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網絡道德教育,營造清朗網絡空間
作者:徐金梅
發布時間:2018-10-30 16:01:51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如今,對于未成年人來說,網絡帶來的多元文化正影響和改變著他們的學習和生活方式,網絡方便、快捷、視野開闊,但隨之而來的是良莠不齊的信息對缺乏判斷力的未成年人身心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影響。辯證看待中小學生使用網絡的情況,有針對性地在校園里加強網絡道德教育,是每一所學校當下重要的教育問題之一。
結合我校的省級課題“網絡信息對未成年人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研究”,我們在培養中小學生網絡自律意識和能力方面做了如下的探索和努力。
一、學校方面
1.制定網絡安全制度,加強網絡安全文明教育
為了將學生思想道德建設工作與學校總體安全工作相結合,針對當前社會關注的青少年上網問題,我校采取有力措施,加強網絡安全文明教育,積極為未成年人的成長營造文明的環境,特成立網絡安全領導機構,并制定網絡安全制度。
2.制定網絡安全應急預案,確保應急行動中各項工作高效有序進行
為了確保發生網絡安全問題時各項應急工作高效、有序進行,最大限度地減少損失,根據互聯網網絡安全相關條例及上級相關部門文件精神,結合我校實際,特制定網絡安全應急預案。預案包括網站不良信息事故處理預案、網絡惡意攻擊事故處理預案、學校重大網絡事件處理預案、日常管理、網絡安全事故發生后有關行動等內容。
3.簽訂網絡安全責任書,完善安全防御體系
從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宣告成立,網絡信息安全就上升到了國家安全層面。為了進一步加強學校網絡信息安全,完善安全防御體系,落實中央、省、市、縣關于加強網絡信息安全工作的有關文件精神,根據國家相關法律法規,結合學校實際,我校特制定網絡安全責任書。
學校于2017年9月1日和老師簽訂責任書,各部門、年級組、教研組堅持“歸屬管理”原則,實行“誰主管,誰負責;誰主辦,誰負責”的原則,切實做到“看好自己的門,管好自己的人,做好自己的事”。各部門負責人及網管員負責加強對本部門上網信息及內容的審查,確保上網信息的安全和保密信息不泄漏,實現24小時網絡監控制度。
4.開展主題教育活動,營造清朗網絡空間
黨的十九大報告里提出要加強互聯網內容建設,建立網絡綜合治理體系,營造清朗的網絡空間。青少年擁有文明的網絡道德,養成健康的上網習慣,對營造清朗的網絡空間具有深遠的意義。
二、教師方面
1.開展豐富多彩的班隊活動,對學生進行網絡道德教育
我校低年級開展了“網絡走進了我的生活”“我和網絡是朋友”主題隊會,學生通過自編兒歌、快板的形式展示自己對網絡的認識。中年級學生開展了“不要迷失自己”“網癮的危害”主題隊會,孩子們以小品、朗誦等形式表達了自己對網絡的看法。高年級學生開展了“拒絕網癮,文明上網”主題隊會,以演講比賽的形式抒發了“網絡是一把雙刃劍,要把握自己,不要被網吧網住自己”的心聲,六年級還辦了這一主題的手抄報,呈現出網絡信息的多彩面孔。通過形式多樣的主題隊會的開展,不僅使學生進一步加深了對網絡的認識,同時也規范了自己的網絡行為。
2.合理使用網絡信息,發揮正面引導作用
面對無處不在的網絡,學校是不可能“封閉”的,越是禁止,學生的好奇心會越強,反而會刺激他們一探究竟。因此,我們教師應該告訴學生網絡給人們生活帶來的好處和方便,辯證分析網絡的積極價值和糟粕,把其本質直白地剖析給學生,使網絡不再保持神秘。讓學生學會文明上網,習得上網自律和網絡道德。
三、家長方面
加強網絡道德教育,光靠學校和教師單方面的努力當然不夠,家長也是學生文明上網最直接的影響者和引導者。因此,學校在推進網絡道德教育的時候,選擇了和家長聯手。
學校經常教育家長要承擔起對孩子的監管職責,幫助家長提高自身網絡素養,掌握孩子沉迷網絡早期識別和干預的知識。提醒家長加強與孩子的溝通交流,特別要安排好孩子放學后和節假日生活,引導孩子綠色上網,及時發現、制止和矯正孩子沉迷網絡游戲和不當消費行為。
從文明史中走來的中國,正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探索網絡強國新路徑,開拓全球網絡治理新境界,讓互聯網之光點亮人民生活、照亮國家未來、貢獻人類世界。作為祖國未來支柱的未成年人,只要學校、家庭以及社會發揮合力,加強對學生進行網絡道德教育,相信一定能為學生營造一片清朗的網絡空間。
作者單位 西安市未央區棗園小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