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熱點引領,樂于參與

教師在設置問題時,要做到生活化、通俗化、時效性。當前新形勢下,高中生的關注面不斷拓寬,關注的焦點從教材轉移到社會,因此,政治教師引用的教學案例應該與時事緊密結合,刺激學生的敏感神經,激發學生積極探索新問題的解決之道,使學生在飽滿的精神狀態下完成學習任務。

【案例】“當代國際社會”單元復習課

主題:習大大的訪美之旅

2017年4月6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美國佛羅里達州海湖莊園同美國總統特朗普舉行中美元首會晤。會晤中,雙方一致認為,要妥善處理敏感問題,建設性管控分歧。雙方要加強在重大國際和地區問題上的溝通和協調,共同推動有關地區熱點問題妥善處理和解決,拓展在防擴散、打擊跨國犯罪等全球性挑戰上的合作,加強在聯合國、二十國集團、亞太經合組織等多邊機制內的溝通和協調,共同維護世界和平、穩定、繁榮。(播放視頻)

通過捕捉社會熱點,結合精心選擇的視頻資料,醞釀“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的情感,讓學生在期待的心情中展開課堂學習。

二、開放情境,思維撞擊

教師要結合教學目的和任務,精心思考,提出科學合理、難度適中的問題。但思想政治課主題教學倡導情境問題設計要有一定的開放性、層遞性。回答內容可以多方面、多角度。

【案例】主題“釣魚島之爭”

近日,中日“釣魚島之爭”有再次升溫之勢,據報道,日本外務大臣岸田文雄2017年4月25日向內閣會議提交了2017年版日本《外交藍皮書》,聲稱中國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是“日本領土”。就日本的這一主張,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曾多次重申,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是中國固有領土,中國對釣魚島的主權擁有充分的歷史和法理依據。“釣魚島之爭”激起廣大網民的愛國熱情,紛紛發帖表達自己的主張。網民“東方”:“弱國無外交。”網民“振我國威”:“來而不往非禮也。”

(1)閱讀材料,運用“當代國際社會”相關知識,綜合評價這兩個觀點。

(2)作為青年學生,日常生活中應如何更好地維護我國的國家利益。

由于這些問題容量大,難易結合,兼顧了學生思維的密度和效度,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有探究所得;答案內容豐富多彩。在這樣的小組合作探究中,學生增進著交往,體驗著情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開放性情境問題設計不以答案完備為要求,強調對答案本身的探究過程,能讓學生透過已知部分去想象、去思考,有利于激發其思維潛能。

三、知識建構,能力提升

建構主義認為,知識是個體與他人通過磋商而達成一致的社會建構,學習者應在學習共同體中分享各種學習資源。思想政治課合作教學的小組討論和班級展示環節,要求學生在對話交流、質疑、釋疑的協作學習中,通過各種信息交流來建構自己對知識的理解。根據教學情境的演進設計一個個探究問題,適時地根據問題,引導學生對知識進行整合,重新建構教材的邏輯結構。通過小組討論,自主活動,在原有的認知經驗相互作用的基礎上,充實、豐富和改造自己的知識、經驗,從而使自己得到持續的發展。

【案例】“為人民服務的政府”自主建構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重點是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用改革的辦法推進結構調整,減少無效和低端供給,擴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給,增強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既強調供給又關注需求,既突出發展社會生產力又注重完善生產關系,既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又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既著眼當前又立足長遠。”“不能因為包袱重而等待、困難多而不作為、有風險而躲避,要樹立必勝信念,堅定不移把這項工作向前推進。”習近平總書記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定位、依據、目標與施策重點,均有過深刻闡述,是我們做好這項工作的重要指引。

結合材料,運用政府有關知識說明如何破解“供給側改革”難題,打造服務型政府。

教師應根據熱點情境引發的問題,引導學生自主構建體系,使學生在自主學習、合作探究中,將書本上的知識進行整合、梳理,并按照一定的方式進行排列組合和再創造,發現其內在的邏輯。這既符合學生自身的認知結構,生成新的知識體驗,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又有助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使得課堂學習的過程真正成為積極主動的求索過程。

學生通過合作學習,圍繞核心主題協作探究,與老師、同學交流著學習生活的知識、學習生存的技能和學習生命的意義,實現思想、信息、情感的互動交換、豐富完善和共識理解。美國當代著名教育評論家埃利斯曾這樣說過:“如果合作學習稱不上當今時代最大的教育改革的話,那它至少是最大的教育改革之一。”因此,認識到合作學習對學生的身心發展價值,并將其積極運用到教學實踐中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