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是一種行為,也是一種藝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對話教學的應用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不但可以幫助學生內化知識理解,還可以增進師生之間的情感,是構建高效課堂的有效方式,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對話教學的應用。

一、構建交流平臺,師生之間形成“對話”

數學學科要求較強的邏輯思維,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加強引導,搭建和諧的交流平臺。可以采用無記名的方法設置郵箱放置在教室,學生可以無記名向教師提出意見。教學中可以使用最新的信息技術建立師生對話平臺,可以建立微課平臺,在上課之后,教師可以與學生進行對話,學生可以將自己不懂的地方告訴老師,老師可以制作微課,將微課放置到班級共享群中,學生可以自主下載學習。例如,如果學生不懂等邊三角形,教師可以使用現代科技給學生展示等邊三角形的三個邊和角,通過非常直觀的方法讓學生知曉等邊三角形的性質。

二、正確處理預設與開放的關系

如我在教學“位置與方向”一節時,有學生提出在生活實踐中導航軟件一般都是向左轉向右轉,而非書本上則是往東或往西,我便抓住這一契機,不按預設教學步驟來,而是先讓學生自由討論在生活中哪種位置表達方式更簡便不易出錯,再與學生共同對話交流,借助多媒體技術展示校園周邊地圖,并開展情境對話,探究“位置與方向”在生活實踐中的運用方式,在對話交流中習得知識,獲得不一樣的學習體驗。通過正確處理預設與開放的關系,使學生在對話交流中實現素質及能力的提升。

三、自主學習,聚焦問題

互動教學模式下,教師應該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契機,促進學生的學習能力提升和思維發展。但是基于小學生的認知水平和自學能力,還需要教師在互動中適當進行對話教學,對學生進行指導。例如,在學習“數與計算”時,筆者首先要求學生對教材進行閱讀,并嘗試提出三個不同的問題。新課之初,筆者通過分組的方式引導學生自行預習,在導入新課之后筆者根據預習情況讓學生自行提出問題,依據問題難度和范圍,教師可以將問題的解決途徑和時間告知學生。最后,將問題聚焦為三個方面:加法、減法如何進行驗算和估算?乘法、除法怎樣計算?什么是分數?帶著這三個問題,學生自然而然進入到探究學習中。

四、提升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可以通過開展實踐探究活動,為學生的問題意識激發和探究能力提升提供契機。在進行探究學習中,教師應創設更加生動有效的問題情境,經由小組合作、獨立思考等方式幫助學生學會比較、分享經驗、體驗探究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能夠更好地體現學生與學生、教師與學生、學生與課本之間的對話,同時還可引導學生更好地掌握問題解決的途徑和方法。例如,為了更好地強化學生的問題意識,筆者主要通過變式練習幫助學生思考,為學生展示幾件不同的上衣、褲子圖片,要求學生在上衣不變的情況下分析有幾種不同的搭配方法,若再增加一條褲子,又有幾種搭配方法,若同時對褲子和上衣進行變化,又會有多少種搭配方法。筆者將問題拋出,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對搭配方法進行分析,然后教師通過學生的回答獲得相應的反饋,最后引導學生進行方法歸納和比較。

五、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活動

教師在合作學習活動中對學生進行科學分組,讓小組進行分工合作,給學生預留充足的活動時間,確保小組內實現有效的交流對話,讓各小組成員通過發現問題、分析問題,逐漸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例如,講解“圖形的對稱”這節內容時,教師可以將學生進行分組,讓每組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平面圖形來進行自主研究,在研究過程中來判斷組員所選擇的平面圖形是否都屬于對稱圖形,他們的判斷方法是什么,如果所選的平面圖形是軸對稱圖形,那么該圖形又有幾條對稱軸。在小組進行討論合作之后,教師再進行評價和總結。教師通過設計小組合作的教學環節展開學生之間的對話,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在這一環節完成之后,將一個長方形的書桌展示在多媒體上,再適時向學生提問:同學們,這個長方形的書桌是由哪些圖形構成的?讓學生進行小組合作,積極展開討論,每個小組將討論的結果進行匯總,再由小組代表發言,教師最后進行總結。對話式教學中,設置互動探討的教學環節,使課堂氣氛變得活躍起來。

對話教學是一種打破常規的教學思維方式,能夠幫助教師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提高教學質量,還激發了學生對于數學學習的積極性,讓課堂變得更有生機。

作者單位 陜西省富平縣教學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