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陜南三市在全省乃至全國率先實施免費高職教育,對教育扶貧是一種有益的探索和實踐。本文對其具體路徑進行梳理總結,比較得失,提出具體建議,對鞏固扶貧成果,實現“搬得出、脫了貧、穩得住、能致富”的目標具有借鑒意義和參考價值。

關鍵詞】免費 高職 路徑 探討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5年度陜西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高職高專)立項項目《陜南移民搬遷戶社區教育的路徑與成效研究》(項目編號:陜教高〔2015〕21號第61號)階段性成果之一。

陜西省南部的漢中、商洛、安康三市先后從2014年開始對移民搬遷子女和貧困家庭子女實施免費高職教育,到2017年為止,共有2261名移民搬遷子女和貧困戶子女享受到了免收學費上學的資金支助。這項惠民政策的實施已經有四個年頭,由一開始的陜南移民搬遷家庭子女逐步擴大到貧困家庭子女、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精準扶貧對象適齡人口,惠及范圍由一市擴大到三市,讓更多人受益。這也是陜南三個貧困集中地區響應國家貧困地區專項計劃,結合地方扶貧攻堅實際和未來社會發展需要的探索實踐,成為落后地區培養急需實用型人才的一種有益嘗試。

三市中各自的實施路徑、具體操作、經費渠道、受惠對象、支助額度也不盡相同,分述如下。

漢中市

2014年5月,漢中市政府常務會議研究決定,對全市移民搬遷戶子女在漢中職業技術學院實行免費學歷教育。為了落實好新政策,市政府要求市移民辦負責第一屆招生,市移民辦會同市扶貧辦、漢中職業技術學院兩次對全市移民搬遷戶適齡學生進行摸底,力爭把符合條件、愿意在漢中職業技術學院就讀的學生納入進來,讓更多移民搬遷家庭受益。漢中市教育局在全市教育系統也進行了廣泛動員宣傳,招收戶籍在漢中市的陜南移民搬遷子女,對通過單獨考試招生、普通高考等形式錄取的普通高中畢業生,中專、職高、技校(三校生)畢業生實行三年制普通大專全日制教育,參加了中考的初中應屆畢業生成績達到要求的,實行五年一貫制大專全日制教育。明確移民搬遷戶子女入學后,在校學習期間的學費、住宿費全免。每名三年制學生共免除學費16500元,住宿費3000元;每名五年制學生共免除學費23000元,住宿費5000元。學生在校期間還可申請享受國家助學金,標準為五年制大專前兩年每生每年享受2000元的助學金,后三年與三年制大專生一樣可申請享受國家助學金2500元~3500元,學習成績優異者可享受國家獎學金和學院獎學金。畢業后,將獲得國家承認的國民教育大專學歷。在市教育局、市移民辦、漢中職業技術學院的共同努力下,當年秋季從初中和高中畢業生中首批招錄了共60名學生,學院提供了護理和畜牧獸醫兩個專業單獨設班。2015級開始不再單獨設班,專業由學生任選,混合插班,滿足了學生及其家長對不同專業的需要。為了擴大宣傳,市職業教育主管部門主動與市、縣區移民搬遷辦公室積極聯系、反復溝通協商后設計制作了“2016年漢中市移民搬遷戶子女免費大專學歷教育招生簡章”,在了解了移民搬遷戶子女上學意愿、需求及職業規劃后,學院所有專業供其選擇報讀,為學生量身訂制他們愿意就讀、就業前景好的專業,并確保學生就業順利。2017年開始把免費對象擴大到建檔立卡貧困戶子女,這些費用由市財政局牽頭,整合人力資源、移民搬遷、扶貧等方面的培訓資金統籌解決。

漢中職業技術學院從2014年開始至2017年已連續招收四屆陜南移民搬遷戶子女和一屆建檔立卡貧困戶子女高、初中起點免費大專學歷教育。四屆中共計免費學生598人(其中陜南移民搬遷戶子女452人,占免費學生總人數的75.59%;建檔立卡貧困戶子女146人,占免費學生總人數的24.41%)。每年對上述人數都要進行重新核定,因為每年都有一些學生家庭脫貧了,又會有一些學生被確定為貧困戶,原在校生中符合條件沒有享受到免費政策的學生也開始一同享受,因此,這些數字不完全是當年度招生人數。

