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音樂藝術范疇中,聲樂藝術是唯一一種直接結合并應用語言和音樂的產物,而語言是歌唱的基礎,在歌唱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好的歌唱者的評價標準是純正的語音、清晰的吐字、明亮的聲音、圓潤的聲腔等,這也是聲樂學習者不斷追求且努力實現的目標。然而,聲樂教學中,學生在吐字方面普遍存在一些顯著問題,文章針對這一現象,從聲樂教學的具體實踐出發,探討提高吐字技巧的方法。

【關鍵詞】聲樂教學 吐字技巧 提高

基金項目:2017年陜西省教育廳項目“從音樂創作視角看陜南民歌的傳承與發展——以鎮巴民歌為例”,編號:16JK1111。

聲樂中吐字的重要地位

我國早在明代時期,聲樂家就記載了有關吐字的訓練,并系統論述聲樂的唱法和規律。這部分研究文獻反映出古人重視吐字訓練的程度,不同聲樂家基于不同角度論證了歌曲演唱中的吐字訓練,并嚴格規范了歌曲演唱中的相關行為,定義了聲樂演唱中吐字的審美標準。

古人如此重視吐字,現代音樂院校也要在聲樂教學中系統規范地開展吐字訓練,這對今后學生演唱歌曲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要想對吐字技巧準確把握,教師應當結合漢語的語音結構,在聲樂教學中幫助學生快速掌握吐字技巧,從而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進而在歌唱時可以更加完美地表現獨特的聲樂藝術形式。

漢語語音特點

1.掌握漢語音節發聲

不管是講還是唱,語言都是用于表達思想情感的,要求字正和清晰,一聽即懂。可是,歌唱中的吐字不同于生活中的說話。前者更加夸張與講究,需滿足歌唱共鳴及傳播聲音的要求,同時還要自然和清楚,避免做作,嚴格遵守歌唱發聲的規律。因此,迫切需要掌握歌唱中的吐字規律。

音節在漢語普通話中一般分為聲母、韻母和聲調。聲母是一種輔音字母,在聲樂教學中劃分為五類發音位置,在口腔中代表不同的發音部位。韻母是聲母之后的元音部分,按照不同發音著力點,且根據發音中變化的口型及著力點可分為四種不同形態。聲調則結合了每個字的有關音調,即字音的高低和不同的升降,科學控制聲調可以對字義進行嚴格區別,且有利于演唱者精準表達詞義。因此,需要聯系漢字音節結構特點做好吐字練習,且要仔細分析其中規律。

2.掌握聲樂中的語言藝術

歌曲借助旋律與歌詞表達深厚的情感,其中歌詞是最直接的形式,因此在歌曲中語言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歌詞可以真實表達歌曲的意境和人物的情感。在歌曲語言表達中,應當認真學習吐字具體的應用技巧,根據專業發聲的有關規定,嚴格遵照聲母和韻母的不同發聲規律。在聲樂教學中,結合歌詞的具體內容,總結與歌曲規律相符的發聲方式,歌曲擁有大量的體裁,可以合理利用共鳴和行腔處理發聲,結合歌曲對應的風格采取相應的語言表達方式抒發歌曲情感,利用歌曲表達的真實情感,充分展現歌曲的藝術感染力。因此,應巧妙融合歌詞與音樂,塑造一個完美的藝術形象。由此亦可知,要想獲得最佳的歌曲演唱效果,應當注意訓練吐字技巧。

聲樂教學中吐字技巧的提高對策

1.準確進行吐字發聲

歌唱藝術的基礎是語言,語音直接影響與限制了歌唱藝術的發展,因此,在聲樂教學與訓練中都應非常重視歌唱的吐字和咬字問題。漢字都是音節結構,每個字包括字頭、字腹和字尾。其中,字頭與輔音及介音對應,字腹主要對應元音,字尾則與韻尾對應。因此,要想保證歌唱語言的清晰度,要認真讀好漢字,重視字的頭、腹和尾。字的起音是字頭,通常都是輔音,注意避免拖長輔音,因此要利落快速地咬字,短促有力,保持準確的著力點,形成一種沖破重重阻礙的力量,一瞬間的爆發力必將一觸即發,切忌咬死。若字頭缺少準確的發音,會整體改變字的詞義。字的重要元音即字腹,元音是有效延長字的部分,因此要流暢圓潤地吐字,豐滿且極具色彩。發出字頭之后,立即向字腹過渡,除了必要的氣息支撐外,應消除字頭的力量與狀態,使韻母保持一定的發聲狀態,保證延續的氣息,高度統一字聲。比如,“ban”只要延長“a”音,就能獲得飽滿的聲音。教師在訓練學生發聲時應積極引導學生體會有根線往下拉下巴的感覺。字尾稱為歸韻收音,字尾要發音準確,較重過長的歸韻會造成聲音干澀,字若不歸韻又容易走樣,比如“搬”,一些學生念作“八”,原因是在對其收聲時,嘴巴張開較大,沒有迅速閉上雙唇,因此出現“八”的音。

