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教育背景下高校英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
作者:劉曉靜 榆林學院外國語學院 陜西榆林
發布時間:2018-09-13 11:45:08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摘 要】隨著企業對英語專業人才要求的不斷提高,以及整個社會對應用型英語專業學習認知的加深,英語專業人才亟須改變過去的學習方式和培養模式,以求適應未來職業的發展需求。本文以英語專業人才的培養模式為思考點,以英語專業人才發展現狀為基礎,提出一些適應于英語人才未來發展的舉措。
【關鍵詞】英語專業 發展路徑 專業化 職業化
在本科英語專業培養方案中,往往是以培養扎實的英語基礎和英語應用能力為主,這決定了本科英語專業更偏向于理論知識的掌握,其次才是如何應用于職業。而一些高職英語專業是以職業為導向,又忽略了對英語專業人才的全面培養,尤其是專業性知識教育不夠夯實。本文旨在結合這兩種教育模式的優點,尋找更適合當今國際化背景下英語人才培養的手段。
強調夯實英語專業知識、技能的專業化培養
高校英語專業無論是開展學術型教育還是就業導向型的實踐培養,對于學生而言,都要落實到對專業知識的扎實掌握上。英語專業人才的質量問題是學生個體的職業發展和高校應用型教育轉型的關鍵因素,而決定英語專業人才質量的首要因素,就是對所學英語專業知識的充分學習。英語專業學生又如何在學習本專業英語課程知識的前提下,做到更精通呢?首先,無論是高校還是英語專業學生本人,都需要明確自身的學科定位和培養目標。英語專業的培養目標不單單是對語言技能的掌握,更多的是以英語為基礎,運用到廣泛的社會研究和實踐當中。英語專業的單一性恰恰也決定了它無限應用的可能,只有在專業化的基礎下才有可能去適應不同的工作、學習。其次,現階段國內英語專業課程培養模式的固化導致了英語專業人才的同質化,直接體現為英語專業學生眾多,而英語專業的人才卻很少。最后,由于英語專業人才培養與市場需求脫節,英語專業成了失業風險型專業,導致英語專業學生的學習動力和學習行為下降。這就引出了我們對英語專業人才專業化培養的重點——如何培養英語專業學生對本專業的專業認同感。
專業認同,是由心理學家Erikson的“自我同一性”發展而來,它表示著人在自我認同和環境沖突中形成的自我角色確認和自我概念。提高英語專業學生的專業認同感,能夠引導學生樹立積極的學習態度,同時,加強對英語專業的專業認同,也能進一步提高社會對英語人才的重視,更加明確英語專業人才的價值,優化英語專業人才的就業環境。
另外,對于英語人才的專業化培養,一方面我們需要對受教育者進行引導,培養其學習的專業化態度和方法;另一方面,對于英語專業的教育者而言,應提高專業程度。英語教師的專業化水平直接決定了學生對知識和職業技能的掌握能力,同時也決定了他們能否將英語專業的教育內容應用化和科學化。英語專業教師需要不斷對自己的教學經驗和理解進行反思,并在教學實踐中獲得反饋。
以英語專業知識為核心的跨學科多元化培養
根據國家對英語專業設置的培養目標,以及社會對英語專業人才的職業需求,英語專業人才的發展和培養絕不僅是教育其掌握一門語言,更多的是培養英語專業學生了解相關英語知識,掌握一定的語言應用技能。因此,英語專業人才的培養,是以培養專業化人才為基礎,以培養多元化的綜合型人才為目標的過程。
在目前的教育國際化背景下,培養多元化的英語專業人才是社會發展的必然,也是就業市場需求的未來趨勢。面對這種環境,高校首先要轉變對英語專業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的思路,以適應學生未來發展和未來職業需要。英語專業的課程設置應不斷向學生綜合發展和社會需求傾斜,加強英語專業知識與社會實踐的聯系,引導學生立足于本專業知識,去思考應用范圍和未來職業的需求可能。其次,高校要不斷豐富英語專業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在教學實踐中獲得自身專業知識實踐的反饋,并去思考和校正未來自己在本專業的職業方向和發展目標。最后,高校應調動英語專業學生在相關學科的學習積極性,不斷尋找本專業和其他專業的交織點,以自身興趣為主去找尋未來職業導向。
