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班級具有團結、組織、教育學生的功能。先進班集體評選是加強班級建設、發揮班級功能的途徑之一。本文針對傳統先進班集體評選模式存在的問題,結合實踐,創新先進班集體評選模式,在評選方式與內容上加以改進,在創新中注意與有效性結合,同時將標準性與靈活性、主體性與主動性、先進性與廣泛性結合,最大限度地發揮先進班集體的作用。

【關鍵詞】先進班集體 評選模式 創新

基金項目:陜西高校輔導員工作室——“杏林花開”育心工作室建設項目成果。

中共中央國務院在《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中強調班級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明確指出:“班級是大學生的基本組織形式,是大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主要組織載體。要著力加強班級集體建設,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主題班會等活動,發揮團結學生、組織學生、教育學生的職能?!盵1]這一論述明確表達了班集體的作用和功能。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實踐中,應注重對班級的管理和建設,先進班集體評選是加強班級管理建設的有力途徑,通過先進班集體評選工作,助推班級建設,從而實現班級育人功能。

傳統先進班集體評選制度

先進班集體評選由來已久,橫向看,涉及各個層面,從學校層面評選到省級再到國家[2];縱向看,小學、中學、大學都在評選先進班集體。橫向、縱向體現了全覆蓋性,也彰顯了其重要性,它強調并堅持正確的育人理念與導向,給學生以正確的價值引領,激發先進班集體建設,激勵學生奮進,共同營造爭優創優的良性環境與氛圍。但隨著社會的發展,教育對象、環體、介體等因素發生了一定的變化,重新審視傳統的先進班集體評選制度,會發現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1.評選突出結果,弱化過程

傳統的先進班集體評選往往按照至上而下的模式進行,即學校按照各學院人數、班級數,劃分學院先進班集體名額,學院下發通知,班級在規定的時間內自愿申報,學院根據班級上報資料情況,采取主觀判斷等途徑決定其是否能被評為先進班集體。這種評選方式將評選過程簡單化,評選標準單一化,缺乏靈活性,該方式注重結果,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過程,沒有認識到先進班級評選本身也是一種教育。

2.評選內容“平均化”,缺乏重點

評選內容主要包括學風建設、公寓衛生、學生干部團結協作、第二課堂等內容,缺乏重點,沒有充分體現當前思想政治教育新要求。

3.先進班集體作用發揮受局限

傳統的先進班集體評選方式往往采取召開表彰會、宣傳欄張貼結果等形式宣傳先進班集體,宣傳方式單一、手段傳統,受眾有限,影響了先進班集體的引領示范作用,沒有利用當下與大學生密切相關的新媒體宣傳。

學院先進班集體評選模式分析

為充分發揮學院在評選先進班集體中的價值引領作用,發揮學生在評選中的主動性、主體性、創新性,結合當前實際與大學生本身特點,Z學院在評選內容、評選方法等方面創新,建立了“規定項目與特色項目結合、教師專業評委與學生大眾評委結合、公開答辯與學生綜合表現結合、新媒體與傳統媒介結合”的先進班集體評選模式。

1.評選內容上,規定項目與特色項目結合[3]

本著全方位、多層次考量班集體的目標。評價內容含有思想政治方面及學風建設、公寓文化建設等方面,并根據實際,通過量化的形式得以體現,這些考核項目為規定考核項目,具有必要性,是每個參評班級必須要體現的內容,也是學校學生管理部門因地制宜制訂的本年度工作重點,要求每個班級按照要求完成,因此成為必要考核點。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階級性,最終會體現在社會主義意識形態方面。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中要體現主導性,規定項目則體現了這一特點。例如,在思想政治方面,根據當下形式與要求,應當在學生中廣泛開展學習貫徹十九大精神,將相關學習開展情況設為考核點,并以此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開展顯性教育,旗幟鮮明地引導學生愛國、愛社會主義,彰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導性。

先進班集體評選中還應增加特色項目,這些特色項目不是學校管理部門的硬性要求,是班級根據自身需求,根據本班級學生的特點與專業特色相結合的實踐活動。例如,Z學院Z專業,發揮英語語言優勢,利用專業專長,對外國友人開展針對性的調研、義診活動等。特色項目有助于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主體性、創新性。

2.評選方式上,教師專業評委與學生大眾評委相結合

為增加學生在評選中的發言權和認可度,可邀請剛入校的新生干部擔任學生評委,他們雖不參評,但同樣也是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故曰“大眾評委”。通過評委一職,使他們對先進班集體的“模樣”在腦海中有構想,并會將構想與現實結合,引發思考與啟迪。教師評委由歷年獲得先進班集體的班主任和初次擔任班主任的教師組成,通過參與先進班集體評選,增加教師如何建設先進班集體的思考,與有經驗的班主任搭檔,促進其交流學習。教師在學生管理中具有主導性,在先進班集體創建中有不可代替的作用,他們當評委既有導向性又有學生管理實踐經驗,因此稱“專業評委”。在先進班集體公開答辯中,教師專業評委采取打分制,學生大眾評委采取投票制,以最大限度地保證評選公平、公正。

