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終身學習為目的的高校思政教師專業化成長實踐研究
作者:劉小翠 楊凌職業技術學院思政部 陜西楊凌
發布時間:2018-09-13 11:43:27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摘 要】目前,高校思政教師的專業化成長問題以及對專業化驅動發展的策略探討得到了越來越多研究者的關注,同時對于終身學習的教師素養培養態度也得到更多領域教師的認同。互聯網和自媒體的出現給高校思政教師教學提出了更高要求,一方面需要夯實自身專業知識,另一方面要借助現代教育技術手段提升課堂效果。因此,有必要在互聯網信息發展迅速的今天,以終身學習為目的,強調思政教師的專業化發展,并采取激勵機制,分階段對終身學習進行探討。本文對高校思政教師的專業化成長以及素養提升有借鑒作用。
【關鍵詞】思政教師 專業化 終身學習 成長實踐
目前,是科技和信息大爆炸的時代,很多自媒體課程創作者漸漸扮演起教師的角色,這給高校思政教師的專業化和職業轉型提出了要求。終身學習的學習理念是教師和受教育者都應該遵循的原則,終身學習是高校思政教師提升自我價值和實現專業化路徑的有效方法。在終身學習的教育背景下,高校教師將時代和自身專業特色結合在一起,完善專業化成長道路。本文將從終身學習的相關理論出發,以新媒體為時代背景,結合教師專業化成長的路徑分析,提出符合時代主題和教師專業化成長的終身學習策略,為教師的職業專業化成長提出切實可行的實踐操作策略。
終身學習對高校思政教師的影響和作用
1.終身學習的教育學意義
終身學習是教育能夠穩步前進的動力,同時更是教師不斷更新知識儲備和教學能力的有效手段。終身學習形成了一套具體的理論體系,其中包括專業化知識的終身學習、教師的全面化學習及多樣化的學習手段等。終身學習為高校教育者提供了生命力,對現代的教育體系進行了革新改變,讓教育更能夠貼近人的生活,實現了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
2.終身學習的階段性發展
終身學習是一個連續性和階段性并存的過程,在這里強調終身學習的階段性發展。最開始的階段是每個人普遍接觸的教育階段,基礎教育階段給每個人提供了受教育的機會和權利,在此階段的終止標志是考入大學。第二個階段是高端性階段,這個階段的學習者將會接受高等教育,擁有不同的學習平臺和學習資源,也是最能夠拉開學習者差距的階段。第三個階段是職業化學習階段,學習者走向職業崗位,在工作過程中獨立自主地為提高自身能力而進行一系列學習活動,在學習的方向和內容上更加自主和多樣化。最后一個階段是自主學習的生活化階段,這個階段的學習者大多是老年群體,剛剛離開工作崗位,這時候的學習理念就是“活到老,學到老”,學習者往往注重學習內容的自我滿足感。
3.終身學習對高校思政教師的專業成長影響
高校思政教師是需要對政治和社會熱點時刻保持敏感的群體,終身學習是高校政治教師的必備途徑。高校思政教師處于終身學習的第三個階段,教師的職業要求他們在教學過程中對自身的教學能力和學習能力能夠進行雙重提高,同時要保持信息的更新、教學方法的更替等。
4.終身學習對高校思政教師的專業成長作用
終身學習是教師專業化成長道路的一把利器,可以讓教師時刻保持靈敏的專業度和高效的授課能力、學習能力,不至于在信息化爆炸的今天被時代所拋棄。終身學習還可以讓教師對自己的授課能力、教學方式、備課能力、學習能力等進行系統改進,可以促進教師的職業成長,幫助教師實現在職業階段的終身學習模式。
高校思政教師專業化成長面臨的問題
1.教學觀念陳舊,教學手段單一
高校思政教師一般教學年齡很長,具有足夠的閱歷和經歷,這種特點往往阻礙了高校思政教師汲取外界新鮮事物的能力。高校思政教師目前采用的教材比較陳舊,授課內容幾乎沒有社會熱點以及信息更新的變化,教學工具一般采用幻燈片,而且幻燈片的內容和形式也比較單一。這種單一化、固定化的授課模式降低了思政課堂的授課效率,限制了高校思政教師的專業化成長途徑。
2.不能協調教學和科研之間的關系
對于高校思政教師而言,教學和科研是職業發展和規劃的兩項重要手段,這兩個內容直接關系教師的職稱評比。但是,高校思政教師對于二者的時間安排和工作重心明顯有失平衡,由于科研能力在職業發展中起著重要的作用,相比之下,高校思政教師對教學的投入度和熱情就相應地減少了。而教師最重要的能力應是授課能力和培育學生的能力,因此,這種失衡阻礙了教師專業化發展。
3.教師專業能力發展不足
進入高校的思政教師很少將自己的時間和精力放在創新課堂內容和改進上課效果上,大多數教師對終身學習的觀念較淡薄,沒有將其切入實際生活中,在對自己專業化道路的規劃上還缺少一定的方向和目標。而一些學校的思政學處于高校非重點學科的位置,對于思政教師的獎勵機制就會相應減少,也從另一方面削弱了教師的專業化發展。
結合終身學習特色的高校思政教師專業化養成道路
1.以終身學習理念為信仰,制訂專業化學習策略
