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舞蹈專業教學與城市居民舞蹈的互動融合研究
作者:梅耀軒 西安音樂學院舞蹈系 陜西西安
發布時間:2018-09-13 11:14:36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摘 要】舞蹈是優美的藝術表現形式,同時也是人類運動健身的重要方式。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生活水平的提升,舞蹈已經成為人們審美及娛樂健身的重要載體。本文主要通過對比高校舞蹈及城市居民舞蹈的特點,分析如何實現高校舞蹈專業教學和城市居民舞蹈的互動融合,提升舞蹈教學適應性,豐富和優化舞蹈形式,從而推動我國現代舞蹈的發展和創新。
【關鍵詞】舞蹈 專業 教學 城市居民舞蹈
高校舞蹈專業教學與城市居民舞蹈的特點
1.高校舞蹈專業教學的特點
隨著經濟社會的大發展、大繁榮,高校舞蹈專業發展越來越成熟,已經開始走向專業化、系統化和現代化發展軌道。從高校舞蹈專業教學特點來看,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訓練性。常言道,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與其他教學形式相同,在教學過程中學生需要通過不斷努力和強化才能獲得更高的技藝技巧,無論是舞蹈的基本功還是古典舞、民族舞等專業的舞蹈學習,強化訓練都必不可少。
二是專業性。高校舞蹈專業課程是經過精心篩選和提煉的精品課程,教學內容較為科學系統,在教學訓練環節,要求學生動作標準化、專業化,甚至動作的角度和方向都不能隨意更改和變化。
三是時代性。與時俱進是各項工作的基本要求,對高校舞蹈專業教學來說,無論是形式、內容都要緊跟時代潮流,不斷創新和強調課程設置的多元化,強調教學方式方法的創新性和變革性。以我國民族舞為例,現代舞蹈更加注重融合發展理念,在進行“單元化”民間舞蹈教學的同時,要求教學不僅要泛而精,多而異,而且形式要適應社會舞蹈的需求。
2.城市居民舞蹈的特點
一是自娛性。人們在參與舞蹈活動時,是自我審美的一種追求,以自娛自樂為目的,其中以廣場舞為代表的舞蹈形式最為突出,這種舞蹈受時間、地點的影響較小,迅速成為人們喜聞樂見的文娛活動,逐漸成為中國獨特的舞蹈形式,并開始走向世界。
二是廣泛性。城市居民舞蹈的出現和發展,是經濟社會發展的結果,市民對精神文化要求越來越高,能夠適應大眾的舞蹈應運而生,其中主要包括廣場舞、社交舞、健身舞等。它不受社區、階層、性別、年齡、職業的限制,能夠滿足社會不同人群的需求,人們可以隨時隨地加入到輕松愉快的舞蹈隊伍中,參與性很高,屬于全民娛樂健身活動。
3.高校舞蹈專業教學與城市居民舞蹈的比較
(1)高校舞蹈專業教學的優點及問題
高校舞蹈專業教學的優點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教學內容較為系統全面,屬于專業教學課程,能夠幫助學習者更好地掌握和了解舞蹈藝術,使學生實現全面發展。二是教學方式科學合理。高校舞蹈專業教學主要依托專業課程教學,運用科學的教學方法,能使學生循序漸進的學習,并且十分注重學生的基礎教學。
高校舞蹈專業教學存在的問題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教學內容缺乏創新。高校舞蹈專業教學課程設置更新周期較長,改革教學內容的步伐相對緩慢,雖然在一定程度上通過相關教學手段和方法彌補了內容老舊的問題,但創新依然略顯不足,不能緊跟時代發展的步伐進行更新和調整。二是學生積極性較差。目前,許多藝術類高校開設的舞蹈專業,從學生就業形勢及社會需求來看,就業情況并不理想,學生的積極性明顯受到了打擊。
(2)城市居民舞蹈的優點及問題
城市居民舞蹈的優點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能夠促進少年兒童的智力發展。舞蹈能夠幫助人提高自我認知能力,增強自信心,城市居民舞蹈以其較為簡單的動作和靈活多樣的類型,能夠使青少年快速入門,并從中找到樂趣,作為一種運動形式,能夠培養孩子的形象思維和觀察力,增強孩子認知和聯想能力,促進孩子的智力開發。二是提升國民素質。以廣場舞為例,作為全民參與的舞蹈形式,能夠大大提高全民參與運動的熱情和積極性,有利于提高全民素質。
