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優化活動設計,提高語言運用能力

小學生剛開始接觸英語,都沒什么基礎,不能教授他們太難的內容,所以,教師就要以活動為主,讓學生在活動中體會學習英語的樂趣,在活動中理解運用英語。而活動的設計既要有益智的作用又要有目標性。

教師首先要明確活動的目的和內容,讓學生明白要做什么,該怎么做。活動的形式也應該多種多樣,既有團隊活動,也有獨立完成的活動,有聽說訓練,也有讀寫訓練。而在課前準備階段,為了使學生提高學習興趣,可以讓他們先合唱一首英文歌,例如Little Star,這首歌簡單易學。教Chrismas時,可以讓他們事先查找這個節日的日期、起源等。這些活動可以營造一個英語氛圍,讓學生可以很快把注意力投入到英語課堂上來。練習的內容難度要適中,既不要讓學生覺得太難,也不要讓他們很容易就完成。在教序數詞和基數詞時,可以創設一些情境,例如讓學生找東西等,讓他們分清東西是在幾樓或第幾樓,在這樣的活動中可以幫助他們分清句型,還可以找到兩者之間的區別與聯系,調動他們的英語學習積極性,讓他們帶著明確的學習目的去做活動,從而積累學習經驗。

教師在設計任務時要考慮多方面因素,為學生制造更多的學習空間和實踐機會,在時間安排上盡量不要受課時的限制。例如:在做“朋友圈調查”后,可以讓學生制作自己的朋友圈關系樹,填上自己在各個階段的朋友和與朋友之間的關系。可以將自己學過的天氣、日期等用英語制作成掛歷。鼓勵學生在課下多讀一讀英語小短文,練練口語,收集一些感興趣的東西,在不斷收集資料的過程中,體會英語的內涵。如果學生形成了這樣的習慣,在以后的英語學習中是受益無窮的,他們會更快地搜索理解信息,不斷加強對英語學習的積極性。

二、加強方法指導,形成良好習慣

小學階段是習慣形成的重要階段,而習慣一旦形成也很難改變,所以在小學英語學習中,一定要重視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思考習慣。課前預習,課中聽講,課后復習,勤于做筆記,積極思考。六年級也是與初中接軌的一個階段,教師要使課堂節奏與初中剛開始的節奏接軌,使學生在升入初中后不會有太大壓力。

一是預習方法要對。課前預習就是一個提出問題的過程,學生通過問題大致理解所學內容。在學習每一節課之前,教師要有針對性地布置預習內容,讓他們先自己查詞典把不會的內容都先學會,把重要的短語段落都找到并標記下來,在預習過程中的疑難點也要做好記錄。

二是聽課方法要對。很多學生聽課時看似認真實際神游天外,有的則是分不清老師講課的重點,做筆記把老師講的所有內容都記下來,這樣是沒有效果的。在課上,教師一定要把學生所有感官都調動起來,高效掌握教師所講的內容。在練習的過程中,要讓他們大聲朗讀,多寫幾遍重難點詞語。在最后的總結部分,可以讓學生把這節課所學的大體框架列出來,以此看出他們掌握了多少內容。

三、因材施教,避免不平等對待

六年級的時候,學生已經學習了幾年的英語課程,所以他們的英語水平也會出現明顯的差異,有的學生已經掌握了大量的詞匯,口語表達也很好,而有的學生可能在單詞的讀寫、發音方面還存在問題。這時候,教師不能放棄他們,而是應該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那些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身上,給他們多講幾遍,讓學習好的同學幫助他們,大家一起共同進步,老師也可以針對不同學生的學習情況,給他們設置不同難度的問題,讓他們一點一點進步。課堂上要給每個同學展示自我的機會,讓每個同學在課堂上都有成就感,使他們對英語學習的興趣更濃厚。

總之,小學英語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在基礎階段,教師要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不要只會學習,而不會把所學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加強語言學習,提高課堂效率,循序漸進,實行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使學英語真正有用,為學生英語學習打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