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在愛心媽媽“大毛媽”的委派下,我幸運地成為了“好媽媽幼兒群”中的一員,這是“好媽媽”眾多公益群之一。群中,全國各地的媽媽們交流學齡前教育中的感悟以及遇到的一些疑難問題。某日,我收到了一位媽媽的來信:

親愛的言言媽媽:

我家兒子六歲了,是學前班的學生,我們這兒的學前班已經開始學習聲母、韻母,還有簡單的數學,總之是為上小學做的一些簡單鋪墊。在這之前,我在家里只教他認識1-100的數字,他也只能動手寫到10。他真正接觸數學是從2011年9月開始的,我很慚愧,沒能在這之前教會他更多的。直到看了尹建莉的《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加入了好媽媽群,看到了許多好媽媽的博客,我才知道她們是用智慧和努力把自己的孩子培養得那么優秀。我的心開始著急了,以前對孩子是粗放式教育,現在猛地把孩子死死攥在了手心里,發現孩子一點也適應不了,反而比以前更“笨”了,我現在特別迷茫,尤其是對于數學的學習,所以想請教您,如何讓孩子學好數學?

我的回信:

你好,大佑媽媽!

同為媽媽,你的心情我理解。雖然從事小學數學教學二十多年,但距離幼兒教育專家還很遠。我僅從個人教學認知和感悟方面和你溝通,希望能幫助到你和孩子。

從信中可以看出你是位“急”媽媽。不過,陪伴孩子成長需要耐心等待,需要你蹲下身來和孩子一起認識和面對這個世界。慢慢來,不要著急,好嗎?細心、耐心是促進孩子進步的法寶哦!

你不用過于緊張,孩子的學習是需要我們家長正確引導、指導和幫助的。將孩子引上熱愛學習的軌道,也需要一些技巧和方法,要講究策略。最重要的是讓孩子對之有興趣,有興趣才會愿意去學、去做。同時,結合孩子的心理特點制定合理的學習計劃,安排其學習合適的知識內容。否則,作用相反。

另外,學習需要反復練習溫故,方能熟練掌握靈活運用。

有時候不是孩子笨,不是孩子做起來費勁,不是孩子怕學習。而是我們大人的指導方式有問題。當孩子出現畏難或者思維停滯時,我覺得可以先放一放,再多給孩子一些時間,同時尋找無法正確回答的原因,可能是所學習的知識有所遺忘,抑或不知如何表達自己的準確想法。有時孩子的問題解決不了時,我們可以緩一緩,或許問題就會迎刃而解。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我們需要學習,更需要反思,反思自己的做法是否得當,是否符合孩子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點。要尊重孩子的成長變化,要懂得教育需要因人而異。讓孩子開竅的“魔法棒”,實際上就是適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

下面我結合我的觀察與感悟簡單說說學齡前孩子數學學習的一些方法:

1.讓孩子獲得一些簡單的數學初步知識和技能。學齡前孩子學習簡單的數學初步知識主要包括:認識10以內數和初步掌握10以內數的組成;初步學習10以內加減法;初步認識一些簡單的幾何形體;初步認識一些常見的量,以及空間方位和時間方面的一些簡單知識。

2.在活動中發展孩子的數學思維能力。教育應提供與兒童生活聯系密切的、有趣的數學活動,讓兒童在不斷感悟、體驗,經歷數學化的過程中,發展其數學思維能力。豐富、有趣的實踐活動可以激發幼兒思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也利于培養幼兒思維的敏捷性和靈活性。

3.培養孩子對數學活動的興趣和良好的學習習慣。首先應該明確:孩子數學啟蒙教育決不能單純教知識,而必須寓教于樂,在孩子感興趣的游戲或活動中滲透數學知識,讓孩子在感知知識時獲得滿足感。只有當孩子對學習產生了濃厚興趣后,他們才會全神貫注地參加進去,并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接受知識。

4.創設數學教育的環境和物質條件。孩子的數學活動,離不開可供操作的物質材料,如各種實物、玩具、圖片、卡片等。對材料的操作,能使孩子具體地理解數學概念,直觀體驗到物體的形狀、數量以及它們的關系等。

大佑媽媽回信:

謝謝您教給我的方法,我會認真照做的。最近這幾天,我心平氣和地輔導孩子做《階梯數學》,果然給了我不一樣的驚喜,我發現孩子并沒有我想象中的那樣笨,也許不是孩子的錯,真的是我的錯!

希望有機會能再聽到您的講座,謝謝您!祝您工作順利,家庭幸福,桃李滿天下!

大佑媽媽碰到的“難題”可能很多媽媽都會遇到,其實,孩子的成長過程,實際上也是家長的成長、成熟過程,二者一路相伴而行。陪伴孩子的過程中需要智慧、需要學習、需要耐心、需要溝通、需要肯定……

作者單位 陜西省西安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