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財會專業教學模式創新研究
作者:馬 青 陜西財經職業技術學院 陜西咸陽
發布時間:2018-10-19 15:32:03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摘 要】在時代不斷發展的當下,對教學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文章將針對當前大學財會專業教學模式中存在的問題進行詳細分析,其目的是探究出大學財會專業教學模式創新策略,以提升大學財會專業教學效果。
【關鍵詞】大學 財會專業 教學創新
當前大學財會專業教學模式中存在的問題
1.傳統教學模式相對落后
大學財會專業是經濟學中重要的專業學科之一,在大學教學中占據著不可忽視的地位。縱觀當前教學工作的總體形勢,雖然時代發展的要求不斷提升,但是當前大學財會專業教學模式仍舊存在一定的弊端[1]。傳統教學模式依舊在當前大學財會專業教學中不斷運用。知識灌輸雖然能對書本上的專業知識進行詳細講述,但是教師很少能夠有時間引入實例,導致學生很難將教學知識與實際問題相關聯。教師的敬業精神值得贊嘆,能夠將書本中的知識不斷細化并傳授給學生,但是教師卻忽略了教學工作中學生的地位,很難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與熱情。學生對教師的依賴性極強,很難鍛煉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久而久之,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得不到提升。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難以適應當前人才培育的趨勢,為大學財會專業教學帶來了一定的局限性。
2.相對忽視教學實踐
當前社會更加需要專業化實用型人才,實踐是培育實用型人才的主要途徑。在當前教育工作中,教師往往更加重視學生對書本知識的理解,著重關注學生的考試成績,學生很難在實踐中鍛煉自身的能力。針對財會專業涉及的做賬、財務報表等內容,很多教師也僅僅是在理論層面上向學生傳授了“會計分錄”“會計報表”等知識,學生很難有機會在實踐中運用此類相關知識。在重視理論知識的整體環境下,努力學習的學生很可能考高分,但是在實踐鍛煉中,學生就像一張白紙,需要注入很多的時間才能夠適應日后的財會專業工作,甚至在之后的工作中還要不斷補習在大學階段所遺漏的專業財會知識,阻礙了學生職業發展的腳步[2]。
3.缺乏信息化技術的融入
在信息化技術不斷發展和創新的當下,社會各個層面都積極開展信息化建設。就社會企業來說,財會專業部門信息化建設已經成為當前企業創新工作的重點。當前很多財會專業教學仍局限于黑板、粉筆、筆記的層面,相對缺乏信息化意識,還沒有意識到信息化進程對教學工作的影響[3]。在計算機網絡的不斷發展下,各種財會專業軟件已經在當前企業中得到廣泛應用,但是財會專業教學還依舊局限于書本內容之中。與此同時,由于財會專業知識存在一定的難度,很多課本中的重點難點知識學生難以掌握,不僅課內教學的成效難以保障,傳統的教學方法也并沒有實現與時俱進。
大學財會專業教學模式創新策略
1.實現“雙師型”教學團隊
教師的專業水平是決定學生學習質量的重要基礎,為了培養專業化實用型人才,教師自身的專業教學水平必須不斷提升。教師必須在強化自身文化理論知識教學的同時,增強自身的專業實踐能力,切實地成為“雙師型”教師。高校領導必須將教師的培訓工作重視起來,積極引導廣大財會專業教師到企業中進行實習,將最新的職業觀念和財會工作內容融入教學中,使財會專業教學實現與時俱進。與此同時,財會專業教師團隊應積極開展教研工作,將最新的教學模式與教學理論相互交流。此外,還可定期邀請專業的財會先進工作者到大學中進行教學指導,指出教學工作的重點內容,使教學工作符合財會職業發展趨勢,以實現大學財會專業教學目標。
2.積極開展信息化網絡教學
