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情境教學法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在小學英語教學過程中通常會碰到這樣的情況,比如學生不愿主動用英語交流,或者想說卻又開不了口,通常在發(fā)言中較常用的英文單詞就是“this、that”,有一種害羞的感覺,久而久之就容易出現“啞巴英語”現狀。《義務教育小學英語新課程標準》中強調英語課程改革的重點是需要全面改變英語課程,重視基本語法與詞匯知識方面的講解與傳授,因此,有必要強調課程需要發(fā)展學生所具備的綜合語言運用方面的能力,以此來形成自主學習能力的基本過程。

事實上,小學階段作為一個較好的培養(yǎng)時期,具體的英語活動教學又為學生提供了學習英語的切入點。通過具體的活動能夠使學生有更多的機會熟練掌握知識。當學生在遇到實際問題時,就可以按照自己的現有能力,很快得出具體的結論,使問題迎刃而解,這就是我們常說的“熟能生巧”的道理。通過進行情境與語境方面的演繹,以此來提高學生在語言運用方面的能力,這樣能夠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個性以及創(chuàng)造力。

為了推動小學英語口語教學又快又好的發(fā)展,在小學英語口語教學過程中使用輔助英語口語學習的工具越來越多。情境教學法在教學中的應用無疑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教學過程的進行。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需要體現出情境教學所具備的生動性、形象性以及趣味性。這樣的特點能更好地使學生全面地融入到課堂中去,同時還可以提供更加開放的、多樣的機會去讓同學們激發(fā)與釋放自己應有的能量,還迎合了小學生本身所具有的個性特點。小學英語教師就需要通過各種手段,運用多種資源,為同學們創(chuàng)造出更加形象生動的語言學習情境,讓同學們可以接近真實或者在盡可能真實的情境中去運用英語。

二、游戲教學法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教育家陳鶴琴先生曾說:“小學生生來是好玩的,是以游戲為生命的。”游戲教學將學生從被動學習拉入到主動學習中,教師不再一個人唱獨角戲,學生也不再像嗷嗷待哺的小鳥,這樣的教學既可以提高教學質量又可以增進學生與老師之間的情誼,一舉兩得。

所謂“教學游戲”,顧名思義,是指在日常的課堂教學過程中,為實現某種教學目的,老師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合理的、寬松的、和諧的、有趣的游戲和情境,讓學生融入到學習和游戲中,使學習和游戲和諧相融,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教學質量。將游戲應用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可以通過向學生陳述游戲規(guī)則來激發(fā)他們的興趣,促進他們積極思考進而主動參與到游戲當中,既可以感受快樂又能夠學到知識,即“樂學”。

小學生天生好動,雖然年齡小,但是反應靈敏、模仿性極強。英語教學的過程中必須通過各種手段來提高學生英語學習的興趣,而課堂游戲恰恰就是充分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有效調動他們積極性的一種好方法。小學生的思維水平處于最表象、直觀的階段,有著天真爛漫、活潑好動、樂于表現的天性,他們的情緒波動較大,很難集中注意力,幾乎沒有學習的主動性,并且自控力較差,他們只對自己感興趣的東西產生注意,對任何新穎有創(chuàng)意的活動都有好奇心以及想要嘗試的思想傾向。游戲教學剛好符合小學生的這種心理傾向,讓他們自己去做感興趣的事。

在教學中,我常采用單詞記憶游戲和課文學習游戲兩種方法。單詞記憶游戲:老師先留預習的作業(yè),在下節(jié)課上課之前告訴學生下節(jié)課可能要用的小道具或者要學習的內容,讓他們自己去籌備自己感興趣的小制作或者圖片乃至實物,讓他們在動手的過程中就可以學習。例如:課文中要學習apple(蘋果)、banana(香蕉),老師可以讓學生自己先在家找到水果,畫在本子上,上課的時候讓學生自己介紹水果,加強學生的學習體驗。

課文學習游戲:對于學習英語課文來說,最好的辦法莫過于role-playing(角色扮演),老師把要掌握的重點詞組以及句子板書在黑板上,引導并幫助學生根據這些語句創(chuàng)設一定的情境或者語境,并盡量表達出人物的心理。然后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根據具體的情境進一步加工,合作進行表演。例如:文章例句為自我介紹的基本句型,老師可以先將基本句型“where did you go?I'm…”板書在黑板上,然后領讀,并作出簡單解釋。給學生假設出剛見面的情景,讓學生分組進行練習、鞏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