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態下大學生創業創新教育與專業教育的融合研究
作者:李艷燕 陜西職業技術學院 陜西西安
發布時間:2018-10-22 14:57:05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摘 要】新常態下,我國高校必須要構建大學生創業創新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發展的新型教育教學體系。本文首先分析了新常態下大學生創業創新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發展的重要性,然后探究其中存在的問題,最后圍繞上述問題提出推動新常態下大學生創業創新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發展的幾點建議。
【關鍵詞】新常態 大學生 創業創新教育 專業教育 融合
前 言
2014年開始,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呈現新常態發展特點,原有的經濟高速發展向中高速發展轉變,投資為主的經濟驅動發展逐漸向創新驅動發展轉變。我國高校在大學生教育中必須要看到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常態特征,在原有專業教育的基礎上,更加重視大學生創業創新教育,使其成為適應新常態發展要求的高素質人才。
新常態下大學生創業創新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發展的重要性
1.有助于高校為新常態經濟社會建設培養更多高素質人才
新常態下,高校必須要轉變人才培養模式,多融入大學生創業創新教育,為經濟社會建設培養更多高素質人才。實現新常態下大學生創業創新教育與專業教育的融合發展,對提升大學生專業素養有積極的推動作用。當代大學生必須要圍繞新常態下經濟社會發展的新特點、新要求,不斷加強自身創業創新教育,鍛造自我創業素養與創新思維,同時把自身專業發展與創新創業教育有機融合,以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求。
2.打造高校精準化人才培養體系,奠定大學生職業生涯基礎
大學生創業創新教育與專業教育的融合發展,可以打造高校精準化人才培養體系,為大學生未來走入工作崗位奠定職業生涯基礎。新常態下,我國高校必須要集中有限的教學資源圍繞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領域、重要行業開展人才精準化培養,要將專業教育與創業創新教育有機結合,讓大學生清醒地認識到自己所學專業發展的最新狀況,并結合當前和未來職業發展需要,不斷提升自我綜合職業素養。
3.助力高等教育改革,實現高等教育與經濟社會的協同發展
高等教育改革從深層次上看是人才培養模式、教育教學模式的改革。大學生創業創新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發展,可以助力高等教育改革深入開展,實現高等教育與經濟社會的協同發展。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的最終出發點與落腳點是通過積極有效的教學模式改革為經濟社會發展培養更多高素質綜合應用型人才。大學生創業創新教育與專業教育的融合,也是在培養大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除此之外,新常態下大學生創業創新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發展,對當前我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一帶一路”建設、新舊動能轉換等國家戰略及倡議的貫徹落實直接提供高端人力資源保障。
新常態下大學生創業創新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中存在的問題
1.大學生專業教育仍占主流,對創業創新教育重視度相對不足
當前,我國很多高校重視大學生創業創新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發展,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從高等教育橫向對比看,兩者的融合發展并不協調。即便是在一些成效相對突出的高校,傳統專業教育仍占主流,而對創業創新教育的重視度明顯滯后于專業教育。2017年,國內某教育機構對山東某地區地方高校大學生創業創新教育問卷調研顯示,受訪的五所高校中,僅有兩所高校制訂了創業創新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教學模式。但是,這兩所高校對創業創新教育重視度也不是很高,如創業創新教育課時相對有限,缺乏創業創新教育實踐平臺等。
2.大學生創業創新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教學方式較為簡單
大學生創業創新教育與專業教育的融合需要對原有高校教學方式進行相應改革。但是,當前我國高校大學生創業創新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的教學方式普遍呈現傳統化、單一化和孤立化的特點。同時,很多高校的大學生專業教育與創業創新教育之間存在明顯的教育落差,專業教育與創業創新教育呈現孤立化狀態,并未找到大學生創業創新教育與專業教育之間的最佳融合點。
3.大學生創業創新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發展的教學人才相對匱乏
