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課前學習部分設計

1.創建微視頻

在翻轉課堂教學中知識的傳授一般由教師提供的教學視頻來完成。因此,創建微視頻是教學切入的關鍵。教師首先可以在網絡教育資源中尋找與教學內容相符的視頻資源作為課程教學內容,提高資源利用率,節省人力、財力、物力。微視頻也是學生接觸到優秀教師的最新教學方式。然而網絡上的開放教育資源可能與學生學情不完全相符,教師可以自制視頻。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對教學內容進行針對性講解,并根據不同班級學生的差異性多版本地錄制教學微視頻。需要指出的是微視頻的播放時間、視覺效果等都會對學生的自主學習效果產生重要影響。因此,自制微視頻時要避免多余的陳設或布景分散學生的注意力。

2.課前針對性練習

學生在看完微視頻后,應對其中的收獲和疑問進行記錄。同時,學生要完成教師布置的針對性課前練習,以加強對知識的鞏固并發現疑難之處。對于課前練習的難易程度和數量,教師要合理設計,利用“最近發展區”理論,幫助學生利用舊知識向新知識的過渡。

對于學生的課前學習,教師應該利用信息技術提供網絡平臺支持,學生在家可以通過QQ、微博、微信等網絡交流工具與老師、同學進行互動溝通,這樣同學之間能夠進行互動互助,教師也可以了解學生的疑問,為課堂教學的開展做好準備和鋪墊工作。

二、課堂活動部分設計

建構主義者認為,知識的獲得是學習者在一定情境下通過人際協作活動實現意義建構的過程。因此,教師在設計課堂活動時,應利用獨立探究、合作學習等方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以達成對所學知識的內化。

1.確定問題

翻轉課堂要完成對所學知識的內化,首先要基于“確定問題”。教師可以根據教材內容、學生觀看微視頻和課前練習中提出的疑問,分類總結出一些有探究價值的問題,確保課堂教學的順利開展。需要指出的是,作為課堂學習的問題——學生“相異構想”、分歧較大的問題越值得探討,若過于簡單只會使合作流于形式,失去互動的意義。這就要求教師憑借教學智慧,遴選出具有層次性、有價值且易產生分歧的問題,以利于引發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合作探究。

2.獨立探究

獨立學習能力是學習者應該具備的重要素質之一。每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立的人,學習是學生自己的事情,這是教師不能代替也代替不了的。教師只能讓學生自己讀書,自己感受事物,觀察、分析問題,幫助他們掌握知識,明白事理。每個學生(有特殊原因的除外)都有相當強的獨立學習能力,從個體的發展角度來說,學生的學習是從依賴走向獨立的過程。在翻轉課堂的活動設計中教師應該注重和培養學生的獨立學習能力。教師要從開始選擇性的指導逐漸轉變為學生的獨立探究學習,把尊重學生的獨立性貫穿于整個課堂設計,讓學生在獨立學習中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

3.合作學習

合作學習是個體之間采用對話、爭論、商討等形式充分探討所研究問題,以達到學習目標的途徑。小組是互動課程的基本構建模塊,將學生組建為4~6人的若干學習小組,明確學習的目標與責任分工,以小組合作模式整體推進解決問題。在學生合作學習中,教師需要適時做出決策,選擇合適的交互策略,保證小組活動的有效開展。學生相互切磋的同時,能通過與同伴的交流解決同一問題的不同策略,相互借鑒。

4.成果展示

學生經過獨立探究、合作學習之后,需要在課堂上進行匯報展示、交流學習體驗,分享解決問題的成功和喜悅。成果展示的形式可多種多樣,如舉行辯論會、小型比賽等。在成果交流中,參與的人員除了本班師生以外,還可有家長、其他學校師生等校外人員。除在課堂直接進行匯報外,還可翻轉匯報過程,學生在課后將自己的匯報做成視頻,上傳至網絡平臺,老師和同學在觀看完匯報視頻后,在課堂上進行討論、評價。

5.反饋評價

翻轉課堂中的評價應該由專家、老師、同伴以及學生自己共同完成。翻轉課堂不但要注重對學習結果的評價,還要通過建立學生的學習檔案,注重對學習過程的評價,真正做到定量評價和定性評價、形成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對個人的評價和對小組的評價、自我評價和他人評價之間的良好結合。評價的內容涉及獨立學習過程中的表現、在小組學習中的表現、學習計劃安排和成果展示等方面。對結果的評價強調學生的知識和技能的掌握程度,對過程的評價強調學生在活動記錄表、調查表、學習體會等內容中的表現。

作者單位 山東省滕州市第一中學新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