同時,要將公開答辯與綜合表現結合。先進班集體評選,不但是對結果的追求,更是創先進的實踐過程。采取先進班集體公開答辯的形式本身就是對學生進行隱性教育。評選前,參評班級根據要求,在班長帶領下團結一致、齊心協力共同制作PPT。在制作過程中梳理班級過往,每個班級的過往就是一部班級成長史,有歡笑有遺憾,有優點有不足,這些都是經歷,都是成長,通過答辯的契機,更清晰地展現班級成長過程。評選中,答辯人為班長,以保證發揮學生干部尤其是班長的作用,幫助其樹立威信。班長應在規定時間內完成答辯,要對班級整體情況做到心中有數,突出重點,充分展現班級特色。在一定程度上,發揮了學生干部的主觀能動性,使其得到鍛煉。公開答辯參評班級都會來親友團為其加油助威,也會要求學生前來觀戰,無形中增加了受眾面,擴大了宣傳力度。臺上有班長展現,臺下有同學助威,臺上臺下為共同的目標緊密相連,為班集體建設凝魂聚氣,體現了班集體在創建過程中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功能。

在評選中除了公開答辯,審閱班級上報資料、與相關專業課教師座談,還應綜合考慮班級情況,并將綜合表現以量化形式表現出來,與現場公開答辯構成最終成績,二者各占百分之五十。

3.先進班集體作用的發揮上,傳統方法與新媒體結合

先進班集體評選時,傳統宣傳方法往往是通過召開表彰大會、校園廣播等形式宣傳先進班集體。現在,還應與新媒體相結合,增加宣傳力度。當下,微信、QQ已成為大學生的學習生活交流方式之一,應充分運用這些資源,根據學生的特點與心理,結合網絡特點,發揮好、利用好網絡載體的作用,為思想政治教育服務。在先進班集體評選結束后,要充分運用網絡大力宣傳評選結果,深挖先進班集體事跡,對于好的做法,根據實際適度推廣,不斷帶動其他班級爭先創優。

創新先進班集體評選帶來的思考

1.有效性與創新性結合

先進班集體評選模式創新不是為了創新而創新,無論在內容上還是方法上的創新都是為了最大限度地發揮先進班集體的作用,實現班級管理、建設的有效性。因此,應該根據實際,根據思想政治教育環境、條件、教育對象的變化,針對性地對先進班集體評選模式創新,以保證有效性的實現。

2.標準性與靈活性相結合

先進班集體條件的設置是學校學生管理部門意志的體現,在評選中有一定的標準,這個標準對于各學院、各班級、各專業是相同的標準,體現了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主導性。但是在標準前提下,還要注意靈活性。例如,不同的年級、不同的專業,要求應當有差別,例如大二年級與大四年級在專業要求、大學英語四六級通過率等方面存在差異性。平行班級與卓越班級的要求也有所不同。因此,制訂統一標準的同時,還應把握一定的靈活性,具體情況具體分析,體現現代思想政治教育主導性與多樣性的結合。

3.主體性與主動性結合

先進班集體評選前后,應當發揮教師的主體作用,教師不僅指班主任、輔導員,還包括為學生上課的專業課教師,他們在學生管理育人、教書育人中發揮這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也為先進班集體建設起著直接或間接作用。主動性指要發揮學生在先進班集體創建、評選中的主觀能動性、創新性。主體性與主動性相結合,也是現代思想政治教育雙主體——教育者與受教育者雙向良性互動關系的集中體現。先進班集體評選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活動,也理應遵循這一原則。

4.先進性與廣泛性相結合

先進班集體評選就是要發揮先進班集體的先進性,既是對自身的肯定,又通過其自身的先進性發揮榜樣作用,帶動更多的班集體爭先創優。其次,先進班集體評選是一個過程,各班級按照相關要求積極申報,本身就具有一定廣泛性。有了一定的廣泛性,才能產生先進性,有了先進性能更好地促進廣泛性,一如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進,在一定程度上相互轉化。

總之,先進班集體評選有助于發揮班級的功能與作用,也有助于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創新性。學校應當根據實際情況,對先進班集體評選模式不斷創新、修正,發揮先進班集體的引領示范作用,最大限度地發揮班級自我實現、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

[2]方蓬、鄒斌:《安慶師范大學先進班集體考評框架構建》,《寧波工程學院學報》2017年第29期,第125-127頁。

[3]宋波:《先進班集體評選機制的探討》,《高等教育研究》2007年第8期,第51-5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