教師應積極將信息化網絡教學融入大學財會專業教學工作中,調動廣大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斷挖掘教學中的內容,在學習課本知識的同時,積極進行課外知識拓展,豐富學生視野,并將現代新型的財會專業辦公模式向學生進行展示,切實拓展學生的眼界。同時,為了夯實學生的專業知識,教師還應利用多媒體手段融入更多的案例教學。利用多種多樣的財務會計案例、財務管理案例、審計案例等內容,增強學生的知識實踐意識,樹立學生正確的工作意識。例如,在學習“經濟法”時,為了增強學生職業經濟法律意識,教師可利用“造假年報‘無保留’審計,立信會計師所成被告”這一案例,增強學生的職業道德意識[4]。同時,教師應積極將信息化操作內容融入大學財會專業教學內容之中,使學生更加適應當前時代發展對職業技能的要求。在學好電算化的基礎上,教師還要不斷引導學生掌握電子記賬軟件和電子辦公軟件。將灌輸式教學的優勢與信息化教學內容的先進性相融合,切實幫助學生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素質,以便于適應當前日益發展的時代職業需求。
3.制定科學的教學基本結構
為了不斷優化教學結構,在滿足培育要求的同時,便于學生更加高效地掌握知識,積極地進行教學基本模式創設勢在必行。第一,在開展教學工作之前,教師可以幫助學生樹立明確的教學目標,讓學生明確教學工作中的重點和難點,使學生知道本節課應該學什么、怎樣學。第二,積極引導學生發現學習中出現的問題,并通過引導使學生通過自身的探索去尋找問題的答案,樹立學生自主解決問題的意識。針對教學知識中出現的認知沖突,教師應積極起到引導的作用,讓學生在動手動腦中解決問題。第三,激發學生的創新創造能力,使學生學會在學習中變通。可以積極引導學生通過構建學習小組等形式,創設出一種自主學習、自主探究的氛圍[5]。切實引導學生擺脫傳統灌輸式的教學模式,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的意識。第四,科學地進行教學評價。教學中應規避單一的分數評價模式,應該多元化、多角度地進行科學評價,通過鼓舞與激勵,切實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將學生的學習態度、日常表現、學習實踐、學習研究等內容,有機地融入評價因素中,豐富教學評價模式,實現教學評價的科學性。第五,內化教學知識,引導學生學會構建知識系統。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的同時,應有邏輯、有順序、有規則地開展教學,使學生能夠自主把握教學知識的規則,并能夠有機地將知識進行串聯。
4.不斷為學生創造實踐機會
首先,財會專業教育工作者可以積極建立“財會實踐訓練場”,進而將各個專業知識進行緊密關聯,并將現實財務部門的工作案例帶入“財會實踐訓練場”中,使學生在模擬的環境內鍛煉自身的專業能力。其次,財會專業教育工作人員應積極完善“財會實踐訓練場”的信息化設備,為學生打造一個與企業財會部門信息化水平一致的教學環境,以便學生掌握現實財會工作的基本操作內容。全面健全企業模擬場景,切實將財務管理、財務會計、統計、審計等內容進行有機結合,真正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第三,大學教育組織領導應積極為財會專業學生創造實習機會,開展校企合作,鼓勵學生到企業進行實習,使其切實地在實習中感受到自身知識儲備與實際財會專業工作的差距,幫助學生明確學習的重點。通過校企合作等途徑,為廣大學生提供更多的學習機會,實現理論與實踐的統一,使學生在歷練中成長并成為專業化復合型人才。
結 語
總之,積極開展財會專業教學創新極其重要,不僅是時代發展的需求,更是當前人才教育的重要趨勢。傳統教學模式,往往著重對學生的知識灌輸,相對忽視了學生在教學中的思考能力,可以說當前大學財會專業教學已經難以滿足時代發展的需求。大學財會專業教師應積極將信息化教學內容融入教學工作中,在革新自身教學結構的同時,為學生創造更多的實踐機會。構建“雙師型”教育團隊,在促進財會教學發展的同時,使學生真正成為專業化復合型人才。
參考文獻:
[1]潘玉香、魏亞平、馬立群等:《信息化環境下高校財會專業實踐教學模式創新研究》,《中國教育信息化》2008年第23期,第53-56頁。
[2]路艷梅、張巖艷、代斌:《高校財會專業創新教學模式現狀分析與改革對策》,《中國培訓》2015年第10期,第138頁。
[3]田鳳萍:《應用型本科會計專業實踐教學模式的創新研究》,《商業經濟》2012年第3期,第110-111頁。
[4]田紅英:《關于高校會計教學模式創新的思考》,《教育教學論壇》2010年第18期,第10-11頁。
[5]黃仁貴:《淺議高職院校會計專業教學模式和方法的創新》,《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7年第7期,第61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