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激發和培養我們小(二)班孩子的科學觀察能力和探究興趣,今年,我特意請回了一些可愛的蠶寶寶放在班級科學區域,讓孩子們通過親自喂養、觀察,以便了解蠶寶寶的生命歷程。

當我把自己的想法在家長群交流后,家長們表示紛紛贊同,一位家長很快回復自己家里有蠶寶寶,愿意提供給孩子們觀察學習。雖然解決了蠶寶寶的問題,可是一切并不是那么順利。3月底的天氣比較冷,本地的桑樹還沒長出葉子,養蠶用的桑葉成了最大的難題。我們在網上購買的桑葉,也許是氣溫太低,也許是蠶寶寶吃不慣外地的桑葉,針尖大小的蠶寶寶一直不見長大,不久就死光了。原本一心想為孩子們養蠶的我當時心里難過極了,真是沒法給孩子和家長交代。

正當我一籌莫展地尋思著到何處找蠶寶寶時,驚喜出現了。一天,我帶孩子們戶外活動時,看到一位家長一手端著紙盒子,一手提著個小袋子正準備回家。我眼前一亮,心想可能是蠶寶寶。于是我迫不及待地上前詢問:“您好,請問您拿的是蠶寶寶嗎?”家長停下來說:“是的,你想養蠶嗎?”我激動得快叫起來了:“我想養,我想養些給孩子們看!”家長非常爽快地把蠶寶寶和桑葉遞到了我的手里。就這樣我和孩子們開開心心地把一盒蠶寶寶接回班里。

自從蠶寶寶來到我們班以后,深受孩子們的關注與喜愛。每天入園后,孩子們總會迫不及待地先跑去看看蠶寶寶長大了沒有。餐后或是午休起床后也不像以前那樣吵鬧,而是不約而同地去觀察蠶寶寶,觀察蠶寶寶怎樣活動,怎樣吃桑葉。

“楊老師,蠶寶寶不停地在吃桑葉,怎么不睡覺呀?”

“楊老師,蠶寶寶拉的便便臭不臭?”

孩子們擔心蠶寶寶熱了怎么辦,冷了怎么辦,生病了怎么辦……他們的問題像一串串快樂的音符圍繞著我,有時問得我都不知如何作答,只有查完資料才敢開口應對。但是我和孩子們都非常愿意找到這些問題的答案。孩子們相互交流的話題也都轉向了蠶寶寶,入園吃飯、喝水、午睡、游戲、離園都牽掛著蠶寶寶。給蠶寶寶喂食也成了孩子們最開心、最期待的事情,周內有孩子們爭先恐后地喂食,還有班里特別細心、耐心的老師不厭其煩地清理更換桑葉。到了周末,無論刮風下雨,我都去給蠶寶寶喂食,目的就是希望蠶寶寶健康成長。

最艱難的時候要數蠶寶寶快要結繭前后的日子,食量特別大。當時我真的擔心這群可愛的小生命因桑葉不足而餓死。可是,家長跟我一樣決不放棄,全力以赴尋找桑葉。有的家長專門駕車去農村老家采摘桑葉,有的家長帶來的桑葉上還留有剛下過的雨滴……家長毫無怨言,而是看到自己的寶貝興高采烈地講著蠶寶寶的事情滿心歡喜,我真的感動不已。

一天早上,我們在地上發現了一只奄奄一息的蠶寶寶,原來是它自己爬出了盒子,沒有及時被我們發現而找不到食物給餓死了,孩子們為此傷心了好一陣呢。

“楊老師,快來看,又有一只蠶寶寶爬出盒子了!”幾個孩子喊道,循聲望去,真是一只胖嘟嘟的蠶寶寶爬出盒子,好像是找地方結繭。我順口說:“蠶寶寶跟你們一樣也很調皮!”有個孩子說:“就是的,像我們班的小城一樣不聽話。”只聽到小城寶貝大喊一聲:“我才不像那只蠶寶寶呢,我聽老師的話!”沒想到從那以后,小城寶貝變化特別大,戶外活動不亂跑了,做操也認真了不少,大家都夸獎他呢。

在我們的關愛和精心養護下,蠶寶寶已經全部結繭,潔白的蠶繭有四百多個,孩子們也無比自豪,因為這是我們共同努力的成果。一個多月的養蠶活動讓孩子們懂得了生命的成長和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