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經典,是小學語文教育的重要內容。然而在動輒經典的閱讀時代,經典閱讀被“快餐化”,學生經典閱讀的過程被弱化,閱讀體驗被虛化,這就需要我們引導學生撐“讀”之長篙,在多樣化“讀”中,向經典閱讀深處漫溯,感受經典,感受美,在經典閱讀中實現自我升華。

一、自由漫讀,感受經典語言之美

經典是人類文明歷經時間淘洗的深厚積淀,唯有自由漫讀,才能于自由朗讀中釋放學生的閱讀思維,解放學生的閱讀創造力,從而在親歷閱讀中感受經典語言之美,汲取經典語言之精華,或修辭增添些許生動,或句式造就工整,或高度濃縮,或洋洋灑灑,或于研字遣詞中筆下生花。

如學習《錢塘湖春行》一詩,我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愛的方式,自由地、反復地朗讀詩歌,圈畫出自己認為優美的詞語、句子等,說出這些詞語、句子美在哪里。學生在自由漫讀的基礎上與同桌進行交流,很快“爭”“啄”等詞被挑選出來。有學生認為,“爭”字,寫出了春光的難得與寶貴,洋溢著春的無限生機;有學生認為,一個“啄”字,生動寫出了燕子那忙碌而興奮的神情,把小燕子寫活了;有的學生則從修辭角度感悟經典語言之美,“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一句運用對仗和擬人的修辭手法,句式工整,寫盡春天植物之美。因為自由,學生思維得以解放;因為漫讀,學生漸入語言佳境,有效促進了學生語言品味能力的提高。

二、個體悟讀,體會經典情思之美

學生是語文課堂閱讀學習的主體,放手讓學生充分地浸入經典,細細感悟,才能透過經典閱讀與作者對話,體會經典中蘊含的情感之美、哲思之美,讓學生的情感得到熏陶,讓學生在富有理趣的悟讀中不斷感受智慧閱讀之妙。

如《游山西村》一詩,教師先引導學生查閱資料了解本文的寫作背景,再引導學生從體悟情感、感受哲理等角度體悟詩的情思之美。隨著學生經典閱讀體悟的不斷深入,兩重情感被挖掘出來,有學生從山西村農人的角度,抓住“豐年留客足雞豚”一句,品味出農家主人待客之熱情;有學生從作者的角度、全詩的角度探尋詩人的情感,體悟出詩人對田園生活的熱愛,并由情入理,抓住“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悟出了“只要人們正視現實,面對重重艱難險阻,不退縮,不畏懼,勇于開拓,發奮前進,前方將是一個充滿光明與希望的嶄新境界”的哲理,在經典閱讀中不斷豐富情感,間接地獲得人生閱歷。

三、角色扮讀,探析經典形象之美

角色扮讀不僅能促進學生之間的合作學習,更在角色扮讀中引導學生進入經典,與經典塑造的形象進行深入交互,通過扮讀的方式再現那時、那地、那人,從而使學生感受到經典形象之美。

《西游記》是深受少兒喜愛的經典之一,閱讀中我鼓勵學生組團閱讀,選擇小組最喜愛的一個片段進行表演,并讓小組成員自由地選擇自己喜愛的角色。為了公平地分配熱門角色,例如孫悟空,我建議學生在扮演前根據原文來一段孫悟空的扮演演說,說說為什么喜歡扮演孫悟空,理由闡述最好的獲得扮演資格。學生紛紛選擇自己喜愛的角色,并動情展開角色扮讀,沁入角色,與人物進行對話,經典文本中的形象走進了學生的心靈,如春雨潤物細無聲,對學生產生了深刻影響。

四、適度比讀,尋覓經典智慧之美

沒有比較就難以感受到經典的共性與獨特性。在經典閱讀中,教師要善于做一名渡工,引導學生進行比讀,尋覓經典閱讀的智慧之美。比讀的關鍵是找準閱讀的比較點,由淺入深,由課內向課外,比讀要具有一定的價值,要讓學生感受到經典閱讀中的智慧美,包括構思之智慧、結構之智慧、技法之智慧等。

以《游山西村》為例,基于田園詩的視角,將之與孟浩然的《過故人莊》進行比讀,在題材上都是描寫農村的風光,但是藝術構思存在較大的差異。前者側重寫游村的所見所聞,后前者主要寫“邀我至田家”的情景。因此,欣賞陸游這首詩,必須緊緊扣住詩題的“游”字,才能把握住詩篇的脈絡,體會詩人別具的藝術匠心。再細化到局部比讀,將“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與“從今若許閑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進行比讀,前者表露直率,而陸游用筆則比較委婉。不僅如此,陸游詩歌還點明了游村的詩題,“夜叩門”又與首句“農家”遙相呼應,畫面完整,且更耐人尋味。學生在比讀中感受到作者之巧思,從而提升學生的閱讀智慧,也無形中幫助學生掌握經典閱讀的一般方法。

總之,教師唯有引領學生閱讀經典,以“讀”為手段,撐“讀”之長篙,不斷向經典閱讀深處漫溯,探尋經典閱讀之美,才能開啟學生閱讀的美妙之旅,在經典閱讀中且讀且歌。

作者單位 甘肅省蘭州市城關區靜寧路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