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高校信息化建設不斷深入的當下,會計專業信息化教學實踐也在不斷發展,本文針對高校會計信息化實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詳細分析,目的是為了探究高校會計信息化實踐教學策略,不斷提升高校會計信息化教學效率。

【關鍵詞】高校會計 信息化 實踐教學

高校會計信息化實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高校會計信息化實踐教學目標不明確

在高校信息化建設不斷深入的當下,會計專業信息化教學實踐也在不斷發展,但實際教學中存在很多的問題。當前,會計信息化教學實踐只停留在表面,很多高校并不明確信息化教學實踐的重要性,片面認為只要學生能夠利用計算機進行會計工作即可,信息化實踐教學內容缺乏深入性[1]。很多高校依舊停留在電算化教學層面上,相對缺乏會計信息化實踐教學的指向性與目標性,片面將信息化實踐教學與電算化、掌握會計軟件等同,很大程度上削弱了會計信息化教學實踐工作的效果。

2.信息化教學手段缺乏先進性

在網絡信息化快速發展的當下,傳統的信息化會計教學已經很難適應當前社會對人才的需求,積極推動會計教學工作改革與發展勢在必行。但當前很多教師受傳統會計教學觀念、教學模式的束縛,很難在新時期迅速進行教學模式的轉變。會計學課程仍舊依靠傳統的教學模式,相對落后的教學觀念,難以適應新型會計信息化系統設計與系統編程,很難將信息化需求與信息化教學內容相關聯,缺失了信息化教學的高效性,嚴重阻礙了信息化教學規范、統一的發展。

3.信息化會計教學實踐相對缺失

據筆者調查,當前我國高校實踐教學極其缺乏,高職院校會計專業學生只在最后一個學期才有機會到企業進行實踐活動,大學本科會計專業學生在大學四年中,想要進行會計知識實踐,只能依靠校內實驗室進行會計相關知識實踐[2]。很多高校會計實驗室材料相對陳舊,很難滿足教學的需要,實踐材料與社會需求脫軌的現象嚴重,學生在校期間很少有機會進行實踐學習,且學習內容相對單一,從而導致學生很難成為社會需要的專業化復合型人才。

高校會計信息化實踐教學策略

1.制定明確的會計信息化教學目標

高校開展會計信息化教學的重要基礎之一,便是制定明確的會計信息化教學目標,切實著眼于會計教學整體,針對會計信息化教學進行詳細定位,切實在會計信息化教學工作中引導學生逐步掌握會計現代化工作理論與手段,促進學生成為滿足社會需要的專業信息化會計人才,并將會計信息化教學進度、教學重點與會計信息化手段進行有機融合。會計信息化教學管理者應該從社會實際需求出發,將價值鏈、供應鏈等先進理念融入課程設置中,切實保障會計教學工作的先進性,實現現代化、多元化、智能化。

2.加快建設會計信息化課程體系

高校應打破傳統課程教學設置的局限性,積極踐行課程組合,優化會計信息化課程設置。首先,設置科學的會計教學課程。想要全面開展會計信息化教學,就必須科學地針對會計信息化教學進行設置,全面將財務會計、成本會計、管理會計、財務管理、審計多種課程有權重地設置到會計專業教學中,以便為學生日后的知識運用打下堅實的基礎。其次,設置高校會計信息化課程。高校應切實以社會需求為出發點,將企業涉及的信息化內容添加到教學工作中,針對計算機基礎運用、基本辦公軟件、會計數據分析軟件、會計項目開發軟件、計算機基礎維護、ERP財務管理軟件、財務管理理論分析、價值鏈供應鏈管理等多種內容,有機地融入會計信息化教學課程設置中,使學生在學校就能夠熟悉先進的會計工作內容,掌握企業會計工作理論流程,切實將會計信息化課程設置與當前社會整體情況進行有機結合,開拓學生的眼界。

