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選初中新版語文教材的古詩文,都是歷經錘煉的名篇佳作。這些經典篇章,對于陶冶青少年的高尚情操,培養青少年的審美情趣,鼓舞青少年奮發有為有著重要意義。如何讓學生正確對待這些珍貴的文化遺產,也正成為老師們的熱門研究課題。激發學生學習經典詩文的興趣,已經成為我們每一位語文老師義不容辭的責任。筆者認為經典詩文教學中串趣點引趣味效果良好,值得共享。

一、注重“童趣”

沈復的《童趣》這篇散文,是學生跨入初中階段之后接觸的第一篇文言文,所以要引起廣大師生的高度注意,切不可掉以輕心。作者以第一人稱自述了童年生活中的幾個小故事,反映了兒童的豐富想象力和天真爛漫的童趣。正因為如此,我們老師必須圍繞“趣”字,展開有效教學。

1.一定要做到當堂成誦。為了達到這個目標,可采取以下措施:(1)預習時要提出誦讀課文和領會課文大意的要求,至少讀三遍。(2)要指導學生誦讀,可以從劃分停頓入手。(3)教師應示范背誦。

2.一定要在“趣”字上下工夫,切不可讓“濃趣”變成“無趣”。可以采用師生互動的方法,讓學生從切身感受出發,真正弄懂本文。不妨提出以下問題:幼年時的作者,發現了什么“物外之趣”?為什么能夠發現“物外之趣”?我們曾經有過類似的經歷嗎?今后又準備如何進一步激發認識自然現象的興趣呢?

二、密切“親趣”

《漁家傲·秋思》是范仲淹在西北軍中的感懷之作。詞的上片重在寫景,描寫了塞下秋景,詞的下片重在抒情,抒發了身處邊塞的征人之情。

講這首詞時,一定要給學生點明,這里的塞下指陜西省神木市。這是他們的家鄉,“親趣”陡增,然后教師就來一個順水推舟,講解這首詞。

1.要把“古神木”之景描繪清楚。“衡陽雁去無留意”,這實際上是寫古神木天氣極其寒冷。“四面邊聲連角起”,是寫古神木特異的聲音。“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指坐落崇山峻嶺間的孤城,當暮靄生成、夕陽西下時,便緊緊地關閉了城門,可以看出古神木真凄涼。

2.要把此時將軍、征人的感情體會出來。“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揭示了將軍自己和征人的一種矛盾心理:思念相距萬里的家鄉,但卻沒有辦法回去,因為還沒有建立軍功。“羌管悠悠霜滿地”,指夜寒霜重之時,又傳來了悠悠羌管之聲,更加重了征人的愁思。“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將軍和征人難以入眠,因守邊辛苦,思念家鄉,將軍和征人白了頭發,流下了眼淚。

三、拓展“情趣”

《關雎》選自《詩經》,是描寫青年男女戀愛的作品,表現了純潔的愛情。這對于情竇初開的學生來說,應該是很感興趣的。教師一定要牢牢抓住這個不可多得的好機會,把這首詩講透講細。

1.自己體味,適當提示。由于這首詩語言樸素自然,音節和諧優美,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所以首先應該讓學生朗誦好這首詩,這是個大前提。在此基礎上,讓學生結合注釋自己體味,看看究竟寫了什么內容,然后教師適當點撥。但是,要注意的是教師不能唱獨角戲。

2.進一步拓展。可以圍繞下一首《蒹葭》進行,這首詩的講解,更應該放手發動學生,讓學生結合自身經歷大膽發言,真正做到古為今用,給學生以正面引導。

四、深化“酒趣”

1.陶淵明。飲酒是陶淵明的志趣之一。《五柳先生傳》中,他“性嗜酒”,但不忘“好讀書”,“常著文章自娛,頗示己志”。《飲酒》就是陶淵明棄官歸隱后陸續寫成的一組五言古詩,為酒后的即興之作,大多直抒胸臆,揮灑真情,借“飲酒”這個題目,寫對世事人生的感慨。

2.李白。李白可謂“酒仙”,酒后寫了不少名篇。《行路難》是李白借樂府古題抒發自己懷才不遇的情感。面對美酒佳肴,他與陶淵明正好相反,“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高呼“行路難”,因為他輔佐明君、建功立業的政治理想無從實現,憤憤不平之氣溢于言表。

3.蘇軾。《江城子·密州出獵》中,詞的上片記敘了此次出獵的情況,詞的下片以抒情為主,寫作者酒酣之后胸寬膽壯。作者并不在意自己的衰老,更在意的是朝廷是否能夠重用自己,給自己機會去建功立業。

經典詩文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源頭,文字簡約,意蘊豐富,歷來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我想,在經典詩文教學中,只要我們教師真正抓住以上“四趣”,及時串趣,適時引趣,就能讓經典詩文成為語文課堂中一股汩汩流淌的清泉,一段清脆悅耳的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