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閱讀教學創造性思維的培養途徑
作者:周其虎
發布時間:2018-10-18 12:04:23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小學作為教育的初級階段,是學生學習能力和思維方式培養的重要時期,因此在這一階段對學生思維的培養十分重要,不僅影響到今后的學習,更會影響到學生后期的發展。現階段的小學生,其能動性相對較強,老師的教學方式對學生習慣的養成有著重要的引導作用。在新課標的大背景下,要求教師將創新思維融入到語文教學當中去,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創造性思維的培養方法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進行合理的問題設計
小學階段的學生還處在好奇心較強的階段,活潑好動是這一階段學生的標簽。由于小學生正處在認識世界的初級階段,對一切事物都充滿了好奇心,尤其對于未知領域的事物更是有強烈的探究欲望。針對學生的這一特點,老師要充分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傾聽和解答,給學生以正確的指引和肯定。同時在課堂問題的設計上要科學合理,例如課文《蜜蜂引路》講述的是有一個叫列寧的人住在莫斯科附近,在當地有一個養蜜蜂的人,列寧經常派人去請他談天,然而有一天,被列寧派去找養蜂人的那個人去了莫斯科,而其他人又都不知道養蜂人住在哪里,于是列寧準備自己去尋找,他一邊走一邊看,發現路邊的花叢里有許多蜜蜂,經過仔細觀察,列寧發現這些蜜蜂采完蜜后直接飛到了附近的一個院子,而在院子的旁邊有一所房子,列寧由此猜測養蜂人應該就住在這里。于是他走到房子跟前敲了敲門,開門的正是養蜂人。針對這個故事,老師可以通過問題創設對學生進行提問,引導學生思考通過這個故事得到了什么啟發,基于小學生愛動腦的個性特點,老師加以引導,學生一定會積極進行回答,并不斷進行補充,從而達到開闊學生思維的目的。接下來,老師列舉生活中的實例對學生展開問題拓展,如提問學生:有一天放學,很久爸爸都沒有來接你,于是你決定自己回家,可走著走著你發現自己迷路了,這時你該怎么辦?此時,學生受到課文的啟發,紛紛表達自己的想法。一輪表達過后,老師就這一問題繼續增加難度:在這種情況下,你身邊沒有任何人可以給你有效的幫助,此時你又該怎么辦?教師通過循序漸進的方式,逐漸啟發學生思維。通過這一系列的問題設計,不僅拓展了學生的思維,同時也起到了對學生遇到問題時應如何化解的教育意義。
二、鼓勵學生提問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閱讀在培養學生語言理解能力和寫作能力方面都有著積極的作用。一方面,語文閱讀板塊的創設在于開拓學生視野,提高學生綜合素養;另一方面,學生通過對課文的學習逐漸提高閱讀能力,并通過學習課文中的寫作方法和手段,繼而提高寫作能力。教師在實際的閱讀教學過程中要提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由向學生提問轉變為接受學生提問,將問題的傾向性轉向學生。由于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容易產生疑問,新課標要求下的教師應該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鼓勵,進而使學生樹立敢于提問的自信心。例如,在學習《荷花》一文時,文中講述的是“我”到公園玩,偶然看到了荷花,并陶醉于荷花的美麗和蜻蜓的靈動。由于學生接觸的自然知識較少,因此就會有學生提問:荷花為什么長在水里以及蜻蜓為什么點水?這些問題對于原文來說并沒有實際意義,但是老師必須認真解答,通過這種耐心地講解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大膽提問。
三、留給學生思考的時間
傳統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老師多數以完成教學任務為目的,對文章進行灌輸講解后,并不注重留給學生思考的時間,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因此適當的課堂留白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所表達的情感,從而激發學生的思維。例如,《和時間賽跑》一文講述的是作者由于外祖母的過世給自己帶來沉重打擊,最后將這種打擊轉化為動力,即作者每天都和太陽進行賽跑,趕在太陽落山前跑回家,并逐漸找到了快樂。在文章講到這里時,老師可以停下來,留給學生更多的思考時間,讓學生深刻體會文章作者的情感起伏。通過這種方法,提升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無論時代怎樣發展,都要本著以人為本的精神,尤其對于從事小學教育的工作者而言,肩負著為祖國培養合格的社會型人才的光榮使命,因此在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上更需要多加研究,探尋不同的語文閱讀教學策略,最終實現對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
作者單位 江蘇省濱海縣蔡橋鎮中心小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