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瀏覽2004級新生名單時,我忽然發現,學生“姓名”就是讓自己定位、相互了解、盡快形成良好班風的最佳切入口。

雖然每個同學都有名有姓,但未必了解自己姓名中家人寄予的深意,未必了解自己姓名中的文化含義。姓名不僅是“姓”和“名”,每一個姓名背后可能還有動人的故事,寄托著家長的殷殷期望,傳承著每一個家庭的血脈和精神,這就是中國的姓名文化呀。

于是,我決定開設同學們的姓名文化課程,認真研究每個同學“姓名”中的含義,將每一個同學姓名的含義都寫成一個二百字左右的發言提綱,并提取姓名中最關鍵的寄語,讓孩子們記在自己課本的第一頁上。

如“侯雪松”這位同學,我就從以下幾點展開研究:一是“侯”姓在中國歷史上有哪些名人,借此提高學生對自己姓氏的自豪感和榮譽感。二是簡單了解侯姓的發源地及姓氏分布,并布置作業,讓學生回家后與自己的父親、爺爺交談,了解自己姓氏的發展歷史。三是與父親、爺爺積極溝通,深入了解起“侯雪松”這個姓名的緣由,并深入了解自己姓名背后的故事和父輩對自己的殷殷期望。四是準備在班上與其他同學一起分享自己姓名背后的故事和意義。每個同學都這樣做,一個班就是40多個故事,40多種期望,每一個家庭的期望匯聚在一起,就是最好的、最直接的教育資源。

我根據同學們的姓氏,劃分成8個小組,在每次班會課上,讓孩子們交流自己的姓名故事和家庭寄予的期望,分6次完成。在班會課上介紹自己的姓名時分三步:首先學生向大家分享自己姓名背后的故事、家長的期盼、自己對自己姓名的認識。如侯雪松同學在介紹自己姓名背后的故事時這樣說道:“我叫侯雪松,我的名字是我爺爺給我起的,我的爺爺是位老革命,爺爺參加過解放戰爭,還參加過抗美援朝。爺爺他跟我說,他給我起這個名字是因為我出生在十二月份,他在抗美援朝期間經歷過冰天雪地,看見過經過美國轟炸后的山上仍然有幾棵松樹傲然挺立著,他自己認為自己是在艱苦的,甚至是冒著生命危險的環境中生存下來的,因此,我出生的時候,他給我取名叫‘侯雪松’。”這個姓名背后的故事,不但是家長對孩子未來的期盼,更凝聚著家庭的精神血脈。其次,我與孩子一起分享我對他姓名的研究和對他的期盼。這種情況,教師與家長的期盼是一致的,面對剛入校的新生,教師提出的期盼可能更高一點,更有激勵性和鼓動性。比如侯雪松這位同學的姓名,我說:“‘雪松’這個名字可不簡單,雪松本是一種植物的名字,是高潔、積極向上、不屈不撓的象征。孔子有云‘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孔子為什么說這句話呢,孔子的意思是一個真正的君子要有堅韌的力量,耐得住困苦,受得了折磨,不改變初心,能戰勝艱苦的環境,方顯英雄本色。‘雪’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象征意義是純潔、美麗、冰清玉潔、一塵不染。古人還說,大雪壓頂,青松挺且直。京劇《沙家浜》中有這樣一段唱詞:要學那泰山頂上一青松,挺然屹立傲蒼穹。八千里風暴吹不倒,九千個雷霆也難轟。烈日噴炎曬不死,嚴寒冰雪郁郁蔥蔥。那青松逢災受難,傷痕累累,瘢跡重重,更顯得枝如鐵,干如銅,蓬勃旺盛,倔強崢嶸。崇高品德人稱頌,俺十八個傷病員,要成為十八棵青松。我想,侯雪松同學的姓名的含義正在于此!”我發現,侯雪松同學一直在瞪大眼睛、聚精會神地聽著。講到這,全班響起熱烈的掌聲。最后讓每個小組的代表根據同學的姓名,送給同學一句祝愿的話。

下節班會課,同學們的第一期盼就是期盼教師、自己登臺與同學們一起分享自己的姓名故事。

每次帶新班,我開設的第一門課程就是“姓名文化”。為了將 “姓名文化”這個校本課程在全校進行推廣,我特意成立了校本“姓名文化”開發小組,在初始年級大面積推廣這種做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這個課程引起了家長的廣泛注意和贊同,有的家長在班級QQ群中留言:“這種教育方式通俗易懂,孩子容易接受,通過孩子與我們的積極溝通,我們做家長的又一次有了機會與孩子一起分享孩子的姓名含義。說實在的,孩子生下來,盡管為孩子叫什么名絞盡腦汁,動用各種資源,才取了個大家認為不錯的名字,但一家人跟孩子坐下來探討孩子名字的含義,還是第一次。”還有的家長說:“這種方式很好,一聽說要探討自己孫子的名字,孩子的爺爺連夜把珍藏的家譜找出來,鄭重其事地把自家的來歷、族規、祖訓等一遍一遍地講給孩子聽,并且反復叮囑孩子,要求孩子知道祖宗,尊敬祖宗。要求孩子不忘血緣,心系血緣,孝敬父母、尊敬長輩。”

2015年,東營市舉行地方課程全市優質課比賽,我講的就是“姓名文化”,雖然是在其他學校講課,我也未曾與孩子見面,但是因為我早拿到了學生名單,我對每位同學的姓名進行了較為詳細的研究,課堂上,我采用隨機抽簽的方式與孩子一起分享了十多位同學的姓名含義,引起了孩子們的強烈震撼。下課了,孩子們還不讓我走,要我一定要把自己的姓名分析完,全然忘了這是在進行市級優質課比賽。我講的“姓名文化”這一課也榮獲地方課程市級優質課一等獎。開發的校本課程資源“姓名文化十講”榮獲東營市課程資源評比一等獎。

三年時間內,我會及時抓住、利用不同的機會,充分放大孩子們“姓名”的重要性,時時刻刻提醒孩子們要成為自己,要成為為自己負責的人,要成為能夠實現自己姓名所給予的期望的人。

在畢業紀念冊上,我給孩子們的留言仍然是三年前我在分析他們的姓名時提取的那最為關鍵的幾句話。我想這應該是一件非常簡單而又意義深遠的事情。(本文系“課程故事”專題征稿精選稿件,歡迎來稿。投稿信箱:304968015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