商洛市

2015年,商洛職業技術學院在學習借鑒漢中市有關經驗的基礎上,向市政府提出了建議。隨后出臺了《商洛市家庭經濟困難戶及移民搬遷戶子女免費就讀商洛職院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該“方案”提出2015年商洛市內家庭經濟困難子女及移民搬遷戶子女,可通過參加3至4月份商洛職業技術學院自行組織的綜合素質評價測試或者普通高校招生統一考試兩種途徑,錄取后免費就讀商洛職院三年制高職大專。凡被錄取的家庭經濟困難子女及移民搬遷戶子女,分別由村鎮縣市四級扶貧和移民機構對其身份進行審核確認。凡被相關部門確認身份的學生在校學習期間的學費、住宿費全免,并享受一次性領取3000元生活補助費(簡稱“兩免一補”)。2015年9月初新學期開學前,經有關部門最終確認,有216名貧困戶子女和74名移民搬遷戶子女免費就讀商洛職業技術學院的護理、學前教育、醫學檢驗技術、建筑工程管理4個專業。“十三五”期間,全市計劃由政府出資4410萬元,學院拿出700萬元予以資助,免費招收2000名學生,每年三四百名。三年的學費、住宿費經市扶貧局審核后,學校寫出報告,市財政局從市扶貧資金中撥。3000元的一次性補助金,由學生網上申請“雨露計劃”到各縣教育局領取。

商洛職院對五年制學生采取前兩年每年免學費1600元,發2000元生活費,第三年沒有免費和補助,第四年、第五年按高職標準免學費住宿費。

在2016年新生錄取期間,商洛職院招就處提前印制了“2016級商洛籍新生‘兩免一補’政策解讀”和“‘兩免一補’資格審查表”,隨錄取通知書一同寄發,提醒新生在暑假期間辦理好相關手續,入學報道時將資審表交至招就處。新生入學各項工作結束后,招就處立即著手2016級三年制高職新生及五年制高職轉段學生中符合“兩免一補”對象的二次摸底工作,要求各系輔導員反復在學生中宣傳講解政策,通過學生與家長的溝通,做到符合條件的學生無遺漏。截至10月中旬,招就處共收集“兩免一補”資審表535份,經過初審后,與市移民辦、市扶貧局分別進行了多次業務對接,把初審不合格的學生名單返回各系,再次與學生及家長進行確認,及時向市移民辦、市扶貧局反映情況,并二次復審。經過上下多次溝通,11月上旬,市移民辦、市扶貧局分別以復函的形式向學院確認了511名通過資審的學生名單,其中移民搬遷戶98人,貧困戶413人。

按照規定,免除的學費和住宿費,由市財政統籌后直接撥付給商洛職院;一次性生活補助費用,由市扶貧局從“雨露計劃”專項資金中列支后,財政部門通過“一卡通”直接支付給相關家庭賬戶。

商洛職業技術學院從2015年開始至2017年共計招收了三屆陜南移民搬遷戶子女和貧困戶子女高、初中起點免費大專學歷教育。其中,2015年招收305人、2016年招收511人、2017年招收637人。三屆共計招收免費學生1453名(其中移民搬遷家庭子女272名,占免費學生總人數的18.72%;貧困戶子女1181名,占免費學生總人數的81.28%)。

安康市

從2017年開始,安康職業技術學院按照《陜西省教育廳陜西省扶貧開發辦公室關于切實做好2017學年度全省建檔立卡家庭學生精準資助工作的通知》要求,決定對農村家庭經濟困難建檔立卡貧困戶學生實施精準資助工作。資助對象:戶籍為陜西省省內的學生依托“陜西省教育精準資助管理信息系統”和“省扶貧辦脫貧攻堅大數據系統”進行核查比對選出。戶籍為外省的學生提供“高等學校建檔立卡貧困戶子女情況證明表”由學生資助中心審核。

資助政策和標準:

對在陜西省地方高校就讀的建檔立卡家庭(包含未脫貧和2016年以后年度已脫貧仍在攻堅期內)的專科學生(包含五年制后兩年),每生每年發放6000元的生活補助學金,其中中省市級承擔3500元/每生、學院自籌資金承擔2500元/每生,分兩學期發放。對陜西省戶籍尚未脫貧且具有全日制學歷教育正式學籍的建檔立卡新生,由學生戶籍所在縣(區)學生資助管理中心發放一次性扶貧助學補助3000元。對具有全日制學歷教育正式學籍的一、二、三年級(五年制前三年)建檔立卡家庭(含2016年以后年度已脫貧但仍在攻堅期內)的中職學生按照安康市相關政策發放中職減免學費補助金,每生每年1600元;并對一、二年級(五年制前兩年)建檔立卡學生發放中職國家助學金,每生每年2000元。全年分兩學期發放。對具有陜西戶籍尚未脫貧且具有全日制學歷教育正式學籍的建檔立卡家庭的中職2017級新生由省市預算,學校執行發放每生一次性3000元扶貧助學補助。具有全日制學歷教育正式學籍的建檔立卡在校學生,地方資助每生每年300元生活補貼,提供校內勤工儉學固定崗位115個,臨時性崗位若干。由學生到各分院學生科申請,原則上建檔立卡學生優先錄用。享受了以上各項資助的同學同時還能夠享受國家及省市和學院的各種獎助學金政策,畢業后,獲得國家承認的國民教育大專學歷。2017年安康職業技術學院共有200名建檔立卡家庭貧困學生得到資助。

