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研興教”指導思想下,在學校特別是教研處的“研究新課改,探索新教法,提高課堂效率,爭做研究型教師”的大力號召和支持下,我根據自己所帶學科實際,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了為期一年多的以“著力打造高中數學高效課堂”為課題的研修嘗試,已取得較好成果。現把自己在各階段的研修工作總結如下:

一、緊跟新課改步伐,加強理論學習

為了使自己盡快適應新課改,緊跟時代步伐,在全面實施創新教育教學的新形勢下,能更好地“傳道、授業、解惑”,就必須盡快熟悉創新教育教學的理論。我通過網絡、報紙、學校教研處下發的各類學習資料,積極了解高中數學高效課堂的改革趨勢和發展特點,結合學情,反復體會、摸索、學習,為課題研修打下了理論基礎。

二、研究學生,爭做學者型、研究型教師

1.了解學生。為了使高效課堂的教育教學落到實處,使學生樂于接受,盡快配合教學,我首先主動接近學生,了解他們,拉近師生距離,加入到他們之中,和他們一起討論學習。學生只有“親其師”,方能“信其道”。

2.偏愛后進生。面對我校后進生數量大、基礎薄弱,高效課堂教育教學新理念的實施難度較大的實際,我自學了《上海閘北八中“成功教育”經驗》,從而“偏愛后進生”。通過學習,我逐漸明白了:原來后進生,即學習困難的學生。他們也具有一般學生同樣的潛能,通過教育改善,學生的心理品質和學習能力也能不斷提升,最終成為學習的成功者,進而成為社會的成功者。本年度在“著力打造高效課堂”個人自主研修期間,我累計家訪38次,找“學習困難學生”談話59次。隨著“著力打造高效課堂”活動的開展和時間的推移,這些學生對高效課堂的教育教學理念及模式有了更為深刻的認識,并很快適應了這種教育教學模式。

3.分層教育。為了提高整體水平,我又鉆研了《杜郎口中學“自主學習”經驗》,通過學習和運用,使我認識到:優秀、中等、后進生的分層是可以改變的。高中數學教育教學的目的不是讓所有學生經過學習都達到同一水平,而是讓每個學生的個性和潛能在原有基礎上都盡可能得到較大發展。因此,實施分層目標教學,有針對性地照顧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差異,不但高效,而且實效地提高了學生整體的學習水平,對“著力打造高效課堂”活動起到了有力的推動作用。

通過以上三方面工作的開展,全體學生對高效課堂教育教學理念及模式有了深刻的認識,同時學習成績提升幅度較大。伴隨著這三方面工作的開展和深入,我撰寫論文四篇:《讀懂下一代的世界》《“成功教育”淺析》《分層教育,提高質量》《要把素質教育納入教育教學中來實施》,總結研修成果。

三、嘗試高效課堂模式,實施高效教學,大膽探索

通過第一個階段對高效課堂理念、模式的學習、鉆研及應用,高效課堂教育教學理念及模式在我頭腦中已形成了清晰的輪廓。第二階段要讓學生盡快熟悉高效課堂教育教學及學習方法,我對盡快、全方位實施高效課堂有了信心,并開始運用高效課堂教學方法實施教學,同時完成“高效課堂”教育教學嘗試實踐總結報告,完成課堂教學改革設計案例3個。在實施過程中,與時俱進,開拓進取,及時解決了高效課堂教育教學中出現的各種問題,成果顯著,受到學生的喜愛、學校的支持、領導的肯定及家長的好評。

四、及時總結,再找差距

每打一次仗,毛澤東都會在煤油燈下,拿起毛筆,在麻紙上寫下這一仗的成與敗、功與過,不斷總結。這個成功的事例告誡后人總結的重要性。因此,在嘗試實施高校課堂以來,我也及時認真地總結自己在教育教學中的“得”與“失”、“成筆”與“敗筆”,每周抽出一定時間來體會高效課堂教育教學的優勢,感悟其教育教學的特色,堅持寫教育教學心得體會,并在每周四第七節的數學教研組會上受學校委托給大家作報告,分享經驗,交流體會。

五、后期設想

我會不斷鉆研高效課堂教育教學特點,加強研討改革力度,不斷總結完善高效課堂教育教學工作,使評價方式更多元化,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為將來學生升學出成績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