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永遠是一門遺憾的藝術。任何一堂課,當我們課后反思的時候,總覺得有一些不足和遺憾。而我們的教學水平正是在不斷解決不足和遺憾的過程中得到提升。在教學改革的浪潮中,筆者所在的學校鼓勵全校教師積極探索符合學科特點和自身實際的課堂教學模式。為了實現這一目標,筆者不斷嘗試,積極探索,初步形成了“檢查學案、了解學情”“合作探究、交流展示”“精講點撥、突破難點”“當堂檢測、吸收鞏固”“歸納總結、梳理升華”的學案導學五步教學法模式。

一、學案導學五步教學法解讀

1.檢查學案、了解學情(1~3分鐘)。教師要通過學案完成情況的檢查,督促學生養成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同時通過對學案完成情況的檢查,了解學生的自學情況,為合作探究做好準備。

2.合作探究、交流展示(10~15分鐘)。學生提出問題,通過與小組同學進行討論,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與思路。根據問題特點,教師可提問題讓大家或一個同學回答;也可以讓個別同學上臺展示。教師糾正學生展示或回答中的知識性錯誤或不準確表達,評價回答或展示的內容,匯總學生交流展示中出現的問題,準確把握學生在合作學習中遇到的疑點、難點、重點問題,為精講點撥做好準備。

3.精講點撥、突破難點(15~20分鐘)。教師根據學生存在的問題,對重點、難點、易錯點進行精講點撥,幫助學生答疑解惑,總結答題規律,點撥答題方法與思路。精講點撥準確有效的前提是教師應具備準確把握課標、教材的能力,能夠準確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

4.當堂檢測、吸收鞏固(5~10分鐘)。針對本節課教學目標,精編精選當堂達標訓練題,進行當堂達標測試。測試題當堂呈現給學生(不在學案中出現),要求學生限時完成,教師通過巡視了解學生答題情況并當堂點評,確保訓練的及時性和有效性。

5.歸納總結、梳理升華(1~3分鐘)。教師或者學生對本節課所學的知識進行總結整理,也可進行糾錯整理。

二、學案導學五步教學法的特點

1.從師生關系看。不同于傳統教學中老師的教與學生的學,也不同于過去課堂上老師泛泛地問,學生齊聲回答那種熱鬧的虛假“互動”,五步教學法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的學習是一種能動的、充滿個性的活動,而老師作為主導,在學習活動中發揮著引導者和組織者的作用,整個學習過程師生之間是合作、和諧、互動、融洽的關系,學生主體和教師主導達到了和諧統一。

2.從學習內容看。傳統的教學,學生一本教材,老師一本教參;面對全班學生,老師滔滔不絕地講,力求講深講透,但優生沒收獲,學困生聽不懂,難免顧此失彼。五步教學法下的課堂則大不一樣,學生除了教材外,還有導學案。按照“知識問題化,問題層次化,內容精致化,導學精煉化”的原則編寫的導學案,導學、導思、導練、導講,對不同層面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對所有學生的學習都真正有了一個行之有效的“導”的作用。

3.從學習方式看。五步教學法下的學習,學生由被動變為主動,并且把個人自學、小組交流、全班討論、教師點撥等有機結合起來。特別是在分組討論中,學生真正發揮了主體作用,組內成員相互合作,小組之間合作、競爭,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挖掘了個體學習潛能,增大了信息量,使學生在交流中共同提高。

4.從學習時間看。傳統教學也布置作業,甚至還布置大量的作業,但由于學生興趣的缺失,作業要么不做,要么應付。而五步教學法則完全不是這樣,由于導學案是上課的依據,不完成導學案就無法上課,因而帶有一定的強制性;導學案的編寫具有一定的層次性,不同學生都能從里面找到自己的興趣點,從而為在課堂上進行充分交流展示做好了準備,先前的“要我學”變成了“我要學”,這種學習的自覺性使得課外時間得到了充分的利用。

總之,學案導學五步教學法,遵循現代教育以人為本的觀念,給學生發展以最大空間,把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作為教學的重點。從實踐情況來看,這種教學方法取得了初步的效果,引導學生主動學習,提高了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能力;建立了新型的師生關系,以學生為中心,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是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合作者,以教促學,教學相長,真正把課堂還給學生,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