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趣是學習的先導,學習興趣是學習積極性中最現實、最活躍的部分,濃厚的學習興趣能調動學生的內驅力,使大腦處于積極活動狀態,促進觀察力、記憶力、思維力的高效率活動,形成獲取知識的最佳心理狀態。因而興趣是培養能力、發展智力不可缺少的心理動因,那么在化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并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呢?

一、發揮實驗魅力,激發學習興趣

如把課本中的“白磷燃燒”改為探究實驗——水下白磷燃燒實驗。取一支試管,放入約2mL左右的熱水(60℃),再加入黃豆大的白磷一塊,白磷并不燃燒,在熱水中加入適量的二氧化錳粉末,沒有什么變化。然后在試管中倒入約5mL左右的雙氧水,再放在酒精燈上加熱。過一會兒,在二氧化錳的表面產生了大量細小的氣泡,二氧化錳周圍的白磷小顆粒由于與氧氣充分接觸燃燒起來,在下面一閃一閃的,大約能持續5~6秒,現象很有趣。

通過這一實驗,學生可以很好地理解物質燃燒的條件。通過生動有趣的化學實驗,可以培養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二、聯系生產生活實際,激發學生興趣

例如,為了研究蛋白質的性質,新教材安排了以下探究實驗:①取兩支盛有蛋白質的試管,分別加入蒸餾水及飽和硫酸鈉溶液。②取3支試管,各裝入3mL的雞蛋白溶液,一支加熱,一支加入少量乙酸鉛溶液,另一支加幾滴濃硝酸溶液,微熱。③用兩把鑷子分別夾一小塊凝固的蛋白質與一根頭發或一根棉紗線,在酒精燈上灼燒,聞其氣味。

通過以上探究實驗,學生不難得出蛋白質的性質以及日常生活如烹調、食用蛋白質食品時應注意些什么。此外,教材還提出了酸雨的形成、水體污染的預防、固體廢棄物——“放錯地方的資源”、垃圾回收等全球性問題。讓學生知道化學就在我們身邊,化學與社會生活、實際生產密切相關,從而激發學生去努力探索,增強用知識、智慧和行動保護環境的責任心和光榮感。

教師在教育教學中適當引入這些知識,并進行適當講解,會激發學生濃厚的求知欲望,激起他們濃厚的探究欲望,使他們更加喜歡化學,并且以極大的熱情投入到化學學習中去。

三、誘導探究,激發興趣

比如“物質燃燒的條件”實驗,對物質燃燒條件的探究,顯示物質燃燒的條件有3個:可燃物、氧氣、溫度達到著火點,但是授課不應該局限于這三個方面。教師應該引導學生,通過自己設計或者改進實驗來探究更深層的結論。比如,老師可以向學生提問:怎樣可以讓火著得更快?燃燒條件找到了,助燃條件又有哪些呢?同時引導學生通過使用單一變量法來探究,教師可以給學生示范,準備兩個集氣瓶,一個氧氣含量高,一個氧氣含量低,放入相同的可燃物,點燃后觀察集氣瓶中燃燒的劇烈程度,進而得出結論氧氣可以助燃,氧氣含量高可以使燃燒更充分。之后,再給學生以自由空間,由學生來設計實驗探究可燃物的多少對燃燒程度的影響,并最終得出結論,通過示范培養學生通過化學實驗探究化學知識的能力。教師再利用這些結論引導學生如何滅火,如何安全用火,學生將化學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促進學生對化學知識的理解。

四、優化課堂教學,提升學習興趣

豐富多彩的化學課外活動,對于學習緊張的初三學生來講是極具誘惑力的,讓學生在緊張的學習之余,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鞏固化學知識。可以利用課余時間進行一系列的化學課外活動,比如 “化學知識講座”“化學知識競賽”“化學猜謎”等,也可以講講道爾頓、拉瓦錫、侯德榜等著名化學家的成才之路,使學生樹立崇高的理想,端正學習態度。

在平時的教學中,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如讓學生來講解一些課本上的知識,讓他們去搜集相關的資料,給同學們分享一下他們自己找到的有趣的化學知識。教師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可以采取諸如自學輔導法、質疑答疑法、邊講邊實驗法、聽題判斷法和化學游戲法等多種方法,這些方法都能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教師還可以讓學生輪流找一些題目,然后給同學們講題,通過這樣的過程,不僅提高了學生做題的興趣、開闊了思路,還可以培養學生思考問題的能力和表達能力。

總之,在教學中興趣的激發和培養、興趣的持久性和廣泛性是互相聯系和互相依存的,只要把它們有機結合起來,巧妙地運用到具體的教學工作中去,才能使學生不僅掌握知識,而且發展智力、提高能力。

作者單位 陜西省府谷縣教學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