2.做到字正腔圓

(1)字與字的關系

歌唱中字和字的轉換與銜接應連貫且統一,否則會發生含糊不清的現象。然而,字與字如何達到完美過渡?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反復練習說“ma、me、mi、mo、mu”,學生不管怎樣改變字,必須打開咽喉腔體,并一直保持這種狀態,放松舌根,在同一位置的共鳴點放字。盡管字點會出現不同的變化,但只有一個聲點,就能達到完美銜接。

(2)字與氣的關系

歌唱過程中,每個字的發音基礎是使用正確的氣息,且要求行走與過渡在氣息之上,通過氣貫完成穿字。若缺少氣息充分的支持,便會出現聲跌字落的現象;氣息較猛,喪失平衡,也會沖散字而走形,可利用水和舟比喻二者的關系。比如,歌曲《火把節的火把》主要描述了彝族人民愉快的節慶場景,引子“?啰哩?”必須通過氣息進行支撐,聲音從弱到強,表示人物形象由遠至近,若是氣息向上沖則容易跑調。因此,歌唱吐字只有將正確的呼吸作為基礎才可以達到珠圓玉潤的效果。

(3)字與聲的關系

字與聲是以字傳情,以聲動人的關系。在聲樂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正確理解二者的關系,即建好框架的房子和裝修好的房子。歌唱發聲吐字時,需要靈活的舌根舌尖,穩定喉部,唱每一個字要在統一的支點、共鳴腔體及高低部位上。比如,《黨的女兒》描述了共產黨員田玉梅大氣凜然、視死如歸的慷慨就義畫面,其中《天邊有顆閃亮的星》是玉梅凝望女兒時演唱的曲目,充分表達了她不屈不撓的堅定革命精神。在演唱過程中聲音要盡量靠前,向前移動咬字著力點至連接軟口蓋與硬口蓋的位置,咬字應準確有力且適度夸張。有些字在發音時都帶有小拐彎裝飾音,要求輕巧地演唱這些音。比如,唱閉口音“你”時,上下前牙應保持一定距離,在大牙盡頭發出聲音;不改變“有”字口型,僅需利用舌尖動作咬清字頭。根據傳統唱法,以上兩個字的咬字發音習慣都是在開始的字音部分添加了裝飾音。

(4)字與情的關系

人類將語音作為思想感情的信號,在歌唱中字具有傳達情意的功能,僅僅實現“字里傳情”還遠遠不足,還需要利用吐字表現音樂的形象與風格,從而達到字中含情。只有對字的語氣、語勢和語調深刻理解,采取特殊唱法進行潤色,才可以達到“一字成趣”的目標,形成濃厚的韻味。

3.發展吐字心理方法

(1)利用音樂聯想,提升吐字技巧

想象是借助原來的表象形成新形象的過程,它是大腦加工改造已有表象后產生的全新形象。人不僅可以回憶從前告知過的事物形象,還可以想象目前與從前沒有感知過的事物形象,客觀現實為想象提供了內容源泉。想象包括不隨意想象和隨意想象,前者對目的想象沒有預定,比如歌唱者想象聲音吐字;隨意現象又包括再造想象和創造想象,再造想象將已有表象作為目標,創造想象將不存在的現實作為目標,音樂想象是人基于感性認知音樂形象的基礎,進而拼接與塑造全新的音樂形象。比如《白毛女》中拖腔“刀殺我,斧砍我”,直到最后一個字音也貫穿著悲愴的情緒,人們通過音樂想象深刻理解音樂。

(2)利用朗誦練習方法,加強吐字訓練

我們需要科學認識朗誦與聲樂吐字之間的關系,它對聲樂教學發揮了巨大的作用。第一,朗誦開展基礎訓練,對穩固聲樂基礎發揮較大的作用。比如,吐字訓練、朗誦要求聲母、韻母和聲調要讀準,并且表達出音變,在聲樂教學中這部分內容不可或缺,即聲樂教學中要重點突出字正腔圓。第二,通過專業朗誦訓練,可以迅速提升聲樂教學水平。聲樂重視氣息和發聲,是因為它屬于聲音藝術。而朗誦對發聲和氣息的應用提出較高的標準。也可以認為,經過朗誦訓練的人可以更好地開展聲樂學習。第三, 學習朗誦,有利于學生發揮想象,獲取感受。

結 語

歌曲在演繹過程中匯集了傳統民族文化和具體表現方式,賦予我國音樂風格的審美情趣,它利用語言進行展現,在演唱過程中體現出聲情并茂的特點,這也是音樂在千年發展中得出的藝術精華。因此,在聲樂教學中,所有學生都需要認清歌曲表達情感的實質,準確把握吐字技巧,把歌曲蘊含的情感隨著自己不斷建設的認知,向聽眾準確全面地展示,從而完整演繹歌曲。

參考文獻:

[1]雷禮:《歌唱語言的訓練與表達》,上海音樂出版社,2014。

[2]周小燕:《聲樂基礎》,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3]韓勛國:《聲樂藝術基礎》,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4]徐小懿:《聲樂演唱與教學》,上海音樂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