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發展路向探析
作者:周 碩 西安美術學院 陜西西安
發布時間:2018-10-17 16:23:58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摘 要】學前教育作為促進幼兒身心健康成長的基礎教育工程,要求教育者不僅要有專業的教育技能,更要有較高的綜合素養。故此,現代高校學前教育專業在人才培養上正在向創新型、復合型人才培養之路邁進。為了解當前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實踐教學能力及專業素養等狀況,筆者通過調查問卷及實地走訪的方式進行了調查分析,發現了當前高校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上的不足之處,并基于此,探索高校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發展路向。
【關鍵詞】學前教育 人才培養模式 綜合素養
高校學前教育專業擔負著為國家輸送優秀幼兒教師的重任,其人才培養質量直接關系到我國基礎教育的發展。學前教育是引導幼兒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促進幼兒智力與身心健康發展的重要之徑,而幼兒教師正是學前教育活動的引導者、組織者與促進者,幼兒教師的素養會直接影響學前教育質量,乃至幼兒的身心發展。因此,高校學前教育專業應著力探索該專業人才的培養之道,使其滿足現代學前教育的發展要求,契合于幼兒的健康成長需求。
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現狀
在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驅動下,國家對幼兒教師綜合素養有著更高的要求,高校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乃大勢所趨。對此,高校學前教育專業應針對人才培養不足之處,準確定位改革路向,把握人才培養思路,制訂人才培養方案,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深化人才培養效果,構建多元化評價體系,有效提升學前教育專業人才的培養質量。
為了解當前高校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狀況,筆者選取××市30所幼兒園園長及骨干教師為調查對象,以入園實習的學前教育大學生實習狀況為調查內容,通過向幼兒園園長和骨干教師發放調查問卷,實地采訪了解學前教育大學生在頂崗實習過程中所表現的綜合能力與素養,整理分析調查結果,找尋時下高校學前教育大學生在實習實踐過程中的不足之處,從而延伸得出當前學前教育專業在人才培養中的疏漏之處及薄弱環節。
通過對調查問卷的整理分析得出,當前學前教育專業實習大學生在基礎教育理論知識(兒童教育心理知識、綜合文化素養)水平上的合格率為75%以上,藝術技能(音、舞、美、手工等專業技能)水平上的合格率都達到70%以上,教學基本功(板書、口語、書寫等)水平上的合格率為65%以上,但教育管理能力(課堂教學組織、課外活動策劃組織、幼兒保育工作)合格率僅為45%,愛心、耐心、細心、責任心等思想精神層面的合格率僅為55%,與家長的溝通交流能力合格率僅為40%。可見,當前高校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在教育管理能力及與家長溝通交流的能力方面有待提升,愛心、責任心、耐心、細心度等有待強化,藝術教學能力有待增強。這些都是當前高校學前教育人才培養上所折射出來的問題,而問題產生的根源則在于高校在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上存在“教育失衡”“學用脫節”等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過分側重于就業導向,忽視了對學生個性化的培養
市場經濟環境下,高校學前教育普遍存在以就業為導向的教學方針,從課程設置到教學內容皆以滿足用人單位需求為根本。誠然,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最終要走向社會,走向工作崗位,理應將行業崗位需求作為教育發展的指向。但學前教育專業是一門系統、復雜的學科,且該專業學生就業中所面對的是身心皆極為稚嫩的幼年兒童。對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教育倘若僅僅以就業為導向,將滿足就業需求作為教學歸旨,不僅偏離了現代教育教學的歸旨,更不利于復合型、創新型人才的培養。譬如,有些高校為提升學生就業率,將學生包裝成就業單位喜歡的樣子,使學生失去了自我發展空間與全面發展平臺。高校完全按照行業需求排兵布陣,學生依循就業方向規劃學習進程,學生儼然成了就業指揮棒下的順從者,由此,必然導致學生綜合素質的不健全,如組織策劃能力、溝通能力等發展動力不足。
2.過分強調藝術技能教學,忽略了藝術教學的延伸性功能
現如今,我國大多數高校在學前教育專業課程的設置上,將藝術類課程占據主體地位,有些學校直接將鋼琴、舞蹈、繪畫、手工作為專業基礎課程內容。這種以藝術技能為中心的教學模式,一方面受長期以來社會對于幼兒教師的誤解,認為幼兒教師就是教幼兒唱歌、跳舞、畫畫、做手工;另一方面,則在于很多幼兒園在幼兒教師的招聘上都將藝術技能作為主要考核標準。毋庸置疑,藝術技能對于學前教育而言至關重要,是學前教育的重要內容。但是,高校在學前教育專業教學中,若以學生掌握藝術技能的優劣、多少為教學指標,就會缺少對學生深層次的引導。在幼兒教學中,幼兒教師通過組織幼兒開展藝術活動,促使孩子增強動手能力、身體協調能力、審美能力等,這些才是幼兒教師開展藝術教學活動的根本目的。
3.注重課程教學能力的考評,疏忽師德的考核
很多高校學前教育專業在考評學生的學習狀況時,以學生的“教學能力”為主要考評點,而疏忽了對學生思想品德及師德狀況的考核,也沒有專門針對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思想道德狀況考評制訂系統的評定體系。例如,高校學前教育專業在技能類比賽中,以學生專業技能水平、活動組織能力、活動表現為測評標準,忽視了在技能比賽過程中學生所表現出的情感態度、觀念意識等要素,而在“幼兒教師專業標準”中將幼兒教師的師德與專業知識、能力置于同等重要的地位,缺一不可。
高校學前教育專業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發展路向