以上三所市屬高職院校讓這些學生享受免收學費、住宿費等優惠政策的同時,還能夠享受國家及省市和學院的各種獎助學金政策,畢業后,獲得國家承認的國民教育大專學歷。

對免費高職教育的建議

其一,加大宣傳力度,提高搬遷和脫貧群眾對政策的知曉率。除相關院校今后仍要加強免費高職教育招生宣傳外,各級教育、移民、扶貧部門及鎮村組織要把搬遷戶子女免費學歷教育作為一項重要惠民政策,積極主動向搬遷和脫貧群眾廣泛宣傳,重點是加大集中安置點、學校的宣傳力度,提高搬遷群眾政策知曉率。在所有高中及部分初級中學設立職業教育櫥窗報欄,直接將相關信息傳達給在校適齡學生;深入各個安置點進行政策宣講、張貼招生簡章、分發招生材料等,擴大該政策在學生和家長中的影響力度,多渠道地將免費職業教育惠民政策精準宣傳到每一個移民搬遷戶子女及家庭。

明確部門職責,落實相關責任。進一步明確市縣區教育、扶貧、移民等相關部門和鎮政府的工作職責,在政策宣傳、資格審查、招生就業等方面,加強協調配合,做好工作銜接,落實具體措施,保障每一個搬遷戶子女享有知情權、選擇權。免費高職教育的實施對優化農業從業者結構,加快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農業經營者隊伍將產生巨大的推動作用[1]。陜南三市免費高職教育也是在落實高校招生貧困地區專項計劃,貧困家庭子女到大中城市接受免費職業教育政策[2],所以應當大張旗鼓地進行宣傳。

加大綜合評價招生工作力度,吸納更多搬遷學生到學校學習。按照文化素質+職業技能的評價方式,針對搬遷戶家庭學生的實際情況,有重點地推介適合他們學習、就業的專業,主動服務,廣泛宣傳,寬進嚴出,使他們能有更多的機會到高職院校完成學業。

其二,將這項惠民政策作為今后國家的一項長期性制度堅持下去,應堅持一代人。該政策的經費來源爭取由國家財政支持,把移民戶和貧困戶子女作為精準的扶持對象,通過教育反貧困化,精準施策,有效利用財政金融的杠桿撬動作用,使扶貧效果事半功倍[3]。扶貧和搬遷兩項工程雖然到2020年和2021年結束,但搬遷和脫貧后的穩定和致富將是今后長期的任務,相對貧困在絕對貧困消滅之后將長期存在。杜絕返貧返遷最有效的手段是提高人的文化素質,提高人的生存本領,高職學歷教育對他們來說尤為重要。目前,已經開展了此項工作的漢中和商洛兩市最多也只安排到2021年。反貧困化是世界性的普遍難題,扶貧事業也將是中國政府和廣大人民群眾在今后很長一個時期內的社會工程。按規劃,即使中國政府到2021年完全實現減貧目標,但也只是絕對貧困人口減少了,相對貧困人口仍將繼續存在,貧困的頑疾不是社會運動或社會救濟就可以一勞永逸的。因此,在制訂免費高職政策時一定要有長遠的準備。全國性的扶貧攻堅和陜南移民搬遷工程分別到2020年和2021年就要結束,但搬遷和脫貧之后如何讓這些家庭穩得住、能致富將是今后很長一個時期的艱巨任務,免費高職教育無疑是有效路徑之一,這一政策應當制度化,長期堅持,至少一代人。

其三,上學與就業對接,把農村地區事業單位新補充人員名額全部留給移民搬遷子女和精準扶貧家庭子弟。這種扶貧模式可以轉移貧困地區勞動力,緩解人地關系緊張的問題,為當地農村居民增加收入,而且對于推動貧困地區農村居民的城鎮化、現代化有著重要意義。今后,在畢業生的就業渠道上還要給予更多政策性扶持,爭取把農村基層醫療、教育、公務管理等公職崗位留給這些家庭的畢業生,讓他們不僅上得了學,而且學成之后干得了事,有一份穩定的職業和穩定的工資性收入,讓更多的家庭有了希望和盼頭,這也是從根本上割斷窮根,進一步鞏固扶貧和搬遷成果的根本措施,是杜絕返貧返遷的良性長效機制。對移民搬遷和貧困家庭子女在實施免費高職教育的基礎上,把上學與就業對接,完全符合中共中央國務院在《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中提出的“創新鄉村人才培育引進使用機制”的精神[4]。漢中市從2017年開始,從“建檔立卡貧困戶”家庭大學畢業生中公開招聘基層事業單位工作人員350個崗位,這些崗位主要分布在農村和鎮級管理、教育、衛生、涉農事業編制。經過發布招聘公告、網上報名、現場資格初審、筆試、面試、體檢、考察、聘用等程序組織實施,最終正式錄取了318人,其中有30人畢業于三所市屬高職院校。

參考文獻:

[1][4]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2018年1月2日),新華社,2018年2月4日。

[2]王國生:《瞄準問題補短板打贏脫貧攻堅戰》,《人民日報》2015年12月29日。

[3]鄭瑞強、王英:《精準扶貧政策初探》,《財政研究》2016年第2期,第17-2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