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人口出生率的下降和城鎮化建設的推進,農村中小學生源持續減少,出現了大量班額在30人以下的自然小班學校,這些學校多集中在交通不便的山區,具備了開展“小班化”教學的先天性條件。實施“小班化” 教學會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得到老師的輔導,人人都能得到全面發展。

怎樣進行“小班化”教學呢?我從備課、課堂教學、作業三個方面談談自己的拙見。

一、備課

1.備教材

在備課設計時,要以教材為主要依據,形成“互動”的教學過程,將教學設計分為三部分:過程目標、教師活動和學生活動。在教學設計時,要充分考慮教與學的統一。教學的大部分時間與空間應留給學生自主學習、自己提問、小組學習與交流,從而使學生個體與個體之間、群體與群體之間、群體與個體之間以及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思維不斷碰撞,相互影響、相互補充,使學生得到全面發展。

2.備個案

在備課中,教師要了解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狀況,既要備共性的要求,又要備個性的要求。要對學生進行分層,根據學習能力將學生分為A、B、C三個層次。教案設計盡量讓A層同學“吃飽”,B層同學“吃好”,C層同學“消化”。做到教學目標分層、課堂提問分層、課堂練習分層、布置作業分層。

3.備教學資源

“小班化”教學應充分挖掘教學資源,借助多媒體分散教學難點,減緩認知上的陡坡,讓學生在形象直觀中學習和掌握比較抽象的知識。應充分利用多媒體發掘教學資源,對教學內容進行適當補充,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二、課堂教學

1.小組合作教學法

傳統教學以講授為主,難免使得有些學生養成不動腦筋、坐享其成的不良學習習慣。而小組合作教學能激勵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形成同學間互幫互助的團隊意識與合作精神。尤其是數學學科,需要學生探究交流的知識很多,實行小組合作教學,有利于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課堂上教師提出問題,學生討論,互相交流,讓每個學生都“動”起來,在交流中學生的注意力集中了,發言積極了,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

2.個別化教學法

教師深入小組對學生進行個別指導,特別關注和幫助有困難、不常舉手和不愿表現的學生,或對學有余力的學生因材施教。教師在指導過程中不僅要關注學生的智力因素,還要關注其非智力因素,引導學生身心健康成長,以開放、樂觀、自信、積極的心態面對學習與生活。

三、作業

1.常規作業

常規作業的題型和內容都比較簡單且題量少,此類作業在小班化教學模式下可采用面批的形式,加強教學反饋。教師可以在“第一時間”了解學生的思維過程,并及時給予指導。面批時,可以對某一個同學進行個別輔導,也可以就比較典型的例子,對全班或小組進行輔導,這樣可以使課堂教學更加有效。

對個別較難或易錯題,如果課堂時間允許,可全班同學閱讀題目后進行思考,分組說出想法或答案,教師加以總結、評價,并給予相應鼓勵。要求課后完整地在作業中呈現做題步驟與方法,這類作業一般要求當天交,評價可分為A、B、C三個等級。如果時間不允許,則指明題號分層布置,要求小組長課后必須完成,其余學生可量力而行。最終教師有針對性地進行輔導,使每個學生都能掌握所學內容。

2.自主作業

(1)自查糾錯。學生可以每人準備一個糾錯本,把自己的錯題摘錄出來,答案不填,每周總結一次,寫上答案;鞏固與強化對錯題的掌握。

(2)同步練習題及其他。同步練習的題型稍難,此作業批改應分層次,組長作業全批,并且利用課間時間訂正,組員作業部分批改,教師在課堂上統一講解,其余題目由組長批改,講解并督促他們訂正。

總之,隨著社會的進步、經濟的發展,“小班化”教學將成為廣大農村中小學教師必須要面對的問題。廣大農村中小學教師只有緊跟趨勢、不斷探索、大膽創新、孜孜以求,才能創造出農村中小學教育的一片新天地。

作者單位 陜西省三原縣教育局教學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