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概念是數學教學中一個重要的部分,它是一種數學的思維形式,數學概念也是定理、公式的基礎,是掌握數學基礎知識、邏輯推理、數學想象的前提。概念教學能幫助學生真正去理解和掌握概念,有助于學生慢慢學著用概念去分析和解決問題,同時又能拓展學生的思維,幫助他們獨立思考。

一、將概念符號化——激活學生思維

數學符號是數學的語言之一,與數學學習概念的含義、使用是有很大聯系的。因此,在教學中培養學生們一些符號化的思維,就能使學生們更加直觀和清晰地理解那些文字所表現的抽象概念。

在學習人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運算定律與簡便計算》中,會學習到加法結合律,首先老師會列出許多計算題:(4+5)+6=15,4+(5+6)=15,通過計算可得出兩個計算的結果是一樣的,老師還可以多舉幾個類似的例子,通過改變括號的位置,計算結果是不會改變的,可以從中得出結論:三個數相加,先加前兩個或者是先加后兩個結果不變。這時,為了加深學生的印象,讓學生直觀感受這個概念,老師可以采用不同形式來表現這個概念。

可以畫圖表示,○+(◇+□)=(○+◇)+□;也可以字母表示,a+(b+c)=(a+b)+c,通過這些符號,表現了數學概念的符號化,老師可以利用這些簡單的符號來幫助學生更加直觀簡單地了解加法結合律的內涵。

在教學中老師舉出一些簡單的例子,讓學生們從具體事例出發,逐漸開始建立符號模型,體會到符號在數學應用中的好處,激發學生們思維,幫助學生們對概念的理解。

二、將概念可視化——發展學生思維

數學的概念大多都是很抽象的,而且是枯燥難懂的。由于小學生的認知能力有限,理解力也有限,如果有大量文字性的很枯燥的問題,對于他們來說難以理解,就容易導致他們對課堂失去興趣。所以老師在教學中應該讓學生參與課堂,讓他們去觀察具體的、看得見的東西,加深學生理解概念。

在學習人教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下《認識圖形(二)》時,由于圖形都是很抽象的,通過一些文字性的概念來了解各個圖形是困難的,尤其對于低年級的學生來說,難以通過文字讓他們想象這些圖形。所以老師在教學時,可以舉一些身邊的例子,書本、正方形的盒子、筆筒、籃球等,然后老師可以通過這些給學生們描述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圓的一些基本特征,讓學生對這些圖形有一個初步的了解,接著老師就可以讓學生們根據這些特征的概念去尋找更多我們身邊的這些形狀的物體。

三、將概念操作化——深化學生思維

任何事情看再多遍,記再多遍,都不如自己去實踐一次、操作一次。在教學中老師可以適當設計一些活動,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探究能力,讓他們在摸索中理解概念,通過積累活動經驗,真正理解概念的含義。

科技在不斷進步,教學條件不斷改善,這些便利的條件都能幫助老師教學,在教學時教學生們使用一些簡單的幾何畫板,就能讓學生們自己動手操作一些圖形的變換了。在二年級下冊學習《圖形與變換》中的平移與旋轉時,老師們會告訴學生,圖形的平移和旋轉不會改變圖形,只是位置發生了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是老師在黑板上進行畫圖演示,但是有很多學生對變化的過程不是很清楚,只要借助畫圖工具,學生們進行一些簡單的操作,就能容易直觀地看到整個變化的過程,就能清楚了解變換過程中的一些特點。這樣在動手操作中學生們自然就能容易接受和理解一些概念了。

在老師讓學生自己操作過程中,將一些抽象的東西變得具體化,鍛煉了學生的操作能力,提高了學習效率,挖掘了學生們的思維,豐富了他們的感知,也為老師減輕了負擔。

概念教學在小學教學中是十分重要的,老師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將教學內容變得豐富、生動,將復雜、抽象的概念變得直觀,使得學生們的學習變得簡單,學生更容易接受一些不易理解的概念,提高學生們的學習效率。

作者單位 陜西省神木市第六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