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發書寫興趣 傳承中華文化
作者:李文林 陜西省神木市教育中心
發布時間:2018-09-17 16:12:34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中國漢字是中國文化傳承的重要標志。寫好中國漢字對提高學生綜合文化素養,傳承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寫字的愿望”是《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中小學書法教育指導綱要》提出了“要激發熱愛漢字、學習書法的熱情”。對于小學生來說激發其書寫興趣和熱情十分重要,對此我在教學實踐中從以下幾方面進行了嘗試。
一、字理激趣
教學中教師要對所寫漢字從甲骨文、金文、篆書、隸書到楷書的演變過程有所掌握,通過淺顯易懂的講解,使學生懂得這個漢字的來龍去脈,從而提升學生對漢字學習的興趣。如分別演示“內”“本”兩字甲骨文、金文的寫法
、
,讓學生逐步了解漢字的指事、象形、會意,讓學生感到每一個字都像一幅美麗的圖畫,每一個字都有一個故事,讓學生觸摸到漢字由來的秘密,使學生自然體會到漢字文化的無窮魅力,產生濃厚的探究欲望,同時也讓學生逐步掌握漢字的變化過程,從而激發學生寫好漢字的興趣。
二、欣賞激趣
學生對書法作品神采意味、結構平衡、章法布局的欣賞,能提高他們的審美情趣。如將《祭侄文稿》和《蘭亭序》通過多媒體展示,讓學生在欣賞中感受情感,再通過教師對作品背景的介紹,讓學生體驗書法的奧妙,從而讓學生產生興趣。通過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節假日收集身邊門店牌、匾額、廟宇楹聯圖片、報刊題字等,讓學生說出它們的書寫獨特之處及用筆結構方面的特點,教師講解分析,學生在欣賞中得到體悟,養成學生對身邊書法關注的良好習慣,在潛移默化中增強興趣。
三、書寫激趣
在書寫教學時,用形象的講解引發學生書寫興趣。如書寫“林”和“欲”字,強調左右結構的字要注意“避讓穿插”,聯想到同學之間要互相禮讓,才能做到和睦相處;“育”和“孟”,強調上下結構的字要“天覆地載”,聯想到房檐地基,這樣學生既易于理解,又易于記憶。教師引導學生用課堂上學到的單字進行集字創作,如,書寫“自立”“ 天道酬勤”等。這樣的集字練習很容易使學生獲得成就感,增強學生想寫字、寫好字的內在動力。又如,舉行書寫競賽,好勝是學生的天性,榮譽感能使學生留下永久的美好記憶,能給學生產生無窮的動力。每學期安排一兩次書寫比賽,對優秀的書寫作品進行展覽獎勵,以此增強學生的書寫自信心,從而提高學生的書寫興趣。每學期定期對作業中書寫整潔、規范、章法合理的優秀作品進行展示,以此使學生受到鼓舞,提升學生書寫的興趣。
四、評價激趣
好孩子是夸出來的,學生的好字也是夸出來的。教學中要善于發現學生在書寫中的優點,肯定他們的長處,對學生寫好的每一個筆畫、一個字或書寫姿勢、書寫方法、書寫習慣、書寫動作都要及時表揚獎勵。表揚評價要做到準確具體,如“你這個垂露豎的起筆、行筆、收筆都很到位”“你這個短撇的書寫速度很適中”“這三橫位置寫得很準確,中間一橫稍短一點就更好了”。通過這樣具體準確的肯定評價,使學生獲得了成就感,激發了學生興趣,從而越寫越好。
五、故事激趣
課堂上穿插些書法家癡迷書法的故事,如講歐陽詢觀碑故事,一次無意間歐陽詢看到索靖所寫的碑文,都離開了幾里路又返回來舍不得走,最后他在碑文旁邊住了三天三夜;清代鄧石如天不亮就起來研滿墨,至天黑寫完,春夏秋冬如此;智永練字三十年不下樓;張芝練字池水都染黑了等故事。通過這些故事,使學生懂得學習書法貴在堅持,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書寫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讓學生對漢字書寫產生濃厚的興趣,才能調動學生書寫的積極性、主動性,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學生就一定能寫一手好字,以此傳承優秀的中華文化,樹立文化信仰,提升核心素養,促進學生從容自信有尊嚴地成長,為他們終身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