從專業到多元,從優秀到卓越,這是社會需求的必然,也是個人發展的必然,對于培養復合型的英語人才尤其如此。在本科英語專業教育中,將專業理論放在教育首位是有一定道理的,這里的專業理論包含著英語語言系下的翻譯、語言學、英語文學、國家文化等,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英語專業學生對本專業的認知和探索,培養了其語言技能和跨文化溝通能力,不斷引導英語專業學生開闊國際視野,提高創新能力。在新的社會發展環境和要求下,高校對于英語專業人才的培養,應加強英語語言的學習和人文素質教育的融合,通過人文素養的提高去不斷加深對本專業知識的思考和開拓。在選擇就業時,學生會根據自身的興趣尋找職業需要與自身專業技能的平衡點,這在一定程度上給予了英語專業學生學習的動力和發展的目標。同時,高校也應根據市場需求的變化積極引導學生在課程學習和課外實踐中的側重點,根據學生不同的興趣和職業規劃,幫助學生完成個體社會化,實現個人價值。無論是校企合作還是高校學科聯盟,高校都應為英語專業學生提供豐富的教育資源和職業平臺,以實現協同育人的目的。
以英語專業應用實踐特色為導向的職業化培養
如果說前文所講的對英語專業人才培養的專業化和多元化是基于對英語專業學生的學術型培養,旨在培養其專業水平和內在素養,那么對英語專業人才的職業化培養就是引導其角色轉變的過程,由知識型轉變為實踐型。我們必須明確的是,社會對于英語專業學生的要求,都是以職業發展為導向的,對于英語專業學生的培養,其目的和方向都是引導學生從事與英語相關的工作訓練,讓他們盡快適應社會。
在開展英語專業學生職業化培養中,高校首先應具備相應的職業化導向教學模式和課程設置。英語專業作為應用型專業,其中一個主要功能是服務社會,對于英語專業學生而言,在高校所得到專業知識教育,其目的也是為了尋找一份與專業相關的技能性職業。所以高校對英語專業學生的培養,一個重要的考量指標就是英語專業學生在高校學有所成后,能否找到一份與本專業相關的工作。高校在英語教學中,要做好學生與社會、就業市場的橋梁,保證就業信息和就業需求的透明度和實時性,讓學生在專業的學習中樹立職業目標,引導學生開展不同英語能力的培養。高校還應積極引導英語專業學生開展相關職業實踐,通過更多的情境教學和假期實習,使學生在畢業后能迅速適應企業對英語專業人才的要求。
對于英語專業的學生而言,開展職業化訓練,其實質就是專業理論和社會的有效結合。英語專業學生的職業化訓練,一方面離不開英語的技能性實踐;另一方面,在英語教學和相關社會實踐過程中,學生能夠思考其工作、實踐的意義,提高學習的動機和積極性。
培養英語專業人才的職業化發展,將英語專業人才精準對接于市場需求和社會發展需求,一條可行性路徑就是高校如何開展校企合作,即高校如何將教育資源直接應用于地方發展,讓高校教育服務其所在區域的經濟和社會發展。本文將區域經濟化進一步縮小為高校地區經濟區域化,其意義是將高校的一些專業例如英語這種應用性凸顯的專業發展為特色專業,以本區域或者目標區域的經濟和社會發展為導向,制訂相應的專業學習教育方案和特色化就業供給,使學生在畢業時,能夠快速納入區域經濟發展和當地企業的職業需求當中。這種以當地經濟發展和企業需求為導向的職業化培養,非常具有目標性和針對性,能夠保證職業供需的透明度,從而給予英語專業學生提升自身專業技能水平的動力,也滿足了當地社會和企業的發展需求。高校在開展英語專業學生的職業化培養過程中,要加強校企合作,保證就業信息的透明,保障英語專業學生的就業穩定,真正落實教學育人的教育宗旨。同時,也應加強高校之間的聯系與合作,實現教育資源互補,共同培養應用型英語專業人才,將其放在適合社會發展、滿足企事業單位用工需求的崗位上,為區域發展作出貢獻。
參考文獻:
[1]郭金秀:《專業認同理論視角下地方高校英語教育專業人才培養策略的構建》,《黑龍江高教研究》2018年第1期,第148-152頁。
[2]陳霞:《地方師范院校英語人才培養應用型轉型的思考》,《淮陰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年第5期,第691-694頁。
[3]吳瓊:《卓越英語人才培養的探索與實踐——以沈陽師范大學英語專業為例》,《沈陽師范大學學報》2017年第4期,第127-130頁。
[4]程曉堂、孫曉慧:《中國英語教師教育與專業發展面臨的問題與挑戰》,《外語教學理論與實踐》2010年第3期,第1-6頁。
[5]吳迪:《以區域經濟一體化為導向的英語人才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與研究》,《經濟研究導刊》2017年第31期,第158-160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