城市居民舞蹈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缺乏專業性,舞蹈的整體水平不高。作為一種舞蹈形式,城市居民舞蹈缺乏專業性,動作規范程度較低,觀賞性和藝術性相對較低。二是師資力量匱乏。相對于高校舞蹈專業,城市居民舞蹈主要是群眾自發組織和開展的娛樂活動,一般是通過自學或者視頻完成的,各地文化站雖然注重師資力量的加強,但師資力量相對薄弱,教師的水平也不高。
高校舞蹈專業教學與城市居民舞蹈的互動融合
1.高校舞蹈專業教學對城市居民舞蹈的影響
(1)專業的教學方式
舞蹈作為一門專業的藝術形式,其動作規范是舞蹈藝術的重要基礎。高校舞蹈專業教學為城市居民舞蹈提供了專業的教學方法,把高校舞蹈教學實踐經驗引入城市居民舞蹈教學中,可以提升其專業性,提高其動作規范性,提高城市居民的審美情趣。由于城市居民舞蹈動作是群眾自編自創的,一些錯誤動作可能會危害身體健康,專業的教學方式能夠糾正城市居民舞蹈存在的錯誤動作,起到強身健體的作用。
(2)較強的藝術審美
高校舞蹈專業教師能夠提高城市居民舞蹈的編排質量,增加舞蹈動作的美感,并且在音樂處理上更加科學,提高了城市居民舞蹈整體的審美性,從而吸引更多的城市居民參與到舞蹈中,一起感受舞蹈的獨特魅力。
2.城市居民舞蹈對高校舞蹈專業教學的影響
(1)拓寬專業人才就業
近年來,舞蹈專業招生規模不斷擴大,越來越多的學生涌入市場,必然會面對殘酷的就業壓力。隨著我國城市居民舞蹈的興起,高校舞蹈專業教師需要緊跟市場步伐,敏銳認識到城市居民舞蹈市場的巨大潛力,在教學模式上,應對舞蹈實踐等領域大膽創新,努力培養和輸送更多適合我國城市居民舞蹈的專業人才,緩解當前存在的巨大就業壓力,夯實城市居民舞蹈的師資力量,從而大大增加城市居民舞蹈的滲透力和生命力。
(2)提供舞蹈創新思路
專業的舞蹈教學一般都走學院派路線,與大眾舞蹈存在較大的不同。但是,面對市場經濟的直接沖擊和社會需求的轉變,城市居民舞蹈為高校舞蹈專業的改革創新提供了思路。藝術來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不能被人民群眾認可的藝術作品就不算好作品。所以,高校舞蹈專業教師要在追求藝術技巧的同時,保持與社會大眾的緊密聯系,關注大眾審美情趣,采用多種民間元素,豐富高校舞蹈專業教學內容,把現代舞蹈和城市居民舞蹈融合起來,促進城市居民舞蹈的發展。
3.高校舞蹈專業教學和城市居民舞蹈的融合
(1)開設多種類課程
高校舞蹈專業要不斷創新課程內容,根據市場需求開設與城市居民舞蹈相關的一些課程。例如,開設高校舞蹈教育專業,通過拓寬就業渠道,滿足城市居民舞蹈的市場需求,在課程設置上,增加社會舞蹈學、舞蹈心理學等內容,通過觀察社會群體的課程學習,了解社會大眾的心理,了解他們的審美特征,從而編排和創作出更符合大眾的舞蹈形式。例如,前幾年很火的《小蘋果》,它的成功從某種意義來說,就是能夠適應城市居民舞蹈的大趨勢,能夠滿足大眾審美的需求,這對高校課程設置有很大的啟發和指導意義。
(2)鼓勵社會群體參與專業舞蹈學習
作為自娛自樂的城市居民舞蹈,其專業性受到很大的詬病,一些舞者根據自身經驗模仿編排舞蹈動作,這些動作一方面存在隨意性,導致審美欠缺和不足。另一方面由于動作不夠規范,可能會導致舞者身體受損而得不償失。根據筆者多年的教學經驗,許多熱愛跳舞的,特別是廣場舞舞者非常愿意接受專業的訓練和學習。但是,無論從渠道和師資方面來說,他們沒有辦法接觸到專業的訓練和學習,所以,在引導城市居民舞蹈發展的過程中,要加大支持力度,鼓勵舞者通過高校、網絡或者邀請舞蹈專業教師現場教學等形式,規范舞蹈動作,科學編排舞曲,推動城市居民舞蹈走向專業化和規范化,提升大眾舞蹈的生命力和活力。
參考文獻:
[1]楊思思:《高校舞蹈專業教學與城市大眾舞蹈互動——以大連市為范例》,學位論文,遼寧師范大學,2013。
[2]趙容芳:《淺析高校舞蹈專業教學中對學生心理素質培養的重要性》,《大眾文藝》2010年第4期。
[3]歐陽宏玥:《高校舞蹈專業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江西師范大學》2014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