要想開展大學生創業創新教育與專業教育的融合,就需要大量高素質專業教學人才的參與。當前我國高校在大學生創業創新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發展中,教學人才相對匱乏。不少高校的大學生創業創新教育由專業教育的教師兼任,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創業創新教育成效。部分高校開展了大學生創業創新教育教學人才隊伍建設,但是又出現了與現有專業教育教學人才隊伍配合不協調的現象。以山東青島某高校為例,該校2015年探索融合教學,在全校各專業設立大學生創業創新教育課程,并專門成立大學生創業創新教育師資隊伍。但是,由于創業創新教育師資人員缺乏與專業教育師資人員的有效溝通,導致兩者之間未能實現最佳銜接,給融合教學發展帶來一定阻力。
4.缺乏大學生創業創新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發展的長效機制
要想實現大學生創業創新教育與專業教育的融合發展,必須立足高校大學生教育教學實際,制訂二者融合發展的長效推進機制。但是,當前我國大多數高校未能建立該機制,很多高校只是制訂了短期的融合方案,缺乏長效管理的制度與評價策略。如此,高校將會很難實現新常態下大學生創業創新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發展的預期目標。除此之外,新常態下我國高校在大學生創業創新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發展中,還存在部分在校大學生重視度、參與度不夠等問題。
推動新常態下大學生創業創新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發展的建議
1.提高大學生創業創新教育重視度,將其與專業教育同步發展
高校必須要提高大學生創業創新教育重視度,要實現其與專業教育同步發展,這是當前推動新常態下大學生創業創新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發展的首要工作。我國高校應采取有效手段推動大學生創業創新教育與專業教育的融合共進。具體做法如下:一是高校應圍繞不同專業教育特點,創新制訂更多與之適應的新型大學生創業創新教育校本課程,以實現二者雙贏。二是我國高校應適當增加大學生創業創新教育課時,保障創業創新教育實效。借鑒西方發達國家教育教學經驗,我國高校大學生創業創新教育課時不應當低于專業教育課時的三分之一。
2.創新大學生創業創新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發展的教學新方式
創新大學生創業創新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發展的教學新方式,是保障二者融合共進的重要條件。具體做法為:一是對原有課堂教學方式進行不斷改革與完善,要把更多現代教育教學手段應用于傳統課堂教學之中,如多媒體教學方式等;二是要構建信息數字化融合教學平臺,如開展網絡在線課堂建設,讓大學生借助手機自媒體等更加靈活機動地參與各種教學活動;三是要重視大學生的教學主體地位,構建真正“以生為本”的新型大學生創業創新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發展的教學體系。
3.引進與培養大學生創業創新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發展的教學人才
新常態下高校要想加強大學生創業創新教育與專業教育的融合,必須要不斷引進與培養更多專業教學人才。從人才引進看,要特別重視大學生創業創新教育專業教學人才的引進。從人才培養看,高校要重視對現有專業教育教學人員創業創新教育知識與技能的培訓。同時,高校要鼓勵一線專業教學人員積極開展自我創業創新教育素養的提升。高校應當建立大學生創業創新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發展管理部門,安排專門人員負責融合教學的實踐工作。
4.構建與時俱進的大學生創業創新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發展長效機制
高校要重視構建與時俱進的融合發展長效機制,改變以往的短視化做法,要認識到只有構建大學生創業創新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發展的長效機制,才能真正推動二者融合共進。首先,高校必須要制訂科學完善的融合發展推進方案,科學預判其發展趨勢。其次,高校必須要創新制訂大學生創業創新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發展的評價機制,用科學合理的評價保障二者融合發展。
結 語
新常態下,給高等教育人才培養提出了很多新要求,實現大學生創業創新教育與專業教育的融合是當前我國高校開展高素質人才培養的重要渠道。我國高校必須要深入研究當前影響大學生創業創新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發展的問題及原因,制訂科學完善的應對之策,構建新型發展模式,才能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優秀人才。
參考文獻:
[1]謝建鋒:《淺談大學生創新創業與專業教育的融合發展》,《文教資料》2017年第11期,第151-152頁。
[2]蒙志明:《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的深度融合分析》,《課程教育研究》2018年第14期,第29-30頁。
[3]陳靜:《高校主導型創業教育生態系統構建研究》,學位論文,東北師范大學,2017。
[4]朱鋒:《美國創業教育的理念與實踐——兼對我國大學創業教育的反思與建議》,《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8年第20卷第2期,第43-47頁。
[5]王偉群、隋洪玉、趙曉蓮、齊淑芳、賈秀月、楊哲、張澤宇:《大學生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捆攜式”發展探析》,《廣東化工》2018年第45卷第5期,第249、260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