的最初階段,為了讓他們積累語言,我經常鼓勵學生閱讀多方面的書籍,以使學生產生強烈的閱讀興趣和求知欲,讓學生見多識廣,開闊視野。
總之,學生的課外閱讀,關系到語文教學的質量,關系到學生的整體素質,關系到學生的成長。我們要通過不同的閱讀方式,讓學生感受到閱讀的快樂,獲得更多的語文知識,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遠流長,真正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為學生創造出一個學習課外知識的大環境,讓他們暢游在廣闊的語文海洋里,積極主動地去探索語言的奧妙,為語文教學探索出一條新路。
作者單位 陜西省商洛市商州區城關街道辦事處中心小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