1.以人本理念為基礎,改革人才培養方案
學前教育專業的根本目標在于為社會培養學前教育的人才,幼兒園教育、兒童早教等學前教育形式需要的不僅僅是教學專業水平高,教學能力強的教育人才,更需要給予幼兒以關心、愛護的高素質人才,需要會開發、組織各項幼兒活動的創新型人才。而強技能、高素質、創新型人才的培養,不僅需要高校教育的完善,更需要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意識,形成個性化的創新思維,這就要求高校在人才培養上,基于行業需求,以學生為主體,重構人才培養方案。具體而言,要注意以下幾點:第一,注重人才培養的適應性。在人才培養上,基于現代社會對學前教育人才的需求適時調整培養方案,既強調市場性,又凸顯前瞻性,確保人才的培養適應于未來市場發展需求。第二,突出人才培養的個性化。每一個學生都是獨立存在的個體,都有著各自特有的閃光點,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應注意挖掘學生的閃光點,并幫助學生放大自身閃光點,從而提升其自身價值。第三,強調人才培養的創新性。在學前教育專業教學中,既要凸顯本專業特色與學校辦學的優勢,更要基于人本理念調整學前教學內容,為人才培養打好基礎。
2.以綜合素質提升為核心,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1)調整教學時間,推行“3+4”學期組成模式
為提高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綜合素養,應在大學四年時間內合理分配教學時間。在“3+4”學期組成模式中,“3”指專業學習前三年以職業喚醒——專業能力——素質養成為主線,均勻分配教學重點,避免教育失衡,促進學生全面發展;“4”指將第四年劃分為四個階段,即就業創業指導——定崗實習,職業適應——實習總結,定位發展方向——就業或創業。
(2)創新教學方法,提升學生素養,推動實踐創新
教學方法關乎人才培養質量,在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驅動下,教師應不斷創新教學方法,以人為本,提升學生綜合素養。應改變傳統教學中“重理論而輕實踐”的教學誤區,在理論教學的同時,基于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將人文理念與實踐創新貫穿其中。如,在課堂教學中創新教學方法,將案例教學法、情境教學法、模擬教學法等多種教學方法并用,活躍課堂氛圍,激發學生主觀能動性,利用情境與案例教學法營造現實情境,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創建第二課堂,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創設不同的課外實踐活動,如創辦專業技能大賽,讓學生自主參與其中,發揮創新才能與主觀能動性,通過比賽項目的磨煉,提高學生專業技能。此外,“校”“園”是目前被廣泛應用于高校學前教育之中的教學形式,在復合型人才的培養目標牽引下,可進一步拓展“校”“園”合作的深度與廣度,對此,高校可與實習幼兒園建立產、學、研深度合作平臺,高校與幼教機構共同開發項目課題,學生通過在幼教機構的實習活動,實地調研探索,完成課題研究,在課題項目的研究中,增強自身的科研能力。此外,要搭載“校”“園”合作平臺,高校學前教育專業教學過程中,可在每學期中抽出一定時間,讓學生到幼教機構中實踐學習,真正實現“理論+實踐”的教學,讓學生在實踐中鞏固理論知識,切實提升學生的專業應用技能。
3.以專業標準為準則,構建多元化評價體系
每一個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同時,每個學生也都具備多方面的能力,有著獨特的優勢與閃光點。科學的評價方式能激發學生的潛能,促進學生優勢增長,讓學生正確認識自己的閃光點與不足之處,激發其自主性與能動性,促進全面發展。對于高校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而言,對他們的評價可基于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進行,該標準不僅是幼兒園教師的行為指南,更是高校學前教育專業對學生進行考核評價的專業性標準。基于此,高校可針對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構建多元化評價體系。例如,構建“學分制+技能證書制”的評價體系,以學分對學生進行定量評價,以舞蹈、鋼琴等技能證書對學生進行定性評價,定量與定性相結合,在促進學生學習專業知識的同時,致力于專業技能的提升。也可以建立“學科學分+品行學分”的評價體系,學科學分由學生學科成績而定,品行學分則由學生日常表現、德、智、體、美各項綜合發展狀況而定,由班主任、任課教師、學生共同評定,促進學生在學習學科文化的同時,注重良好道德習慣與行為習慣的養成。還可以構建“校內評價+校外評價”的評價體系,既關注學生在校學習狀況,又兼顧學生在實習單位的表現。校內評價包含上述學科成績、技能水平與品行狀況,而校外評價則由實習單位指導教師根據學生在實習中的各項表現進行綜合評定。多元的評價體系不僅會增強學生對實習的重視程度,避免學生對實習持有應付心理,還提升了實習的實效性。利用多元化的評價體系,實現了對學生各項素質評價的統籌兼顧,在評價體系的約束下,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
結 語
現代社會學前教育中需要的不僅僅是具備專業技能的幼兒教學組織者,更需要有著綜合文化素養、藝術素養、人文素養的幼兒教學引導者。因此,現代高校學前教育專業在人才培養上應朝著復合型人才培養方向改革演進,培養理論知識與實踐能力兼具,職業技能與人文素養兼備的高素質復合型人才。
參考文獻:
[1]楊秋:《應用型高校學前教育本科專業實踐教學及運行機制現狀研究》,學位論文,重慶師范大學,2017。
[2]劉海利:《基于職業能力培養的地方高校學前教育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建設研究》,《中國成人教育》2016年第16期,第110-112頁。
[3]曾彬:《重新審視我國高校學前教育專業本科人才培養模式》,《樂山師范學院學報》2016年第31卷第1期,第125-130頁。
[4]張世義:《高校學前教育專業本科人才培養中的利益相關者分類與特點》,《教師教育研究》2015年第27卷第3期,第63-70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