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背景下陜西省體育資源整合創新研究
作者:李崇敏 陜西國防工業職業技術學院體育部 陜西西安
發布時間:2018-11-02 10:39:39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摘 要】“互聯網+”背景下體育產業迎來了新的發展契機,陜西省應大力整合體育資源,促進陜西省體育產業的發展。鑒于此,文章將闡述“互聯網+”時代體育產業與體育行為的內涵及特征,分析陜西省體育產業的發展現狀,并在此基礎上提出陜西省“互聯網+體育”模式的產業布局,以期能夠回應社會現實,解決陜西省在“互聯網+”戰略下整合體育資源的需求。
【關鍵詞】“互聯網+” 陜西省 體育資源整合
引 言
“互聯網+”時代的到來,有助于傳統產業優化產業結構,推動產業轉型升級,處于“互聯網+”戰略背景下的陜西省體育產業也不例外。只有與互聯網技術相結合,不斷整合陜西省的體育資源,推動互聯網技術與體育產業的深度融合,陜西省體育產業才能邁向更高更廣的發展平臺。
“互聯網+”背景下的體育產業內涵與體育行為特征
1.“互聯網+”背景下體育產業的內涵
傳統觀念中的體育產業是以田徑、跳高、跳遠、鉛球等運動為核心發展起來的產業鏈,這種產業鏈似乎與互聯網的關系并不緊密。體育產業的發展過程不僅有體育實踐,更有諸多的學界研究,在學者的研究中,體育產業大多被作出如下界定:其一,以是否可以營利對體育產業進行劃分。主張非營利說的學者認為,在社會主義制度下,體育產業是為了提高國民的身體素質,為非營利,因此體育產業亦可稱為體育事業;主張營利說的學者認為,體育產業是可以進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進行營利活動的營利性產業。其二,以產業的廣度對體育產業進行劃分。持狹義說觀點的學者認為,從業者通過勞動向社會提供體育服務的總行即為體育產業;持廣義說觀點的學者認為,與體育活動相關聯的一切生產經營活動的綜合都屬于體育產業。
通過上述研究可以發現,學界對體育產業的研究不一而足,沒有通論,但是體育產業的理論和實踐始終處于不斷的豐富和發展之中,其邊界和外延在不斷的拓展。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發展,互聯網技術已經深入到千家萬戶、行行業業,成為現代社會中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毫不諱言,“互聯網+”時代已經全面到來。傳統上與互聯網貌似毫無關聯的體育產業在全面覆蓋的互聯網時代,也正在逐漸與互聯網技術融合,衍生出“互聯網+”時代的獨特體育產業,并在互聯網技術的推動下不斷進行產業優化和產業升級?!盎ヂ摼W+”以其獨特的技術優勢和快速的服務效率推動體育產業和互聯網的融合,并帶動體育產業以一種新思維和新模式實現資源整合和產業變革。
2.“互聯網+”背景下體育行為的特征
在“互聯網+”時代,傳統產業紛紛轉型升級,表現出有別于傳統的行為特征,體育產業也不例外。同時,在經過互聯網技術洗禮的體育產業中,人們的體育行為也呈現出“互聯網+”時代的時代特征:首先,在互聯網技術尚未普及的年代,人們的體育行為受到區域的限制,大多數人的體育行為只能局限于一定的范圍內,與異域的體育行為接觸較少。而在“互聯網+”時代,人們在互聯網技術和移動終端設備的支持下,其體育行為可以打破地域限制,方便快捷地實現與異域的交流。其次,長期以來,體育都被當作一種強身健體的運動方式,人們從事體育活動的共同追求就是為了強身健體。然而,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人們進行體育行為的目標已經日趨多樣化,譬如用戶在微信、微博、貼吧等社交網站中分享自己的體育運動,以實現與共同愛好者進行交流、互動的目的。再次,傳統意義上,人們如果需要專業的體育指導就必須要到健身機構尋求專業健身教練的幫助,但是當互聯網技術與體育產業高度融合之后,人們通過健身APP就可以學習專業的健身動作,而無需再去健身房。最后,互聯網技術與體育產業的融合催生了高科技體育運動裝備產業的發展,如運動手表、運動手環等便捷式設備,可以收集、分析用戶的運動信息及身體特征等。