高校思政教師要樹立終身學習的信念,在教師的專業化發展過程中,發揮思想信仰的強大力量,為自己未來的職業專業化發展制訂相應的學習策略。面對日新月異的時代和激烈的專業化競爭,高校思政教師要有危機意識,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通過和其他教師的交流學習,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競爭力,讓終身學習伴隨自己的職業發展。
2.定期組織和開展各種專業素養培訓課程
高校教師要積極踴躍參加職業素養培訓,比如高校內部的教師專業化培養和教師教學理念、教學方法的交流實踐,通過校內培訓可以增進教師間的情感交流和學習探討。更專業、更具體化的培訓是校外培訓,比如科研機構、社會組織、網絡直播等組織的培訓,這些培訓往往信息量比較大,也是教師接觸外界并與之取得聯系和交流的機會,能夠在培訓過程中發現自己在教學和學習上的漏洞,能夠緊跟時代的前沿,更新自己的專業知識。
3.建立健全教師的專業考核評價機制
目前,高校思政教師授課效果的評價方式非常單一,一般是學校主管部門、教學督導員等對教師的授課、科研項目進行考核評價,卻忽略了聽課人的評價和教師的專業化成長。
建立健全教師的專業考核評價機制需要調動在校師生、學校監察部門、同行評審等,評估內容應轉向專業水平考核和教學能力的提升上。在評估群體中要尤其重視大學生群體的評價作用,讓思政教師適應年輕一代的授課方式。
4.努力提高教師的授課能力和教學質量
高校思政教師面臨著時代的挑戰,有必要對持續不變的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進行更新和擴展。授課能力和教學質量代表了一個教師的教學風格和教學態度,需要在新媒體的挑戰下不斷提高和改進。
對于高校思政教師專業化成長實踐的幾點建議
1.努力平衡科研和教學兩個衡量標準
科研和教學在教師心中都占據了不同的分量,科研可以幫助教師順利獲得相應職稱,在職業規劃中占著重要的地位。高校思政課程較其他學科而言,相關的學術文獻較少,一般都是政策和理論性知識,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思政教師備課和上課的激情,降低了教學質量。在今后的思政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協調好科研和教學兩個重要環節,將教學環節作為自己終身學習的歸宿,為自己的專業化發展提供可行的授課手段和授課能力。
2.定期展開思政教師學習交流培訓
在提高思政教師的專業化水平道路上,要樹立終身學習觀念,以相互學習探討為中心,定期開展思政教師的學習和交流。學校和社會各界應該加大開展對思政教師交流的培訓課程,讓高校思政教師可以開拓視野,同時將先進的教學手段和方法借鑒到自己的授課過程中。
3.明確教師獎罰制度,健全教師激勵體制
高校對思政教師的教學和科研若沒有相應的獎賞激勵制度,就無法促使其實現創新驅動發展。今后,在對思政教師的評價審核過程中,要注重獎勵和懲罰的積極效果,努力調動高校思政教師的專業化水平。獎罰制度應堅持公平、公正、公開原則,注重懲罰的引導性和說服性,強調柔性原則,讓教師能夠從認識的角度發現問題并改正問題。
結 語
應將終身學習理念深入每個教師的心中,教師要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儲備、教學方法、教學觀念。高校在落實思政教師終身學習的專業化成長道路上,要注重理論和實踐的結合,優化獎罰制度,注重學生對教師的評價,定期開展思政教師的專業化培訓學習。在后期不斷的探討和實踐中,應將終身學習的觀念不斷融入每個思政教師未來職業發展和專業化成長的道路中,為我國高校的思政教育提供有力支撐。
參考文獻:
[1]郝克明:《讓學習伴隨終身》,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
[2]國務院:《國家教育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
[3]彭坤明、金麗霞:《關于終身教育體系構建實踐邏輯的討論》,《終身教育研究》2017年第1期,第3-11頁。
[4]張向陽:《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專業發展缺位研究》,《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年第4期。
[5]劉宇文、夏婧:《關注需要的多樣性:高校教師激勵的基點》,《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5年第9期,第27-32頁。
[6]何潔:《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專業化發展研究綜述》,《大學教育》2016年第10期,第36-39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