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揮“導學案”作用的有效策略
作者:楊艷妮
發布時間:2018-10-16 14:43:08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新課程理念強調“關注學生發展,重視以學定教”,這要求教師既要注重“教”法,更要研究學生的“學”法。用于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主動參與、合作探究、優化發展的“導學案”,在先學后教的基礎上實現了教與學的最佳結合,也就逐漸成為眾多學校教學實踐中必不可少的“路線圖”,成為學生學習的基本策略和方法,成為課堂教學改革、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益的有效載體。那么,如何發揮導學案的作用,有效提高學生課堂學習的效率呢?
一、弄清“導學案”“教案”的區別與聯系
“導學案”是通過教師的“導”來引導學生先行嘗試,教師再有針對性地組織教學的“導學”方案,著眼點和側重點在于教師導什么、如何導,其以學生為中心,以導促學,以學定教,先學后教,當堂訓練,強調學生的“學”和教師的“導”。“教案”是教師為完成自己的教學任務而設計的教學方案,著眼點和側重點在于教師教什么、如何教,以教師為主體,強調教師的“教”。“導學案”是教學過程重心前移,而“教案”決定了“導學案”。
二、精心備好“導學案”
“導學案”以學生的自主參與為主,在實際應用中應突出學生的“學”與“練”。因此,“導學案”的設計,一定要以素質教育為目標,以新課程標準為指導,結合課堂教學內容,以“三維目標”的達成為出發點和落腳點,進行科學有效的設計,具體設計可分為四個環節,即預習案、導研案、探究案、訓練案。
預習案,主要是引導學生“先學”,是學生課前獨立完成的環節,教師可根據教學內容以及三維目標的達成,以最基本的知識為主設計相關問題,輔助學生課前預習,實現教與學的最佳結合,為課堂教學奠定扎實的基礎。
導研案,主要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精講點學環節,這一環節問題的設計一定要突出教學的重點、難點。通過課前學生小組合作與探究學習,歸納疑點,然后在教師的指導下解決,教師的指導既要有學習內容的指導,又要有學習方法的引導。
探究案是課堂教學內容的遷移,是知識和情感的升華,通過拓展學生的思路,使學有余力的學生能有最大程度的收獲,同時也為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合作交流及展示點評提供平臺。
訓練案,主要是教師課堂教學效果的反饋,以學生訓練為主。訓練題的設計要扣住本節課的重點、難點、易錯點、易混點,聚焦中考考點,鞏固本節課所學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通過訓練案的設計,形成知識與能力的轉化,達到課堂教學效益的最大化。
“導學案”的“導”是關鍵,只有“導學案”精煉完美,學生的預習和教師的教學才會更深入。對于“導學案”的定位,既要滿足學生課前預習的需要,又要為教師課堂教學提供有效的方案。
三、有效使用“導學案”
“導學案”的特點是容量大、效率高、拓展深。對于“預習案”要求學生自主完成,所有學生必須獨立完成“預習案”中基礎題部分,學有余力的學生可以完成拓展題。生疏或難以解決的問題應做好標記,作為課堂質疑的重點。“導研案”作為精講點學環節,教師在使用時一定要有選擇性,要把握好教材重點、難點,讓學生在教師的精講過程中,形成知識脈絡,構建知識體系。“探究案”的使用,首先要求學生閱讀材料,查找資料,對比分析,總結歸納,由小組合作完成。對于學生不能解決的共性問題,教師要進行歸納總結和科學指導,并教給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導學案”的使用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搭建了平等競爭的平臺,同時也為教師的教學提供了有效的方案。但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往往會遇到因“導學案”使用不當而導致教學進度難以完成的尷尬,所以“導學案”的有效使用就顯得尤為重要。
四、精心反思“導學案”
一份優秀的“導學案”會使課堂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對“導學案”進行反思可最大限度地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一是對于“導學案”使用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教師要及時歸納、整理、反思、總結,使導學案設計更加科學合理,更能凸顯課堂效益。二是導學案的應用使學生的學習有章可循,減少了很多無效的環節,讓學生的學習變得更為輕松。教師在使用“導學案”時還應重視對學生反思的引導,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總結使用中的得失,使“導學案”的應用更為科學和高效。
總之,“導學案”的有效使用,有利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能力,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和主動性。只有有效地使用“導學案”這一新的教學資源,才能真正科學有效地提高課堂效率。
作者單位 陜西省三原縣教育局教學研究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