3.完善會計信息化實踐模式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想要檢驗學生的學習情況,就必須利用真實的實踐教學,幫助學生逐漸消化與夯實會計專業相關知識。會計信息化教學管理工作者應該積極為廣大學生制造更多實踐機會,切實增強學生的專業化會計知識[3]。針對會計信息化教學實踐,主要應該從兩個層面進行開展。首先是校內會計信息化教學實踐。高校會計信息化管理工作者應該積極建立“會計信息化崗位模擬實驗室”等實踐體系,實踐內容應該圍繞會計專業基礎知識、會計信息化教學內容開展,在“會計信息化崗位模擬實驗室”中,設置會計賬務系統、會計稅務系統、財務管理系統、審計系統等多種內容,按照崗位要求,使學生在校便能夠感受到真實的企業辦公內容,并及時對實驗室會計信息化實踐材料進行更新,按照高校教學大綱的內容,制定適合學生學習、符合學生客觀發展需求的內容,讓學生了解會計工作的基本要求。其次是針對課外教學實踐。教師應該積極利用校企合作的形式,每個學期定期引導學生到企業進行實踐,使學生在實踐中感受不同工作對自身能力的要求,使學生在社會中通過歷練,發現自身學習的重點,改善自身存在的不足,切實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與此同時,教師還應該尋找自身存在的問題,增強自身專業教學素質,通過教研與實踐,努力成為“雙師型”人才。

4.科學優化會計信息化課程教學手段

教學模式直接決定著教學工作的成敗,在新型會計信息化教學改革的推動下,高校必須及時針對會計信息化教學模式進行更新[4],對課堂體驗、上機實踐、教學演示等多種教學環節進行優化,制定適合學生的會計信息化教學目標。教師應切實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從重視理論講解轉變到重視實踐的層面上。筆者針對會計信息化教學模式,提出以下幾點建議。第一,積極開展“精講多練”教學工作,突出廣大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使學生在主動實踐過程中,不斷探究知識、掌握知識。第二,積極利用現代化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如使用CAI等計算機會計信息化教學輔助軟件,帶領學生熟悉會計流程,使學生能夠通過CAI演示,掌握管賬系統、憑證管理、出納管理等內容。切實將信息化技術與會計信息化工作體系進行連接,展現會計信息化教學工作的高效性。第三,合理運用多媒體技術,生動直觀地展示會計信息化教學內容。教師應順應時代發展,積極合理地運用PPT課件,通過圖文結合的形式,制定學生更加方便接受的教學模式。為了彌補課時較少的現狀,教師可以將課件作為學習資料,讓學生隨時隨地通過電腦進行學習,創設適合學生個性化的教學模式。第四,為學生創造更多上機實踐機會。只有實踐才能夯實教學知識,教師應積極對會計信息化實踐材料進行更新,選擇當前較為流行、能夠滿足當前社會發展需要的內容進行設置,將會計信息化實踐材料與企業進行接軌,利用Power Builder、Visual Basic等軟件,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結 語

總之,積極優化與創新高校會計信息化教學工作意義十分重大,在信息迅速發展的當下,積極設置信息化教學模式,已經成為當前高校會計信息化教學的重要內容,但在具體的教學工作中,相對缺乏明確的教學目標。與此同時,會計信息化教學手段缺乏科學性,實踐教學相對缺失,對高校會計信息化教學產生了一定影響。廣大會計信息化教育工作者,應該切實從社會實際需求出發,確定適合自身發展的目標,利用多媒體技術開展教學,切實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可以定期開展實踐教學,將校企合作的內容落實,在保障會計信息化教學質量的同時,促進我國高校會計信息化教學的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1]莊躍進:《高職院校會計信息化實踐教學的幾點思考》,《港澳經濟》2016年第20期,第115-116頁。

[2]戚英華、熊玉紅:《高職院校會計信息化教學體系的構建》,《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電子刊)2017年第3期。

[3]陳繼初、胡曉紅:《“互聯網+”時代高校會計信息化人才培養探究》,《教育教學論壇》2017年第5期,第254-256頁。

[4]肖玉玲:《高職院校會計信息化教學體系改革的研究》,《環球市場信息導報》2017年第5期,第8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