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信息化融入中學生的假期生活,簡單地說就是在學生假期生活中恰當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構建信息化平臺,開發信息化資源,優化中學生假期的學習生活,助推中學生健康成長的過程。

把信息化融入中學生的假期生活具有重要意義。從學生的角度來看:相當一部分學生在假期缺乏學習自覺性,這就需要我們利用信息化方式創新教育方式,健全對學生假期生活的監管機制;從教育者的角度來看:教師不僅可以利用假期這個教育管理的自然延伸期,還可以通過信息化渠道去指導學生學習生活,讓假期成為學生成長的助推器。

下面僅就個人在這方面的具體做法談一談。

思考一:大道至簡,實現信息化與中學生假期生活的有機融合需要建立簡單實用的信息化平臺。

2015年暑假前夕我讓自己所帶的各個班級建立了專用的QQ群和微信群,暑假里我定期發布學習任務,學生定時完成,我適時答疑解惑、點撥評價,學生及時糾錯鞏固。2016年學校建立了自己的微信公眾平臺和校本資源庫,二者相互關聯,學生可以通過微信平臺直接進入校本資源庫,教師與學生在假期溝通的渠道進一步拓寬。

思考二:創意即無窮的精彩。在平臺建設過程中要不斷創新,增加平臺的內涵,增強平臺的吸引力。

創意是思維的靈動。在學生的智力結構中思維占據中心位置,所以平臺要有豐富多彩且有創意的資源和素材,以此來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而且“食材”的多樣化也可以滿足不同學生的口味,有利于學生個性化成長。純粹的習題類資源比重不可過大,應該有一些開放類、啟迪類、趣味類的情景設置,把學生置于疑問、矛盾和問題之中,還應該充實電子圖書、心理健康教育、生活休閑、藝術欣賞、社會實踐、趣味體育、微電影等多樣化資源,要注意動態資源占一定比重。另外要利用平臺經常與學生展開一些討論,共享交流有益信息,以此來啟發學生想象力和思考力,并獲取真知,正所謂唇槍舌劍顯真知。

創意是心靈的捕捉。要充分利用假期教育信息化平臺體系加強師生之間、教師和家長之間的情感交流。情感交流是教育的潤滑劑,沒有情感交流的教育只能是填鴨式的灌輸,只有在情感充分交流基礎上的教育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假期里相對閑暇的時間較多,這個時候教師要利用這個平臺多與學生及家長進行情感交流,傾聽他們的心聲,相互學習,共同進步,做到教學相長。

創意是對生活的總結與闡釋。假期教育信息化平臺體系應該成為學生展示自己對生活感悟和體驗的平臺。要鼓勵學生把自己創作的相關素材上傳至這個平臺,供大家共享。這些素材可以包括攝影作品、文學作品、電腦小報、服裝設計、手工制品、剪紙、美術作品、音樂作品、社會實踐成果材料、班級管理金點子等。甚至可以嘗試讓學生利用平臺做一些生活直播。這樣做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而且可以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

思考三: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要建立健全評價、激勵、監督機制。

事先應該要求學生寫出假期在線學習的規劃,定期發布學習日志,上傳相關文字作業,語文老師也可以讓學生把課文朗讀視頻上傳,最后寫出學習總結;教師要與家長定期交流以了解學生在線學習情況,發現問題要即時反饋,提高家長的參與性,促成家校合力;在假期學習的過程中教師要及時給出過程性評價,假期結束之后要進行線上作業班級內部展覽評比,而且教師要給每一個學生寫出假期學習評語,當然要注意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進行差異化評價、精準性評價,沒有懲罰的教育是蒼白無力的,所以最終要獎優罰劣。

思考四:成功的起始點乃自我分析,成功的秘訣則是自我反省。教師要對平臺上的相關數據進行匯總、分析解讀。

這些數據是教師了解學情,今后繼續完善資源庫、變革教育教學方式的重要依據,善于總結、反思,這樣就可以把信息技術的潛在力量轉變為教育教學的現實能量。

教育是藝術,在信息化運用日益豐富的今天,我們能否站在藝術的至高點,靠的就是對新技術的敏感程度,靠的就是萬花叢中的一點綠,靠的是永恒的追求與不懈的探求。總之,信息化的發展給我們的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我們完全可以實現“信息化+中學生假期”的有機融合,實現全天候、無死角的教育,更好地為我們的學生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