陜西省體育資源開發現狀
隨著經濟發展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健康生活和精神世界的追求越來越高,體育行為也受到了廣大群眾的青睞。陜西省作為有著深厚歷史文化積累的古城,具有豐富的民俗體育資源。同時,陜西省西安市作為現代化大都市,擁有豐富的現代體育資源與體育文化。
1.信息化平臺發展滯后
在“互聯網+”時代,體育資源網絡信息共享平臺的開發是整合體育產業的重要手段。目前,諸多省市都已經開始了體育資源網絡信息共享平臺的開發和建設,并且取得了良好的實踐效果。譬如,廣州市的“群體通”,這是一個全民健身公共服務網絡平臺,這款APP能夠搜集和分析廣州市范圍內所有的公共體育館、體育培訓、體育賽事活動等信息,并分析和監測用戶的體質等,為廣州市居民尋找體育運動場所或參加、觀看體育賽事提供了極大的便利。此外,有一些省市雖然沒有開發自己的網絡服務APP,但是利用微信公眾號的方式為居民發布體育信息提供公共服務。譬如,湖北省的“去運動”、重慶市的“重慶體育生活”等。陜西省雖然也有體育產業的微信公眾號,且數量眾多,但是這些微信公眾號并沒有實現整合體育資源的目的,人們使用公眾號時無法得知準確的體育信息,并不利于人們查詢和安排自己的體育行為。另外,陜西省也開發了體育APP“健康陜西人”,但是該APP的使用人數有限,服務性能也有所不足。
2.體育資源與互聯網的融合度、創新度不足
在“互聯網+”時代,人們的體育行為日趨多樣化和智能化,為了滿足市場需求,體育產業的運營者將移動網絡終端技術與體育產品和體育服務相結合,體育產業依托互聯網平臺的數據信息和技術優勢,將網絡終端與體育行業深度融合,為用戶提供便捷化、智能化的體育服務。在此背景下,諸多大型企業也紛紛進軍體育產業,試圖通過資本化和市場化的運作,利用互聯網技術將體育產業推向一個全新的發展平臺。譬如,萬達集團收購鐵人三項、阿里巴巴入股廣州大足球俱樂部、萬科開發體育冰雪行業等。但是,在體育產業借助互聯網的東風蓬勃發展的時代背景下,陜西省體育產業與互聯網技術融合的力度和創新度依然有所不足,在體育社交、體育購買、體育數據追蹤、體育參與等行業,陜西省的發展狀況并不盡如人意,其與互聯網技術的結合仍然有很長的路要走。只有充分開發體育資源與互聯網技術的融合,創新發展模式,推動產業轉型升級,陜西省的體育產業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跟上時代潮流。
陜西省“互聯網+體育”的整體布局
1.完善信息化平臺,實現“線上線下”互聯與共享經濟
誠然,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和網絡購物平臺的興起極大地沖擊了傳統的商業模式,許多實體店鋪都面臨著倒閉的命運,線下體育產業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打擊。因此,很多人認為,陜西省的體育行業發展應當盡量弱化線下產業,專攻網絡平臺。但是筆者認為陜西省不能盲目跟風,一味推出APP和公眾服務號,而是應當對線上和線下產業都給予高度重視。其原因有二:其一,陜西省的互聯網平臺發展力度不足,并且需要發展的空間較大、時間較長,無法在短期內取得飛躍式的網絡技術發展;其二,傳統的實體產業雖然逐漸衰弱,但是線上平臺是無法取代和超越實體品牌的服務體驗和購買體驗的,實體品牌的存在和發展自有其價值和意義,而且衰弱的現狀可以通過一定的營銷手段和服務方式加以挽回。筆者認為,在互聯網時代下,陜西省的體育產業布局應當堅持線上與線下的互聯。首先,應當強化線上消費和服務渠道,做好消費者與服務提供者的信息交流與互換,降低雙方信息不對等的危險,促進線上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其次,經營者還應當提高廠商、企業的服務質量和產品質量,只有過硬的質量和服務才是留住消費者的核心所在。如果產品和服務本身存在質量問題,那么無論何種高新互聯網技術都無法建立良好的體育產業環境。此外,體育產業的經營者還應當建立共享經濟,在互聯網平臺中搭建共享平臺,方便用戶交流服務和消費體驗,以促進用戶和資源的共享。
