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誦讀”就是朗讀和背誦。朗讀是英語學科教學的重要環節,背誦是儲存信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誦讀應始終貫穿于教學過程中。

一、初中英語誦讀教學的現狀

近年來,許多學校開始重視英語誦讀,但具體怎樣操作,卻不夠規范,缺乏對學生正確的引導,學生的誦讀練習似乎是做了“無用功”。在公開課、示范課中,就教材的要求和課型看應該是閱讀課居多,可教師大多數都上成了聽說課。教師很少給學生朗讀的機會,往往在要求學生對文章“一目十行”后,讓學生開始就各類話題進行討論,課堂氣氛“空前活躍”。可是細聽學生的討論,發現熱鬧背后問題多多。學生在這樣的語言環境下,非但交際能力沒有得到培養,語言錯誤倒是被固化了。

二、英語誦讀在初中英語學習中的意義

英語教學說到底,是要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逐步掌握運用英語的能力,既能和別人進行口頭交流,又能借書面語言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因此,語言的學習實際是一個在頭腦中大量儲存語言信息并在實踐中練習、提高的過程。英語的學習和母語的學習有很大差別,但在學習的基本原則上兩者是一致的。英語的學習也是一個在頭腦中大量儲存語言信息并在實踐中練習、提高的過程。朗讀和背誦是符合這種語言學習特點的,即先儲存后應用。

一周只有幾個小時的學習實踐,且英語課堂之外看到和聽到的幾乎全是漢語,這使學生學習外語缺乏動力。他們視外語學科如其他學科一樣,學習就是為了考試,平時學了也不會說。因此,教師有責任多給學生創造用英語進行交際的機會,采用最有效的方法提供大量語言材料讓學生牢固地記憶在頭腦中,他們才有能力流利地使用,從而用規范、正確的語句表達自己的意思。讀得多且熟,詞匯量大,寫起來就自然流暢,讀的能力也會在寫的過程中提高。

三、影響學生誦讀能力提升的原因

影響學生誦讀能力提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教師方面,一些教師對交際法的理解不夠全面。有些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片面強調交際能力的培養,認為只要讓學生多說、多寫就是運用了交際法,交際能力就一定能提高。有的教師認為誦讀是“舊私塾式”的教學方式。事實上,英文和國文一樣,須在心與眼之外,用口與耳才好。吟誦就是心、眼、口、耳并用的學習方法。所以誦讀教學法非但沒有違背現代教育思想,反而是對現代教育理念的有力補充。學生方面的原因也有很多,如情感因素、知識、技能基礎因素、方法與策略因素、智力因素等。

四、英語誦讀能力培養的策略

1.明白“讀什么”。

誦讀伊始,英語教師應有針對性地布置好誦讀任務。同時教師要注意選材,最適合的是教材中的對話和課文。剛開始學習英語的時候,每個單詞、每個句子都需要反復朗讀,直至背誦。并不是每篇課文的每一部分都要誦讀,應該把學生有限的時間用在最精要的內容上。有的語句和段落雖然沒有生詞或新的表達法,但所表達的思想內容積極、健康,也可以列為誦讀的內容。中學生的讀物不宜過難,內容要富有趣味性和故事性。

2.知曉“怎樣讀”。

幫助學生掌握誦讀方法對提高學習質量是大有好處的。常用的方法有: 理解為先,爾后誦讀;先聽后說,然后讀背;注重晨讀,改善狀態;抓住重點,了解語法;及時復習,加強記憶;大聲朗讀,多讀多記;掌握方法,培養習慣。

3.了解“讀得怎么樣”。

誦讀的效果要檢查,應善始善終,保質保量。否則,分配任務不進行相應的檢查,對學生起不到督促的作用。具體方法有:組建學習小組,建立誦讀檔案,優化日常測試,引入競爭機制。

總之,要做好中學英語教學,要關注多方面的因素,誦讀只是這些因素中的一個重要方面。它既能訓練學生的記憶力,又能提高學習的效率。有效的誦讀教學還有望改善目前中學英語教學中語言知識與能力發展不平衡的局面。語言的學習應該使一個人得到更全面的發展,這正是新課程標準所要求和致力追求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