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語有云:“好記性不如爛筆頭。”那些記錄在我們腦海中的逸聞趣事、知識經驗以及美好回憶都將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變得漸漸模糊,甚至可能淡出我們的記憶;而那些記錄本上的墨跡,無論經歷了多少年歲月的沉淀,即便記錄它們的紙張已經泛黃,即便記錄的東西早已物是人非,但當我們拿起記錄本,一切仿佛都歷歷在目。作為老師,養成勤記善寫的習慣,將有利于總結已有教學經驗,促進日常教學研究,完善教育教學過程。

一、固化教學經驗

《現代教育學》認為:所謂教學,就是在特定條件下,以課程內容為中介,由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所組成的統一活動。在這一活動過程中,雖然沒有規定教師運用哪種具體方法教孩子們掌握知識、強化技能、明曉道理、陶冶性情、健全心理,但是要完全實現教育目的,總要有適合學生接受的有效方法。讓學生樂于接受的方法,往往也是多次在課堂教學實踐中嘗試、總結出來的成熟經驗。它在形成中經過雕琢研磨、反復修改、不斷補充,由初具雛形到趨于完善,再到形成模式,最后普遍運用。這種有效的模式,在教師的心里、腦里清晰后,運用于教學可以節省備課時間,提高備課效率,優化教學效果。模式經驗如果沒有經過文字記錄固化,只記在教師的心里,那么隨著時間推移和工作內容的變化,會慢慢淡化甚至被忘記,經驗沒有升華成財富促進工作。如果教師將這些經驗及時記錄下來,并總結概括、凝練提升,便會為自己今后的教學工作提供有力的幫助。教師的勤記善寫固化了自己總結的教學經驗。固化了的經驗,一旦得到教育名家的認可,將會為他人的教育教學帶來幫助和啟迪。

二、促進教學研究

教育,是培養人、塑造靈魂的工作。學生是有發展需要、有發展潛能的人,這就決定了教師的工作必須有創造性和靈活性。教師要善于觀察,及時記錄,做到對不同學生區別對待,因材施教。“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學生學習是探究未知的過程。學生的未知,可能是課堂上教師講解某個知識點臨時產生的疑惑,可能是學生與他人交流時突然迸發的思想火花,可能是學生無意間發現的生活現象、自然現象……學生的未知,來時不定,內容豐富。教師怎樣做到對學生的疑惑及時科學解答?除了具有豐富的知識儲備之外,勤記善寫,無疑為教師教學提供了不可估量的幫助。教師勤記善寫,可以將日常工作中學生的不知及時記錄,及時解答,也便于及時查閱,及時學習。在幫助學生解答的過程中,教師通過自我研習、查閱資料、請教同事等方法,開闊了自己的知識視野,豐富了自己的理論水平,提升了自己的專業技能,養成了探究的習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在探究中,教師的教學水平也逐漸提升。

三、完善教學過程

作為教師,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是大家的普遍認知和目標要求。職業目標的實現,不光要求教師有教育情懷,還要求教師不斷提升職業技能。精心備課,認真上課,及時總結,不斷反思,是提升職業技能的有效途徑。這個途徑中的每一個環節,都離不開教師的勤記善寫。教師認真備課的時候,將對教材的感悟和對學生的研究,清清楚楚地記錄下來,便會將最好的教學方法貯存于心中,運用于課堂。勤記善寫使教學效果達到最佳,課堂呈現趣味盎然之象。教師教學時,往往也會出現失敗的環節,那么課后的及時總結更為重要。記錄下不足,教師就有了教研的課題和項目,而這個課題或項目得到解決時,就解決了教學中的實際問題。實際問題得以解決,教師才會在今后的備課、上課中揚長避短,促使課堂更趨于高效智慧。長期的堅持便是以問題促教研,以教研解決問題。教師的教科研水平得以提升,教學的過程不斷完善,水平便在不自覺中得以提升。

當代教育名家魏書生的教育觀念里,有持恒守一的養成觀。他十分重視習慣的作用:“一個人,經常在固定的時間內做同類事,做得多了,就形成了習慣,而習慣了的事情,常常會不由自主地去做,想停止都很難。”作為教師,養成勤記善寫的習慣,將會促使教師采擷一路芬芳,成就教育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