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最能檢驗一個學生學習語文的綜合能力,是語文教學中創造性、能動性、主體性極強的活動。寫作是學生認識世界、感受生活、情感抒發的過程,好的作文是生活的饋贈。學生在作文中表達真善美的情感,表達出最真實、獨特的感受,而不應該是不切實際的表述。筆者認為,教師應該為學生創造條件,讓學生真切觀察生活,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在作文中抒發真情。

一、觀察要真切

生活是寫作的源泉,小學生由于受到眼界、經歷的限制,寫作過程中容易出現“造假”的現象,很多東西只是聽說,并沒有親自體驗過,所以沒有辦法表達出真實的情感。例如學生沒有見過西紅柿是結在藤上還是樹上,結果寫出自己在樹上摘西紅柿的情景;有的學生沒有仔細觀察過蚯蚓,結果作文中出現蚯蚓用腿走路的表述。出現這些錯誤是因為學生沒有仔細、真切地觀察過生活,教師應引導學生觀察生活,培養學生發現生活中的美。

在引導學生觀察生活的過程中,教師要指導其掌握觀察的方法,要帶著問題觀察,同時做好觀察記錄。例如寫一盆玫瑰花的形態,可以按一天不同時間段記錄其不同的形態,或觀察其在雨天、晴天的變化情況,一年四季每個季節的形態,引導學生用心觀察,寫出的作文才會更有條理。例如在描述一個人物時,可以從上到下,從表情到語言進行觀察,將人物的外表、表情、語言等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出來。

二、作文要講真話

“我手寫我心”這是葉圣陶先生說過的話,教師應引導學生把情感、個性、現象等表現在其寫作當中,培養學生的積極性,將其帶入生活場景中,活躍其思維,增加其寫作的靈活性。不要被固定的寫作模式所禁錮,應該讓學生自由發揮,把其最真實的感受表達出來,這樣有助于拓展學生的寫作思維,激發他們對作文的興趣。例如在語文課堂中可以開設“實話實說”環節,教師給出一個話題,讓學生針對該話題暢所欲言,說出心中所想所悟,不局限于寫作方面,讓學生把最具真情實感的一面表達出來,有助于其發揮想象、發散思維,從而養成思考的習慣,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語言組織能力。

每個學生心里都有一個自己的小世界,只是缺少表達的方法,教師應積極引導其表達內心的想法,教會其表達感情的方法,挖掘他們真實的內心世界,寫出童話般純真的語言。寫作不是追求華麗的修飾語言,而是用具體的、真實的材料,說實話訴真情,用真情實感敲開讀者的心靈。如“吃完晚飯,媽媽在收拾飯桌,忘記把筷子拿到廚房……”這些發生在我們身邊的生活細節,通過教師的巧妙點撥,學生照樣可以寫出好文章。“我幫媽媽把筷子拿到了廚房,她笑著對我說謝謝,還夸我真懂事,媽媽夸得我都有點害羞了。平時,爸爸媽媽為我做了很多事情,可我卻覺得那是理所當然的,沒有對他們說過謝謝,今天……”雖然學生沒有用華麗的詞語修飾,但是情感是真實的。讓學生在寫作中盡情發揮情感,可以培養其想象力和創造力。

三、作文要抒情

優秀的作文需要真情實感的表達,每個人對生活的感受是不一樣的,教師應引導學生說真話訴真情,把心中所想所感通過寫作表達出來,不要禁錮學生的思維,限制其發揮想象力。如寫《童年最難忘的一件事》,很多文章都沿著一個模式:每個人都經歷過童年,童年有趣的事就像海邊的貝殼,在陽光的照耀下,散發著五彩斑斕的光彩。這般雷同的寫作開頭舉不勝舉,很多學生只是在模仿優秀作文的寫作方式,內容并不是實際要表達的,感情也不是想抒發的。教師應引導學生在寫作前思考清楚想表達的感情是什么樣的,所描寫的人物是感激、喜歡還是討厭,先明確情感方向后,才能把心中所想準確地表達出來。

生活到處都是真情,真實的生活中表達出來的就是真實的感情。例如在家里幫媽媽洗碗洗菜,雖然很累但是很開心,因為可以幫媽媽分擔家務;期中考試沒有發揮好,心里很懊惱沒有好好復習;跟同桌鬧別扭,心里很生氣;參加校運會短跑比賽,取得了第三名,心里很激動等,這些都是學生真實的內心情感,只要將發生的事件和真實的情感表達出來,就是一篇好的作文。

“真”是世間美好的品質,教師在作文教學中應鼓勵學生講真話訴真情,通過仔細觀察生活,把最真實的情感寫進作文中,讓學生的思維和想象力得到充分發揮,使其真正愛上寫作。

作者單位 江蘇省啟東市新義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