2.通過產業融合提高陜西省體育競爭力
當下,產業融合的趨勢越來越明顯,陜西省體育產業的發展也應當搭載互聯網技術,與其他傳媒業、電子競技產業、房地產、娛樂產業等跨界融合,同時政府也應當為相關產業發展提供資金、技術和政策上的扶持,全面提高陜西省的體育競爭力。首先,體育產業可以與傳媒產業相結合,利用網絡傳媒的力量整合陜西省的體育資源,讓陜西省的體育產業走出去,在全國范圍內打造具有關中特色的陜西體育產業。其次,陜西省體育產業在堅持走出去的同時,也應當重視引進來,即與房地產企業相結合,借鑒國內其他省市“體育+地產”的成功經驗,建立智慧體育綜合體。再次,國家體育局已經將電子競技列入體育項目的范疇,互聯網技術的發展進一步凸顯了電子經濟的發展優勢及其經濟效益,陜西省體育產業應當抓住電子競技的發展機遇,全面整合互聯網技術與體育產業,保障電子競技產業的深度發展。最后,社交化已經成為互聯網時代體育產業的重要目的之一,體育產業的經營者應當轉變經營理念,大力開發年輕化、網絡化、社交化的體育項目,重視體育產業的人文性與多元性,推動體育社交的發展。
3.依托體育賽事展開布局
在體育社交化趨勢越來越明顯的互聯網時代背景下,人們對體育賽事的興趣愈加濃烈,即使人們不是體育活動愛好者,也極有可能是體育賽事的擁護者,這一點從中國觀眾對世界杯比賽的狂熱中可見一斑。陜西省體育產業的發展應當依托體育賽事,展開全省全面布局。首先,以2021年在陜西舉辦的全運會為契機,完善陜西省的體育設施建設。根據全運會的比賽需要以及陜西省的未來規劃,2021年全運會召開之前,陜西省擬建50個體育比賽場館,屆時西安將成為西北最大的體育中心。其次,為了全運會的順利召開,陜西省還要完善和優化電視媒體、網絡媒體系統,以保障全運會賽事的實況轉播,此舉有利于進一步提升陜西省的體育基礎設施及互聯網基礎設施。最后,西安作為古都,有很多具有陜北特色的體育賽事,譬如陜北秧歌、關中紅拳等,相關部門可推動這些民俗體育的發展,組織具有陜北特色的民俗體育賽事。
結 語
在“互聯網+”背景下,陜西省體育產業迎來了一個重大的發展機遇,但其當前的發展現狀仍有諸多不足之處。在此戰略背景下,陜西省應當全力打造“互聯網+體育”的整體產業布局,完善信息化平臺,實現“線上線下”互聯與共享經濟,通過產業融合提高陜西省體育競爭力,并依托體育賽事整合體育資源。
參考文獻:
[1]張森木:《我國體育場館經營模式及發展戰略研究——以陜西省體育場館為例》,《西北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年第2期。
[2]夏元慶:《融合與創新:“互聯網+”背景下的體育產業生態趨勢》,《南京體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年第3期。
[3]辜德宏、王家宏、錢琦:《“互聯網+”視闕下我國體育產業生態解析與建構》,《體育文化導刊》2018年第1期。
[4]劉宇峰:《“互聯網+”背景下的體育產業生態解析與建構》,《南京體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年第3期。
[5]左偉、李建英:《論“互聯網+”體育產業的內涵、特征及呈現方式》,《山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年第5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