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術讓地理教學“活”起來
作者:趙 濤 陜西省商洛市商州區電化教育中心
發布時間:2018-09-17 16:35:55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隨著社會的發展、科學的進步和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在教學實踐中涌現出了豐富多彩各具特色的教學方法。我們也一直在孜孜不倦地尋求新的教育方式,想要以此提高教學質量。互聯網信息技術的發展,再一次推動了地理教學方式的革新,成為地理教師與學生之間溝通的“新的橋梁”。地理學科的教學內容比較抽象,這時候就需要運用信息技術將抽象的知識具體化。可以說,開展互聯網教學,可以讓初中地理課堂真正“活”起來。
一、教師要用新穎的教學方法調動課堂氣氛
多媒體是一種現代化的傳播媒體,多媒體設備能將地理課本上的知識以文字、圖像、聲音和動畫的方式表現出來。與課本內容相比,多媒體設備帶來的視覺沖擊更加強烈,會讓學生眼前一亮!教師要充分利用初中生對現代科技的好奇心和興趣,用多媒體給學生們上一堂氣氛活躍、充滿期望的地理課。舉個例子,在上“日本”一課時,老師可以先讓學生預習,再利用多媒體播放教學課件,放映日本的櫻花、富士山、和服等圖片或者視頻,讓學生了解日本的自然景觀和民族文化,讓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充分發揮多媒體的特性,再現地理現象
我一直認為地理是一門有趣的課程,但真正想要學好地理,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課本雖然能作為文字和圖片的載體,卻沒有辦法表現出完整的地理現象。多媒體信息技術恰好能補充這一缺點,地理現象的“難畫難描”再也不是難題。老師制作豐富多彩的多媒體課件,把地理事物運動變化的過程展現給學生,學生們把課本知識和課件內容結合在一起,更容易掌握知識點。地理學研究的內容多數都是三維空間,很多事物我們平時幾乎很少能看到,通過信息化教學,能實現這一目的,讓學生們感受到更為神奇的地理世界。
三、信息技術可以構建虛擬的學習空間
有很多學生認為,信息技術的推廣和普及,使他們不用得到老師的指點與教導,就可以通過互聯網學習到地理知識。這種認識從一個側面反映出信息技術對學生學習的影響。網絡教學打破了傳統教學模式對空間、時間的限制,讓學生每時每刻都能通過Internet吸收更多的地理知識。教師可充分利用這一點,構建虛擬的學習平臺,打破傳統課堂教學一對多的模式,讓學生通過互聯網接觸到更多的學習資源,讓學生選擇符合自身需求的學習內容,教師可以通過計算機來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實時評定,讓學生認識到自己學習中的優秀和不足。
四、通過信息技術能夠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互聯網信息技術的高度發展,給學生學習帶來了極大的便利。但互聯網上的一些良莠不齊的資源也會給學生的身心健康帶來不同的影響,作為教師我們要引導學生去選擇健康的網絡資源,抵制不良誘惑,讓學生在知識的海洋中盡情徜徉。
首先,教師要幫助學生認識互聯網,互聯網并不僅僅是為人們娛樂而存在的,學生的任務是利用互聯網給自己的學習和生活帶來便利,讓自己能夠學到更多課本上接觸不到的知識。
其次,教師要傳授給學生查閱、整理資料的方法,讓學生學會甄別與篩選互聯網資源,掌握自主學習的精髓。
最后,在布置課后作業時,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利用互聯網信息技術去完成作業。舉個實例,在上粵教版八年級上冊“人口和民族”這堂課時,教師可將學生分為多個小組,每個小組的人數相同,通過對我國不同地區少數民族的人口與分布情況進行統計,實現所有學生對我國少數民族的了解。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們不僅可以利用課余走訪、詢問家長的方法,還可以通過互聯網搜索資料來了解我國的少數民族,使學生對知識更加牢記于心。
可以說,信息技術的發展給初中地理教學帶來了極大的便利,有效轉變了地理教學的模式,提升了教學的效率和質量。雖然說互聯網信息技術是一把雙刃劍,但只要我們利用得當,它可以給我們的教學工作帶來顯著的幫助。相信經過教學工作者們的不斷努力,信息技術一定會在地理教學工作中大放異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