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化視域下高校民族傳統體育的傳承與發展
作者:溫 博 :西安翻譯學院 陜西西安
發布時間:2018-09-13 11:12:35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摘 要】在國際化視域下,本文通過對當前高校體育課程與民族傳統體育結合出現的問題進行了探討,陳述了民族傳統體育發展歷程及高校民族傳統體育發展現狀,分析了高校發展民族傳統體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同時,提出高校民族傳統體育傳承與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并對現存問題提出具體的解決方法。
【關鍵詞】高校 民族傳統體育 發展
在復雜的文化背景和居住環境下,中華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種類繁多、各具特色。漢族常見的項目有跳繩、武術,蒙古族有馬術、射箭,壯族有龍舟、搶花炮,回族有木球、踏腳等。隨著中國經濟迅速發展,國家影響力日益擴大,發展成為體育強國的理念也逐漸深入人心。高校也積極響應國家政策,在體育課程中設置了足球、籃球、網球等西方體育項目,這些項目不僅與國際接軌,還吸引著多數年輕人。但導致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在高校體育課程中占比過小,發展緩慢。在當今激烈的國際競爭中,我們要成為體育強國、文化大國,就必須傳承和發揚自身優秀的文化傳統。中國有著古老悠久的歷史,文化積淀深厚,傳統體育項目更是數不勝數,我們有著充足的底氣保持文化自信。但當前民族傳統體育在高校中開設課程過少、形式單一,學生對其了解甚少,缺乏學習興趣,從而使得民族傳統體育發展緩慢。如何使高校體育教學與民族傳統體育相結合,在國際競爭中彰顯大國風采,已成為高校體育發展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本文將在國際化視域下,探討高校民族傳統體育傳承與發展的必要性、面臨的挑戰和有效解決的途徑。
高校民族傳統體育傳承與發展的必要性
民族傳統體育是由各民族創造的,為獲得增強體質的技能,而進行的競技娛樂和教育的一種綜合性文化形態。高校是傳播民族傳統文化的主要陣地,傳承優秀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并且使其繁榮發展,是高校應有的職責。
1.利于傳統文化的弘揚
當今,國際競爭從經濟向文化蔓延,文化軟實力對成為世界大國來講尤為重要。我們可以通過發展民族傳統體育,提高傳統體育的影響力,扭轉國際體育賽事以西方體育項目為主導的局面,輸出中華民族傳統體育項目,體現國家軟實力。
2.促進學生身心發展
培養學生正確的思想觀、強健的體魄是高校教育的重要任務。中華民族傳統體育項目歷經千年演變發展,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底蘊,體現著各民族堅韌不拔、團結一致的優秀品質。開展高校民族傳統體育,不僅能讓學生得到良好的鍛煉,還能使其在民族傳統文化中體會到民族傳統體育的精神。
3.豐富高校體育課程
高校體育課程設置不但要符合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還要與實際緊密聯系。高??梢栽隗w育課程中加入一些對場地、設施要求不高的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如木蘭扇、太極拳等。這些優秀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加入,不僅能豐富體育課程內容,還可以在經費有限的情況下,為學生提供多種多樣的體育運動項目。
當前高校民族傳統體育發展面臨的挑戰
1.開設項目過少
當前,高校開展的民族傳統體育課程種類有限,主要集中在武術、木蘭扇等項目上,課程選擇余地小,且在同類運動中,各高校體育課程設置差異很大,大眾熟知的某種或幾種項目開設廣泛,其他體育項目很少有高校開設,且種類少。很多學生為了完成體育學分,選擇簡單易行但自己不喜歡的運動項目,興趣自然不高,很難達到傳承和發展民族傳統體育的目的。
2.組織不完善
高校民族傳統體育活動的開展,往往是在體育課上進行的,但體育課學時較少,學生在短時間內只能接觸少量傳統體育活動。雖然學生社團經常舉辦一些民族傳統體育活動,為其普及創造了有利條件,但社團組織力量小,影響范圍有限,達不到最佳效果。學校開展的民族傳統體育活動數量少,舉辦時間不定期,也未達到良好的傳播效果。
3.師資力量不足
民族傳統體育有著深厚的文化知識與地域背景,各地教學內容均不相同,教師對本地區的文化了解程度,一定情況下影響著授課質量的高低。目前,在各類學科授課過程中,教師起著主導作用,體育課程教學也不例外。很多教師對民族傳統文化了解不深,對傳統體育項目涉獵有限,再加上體育教材中對民族傳統文化相關內容編寫得較少且不夠詳細,給教師教學造成了一定困難。
4.教學手段單一
授課過程是聯系師生的有效途徑,教師在體育課程教學中,多采用講解、聯系、評測的方式開展近代競技體育活動,教學手段略顯單一。民族傳統體育本身競技性弱,又蘊含著深刻的文化內涵,教師只是簡單講解,再由學生自行操練,學生就無法很好地掌握民族傳統體育的內涵,并會對體育課缺乏興趣,不利于學生的有效學習。
高校發展民族傳統體育的具體策略
民族傳統體育的發展,不但能促進大眾對傳統體育及傳統文化的理解,還能擴大中華民族傳統體育在國際社會的影響力,更能轉變校園體育文化氛圍。但在高校民族傳統體育發展過程中出現了一些問題,這些問題影響著民族傳統體育的良性發展。在此,筆者根據多年的工作經驗,給出以下解決方案。
1.學校提供課程平臺
當前,很多高校開展的體育課程項目較多,且形式多樣,但多以西方體育項目為主。想要將民族傳統體育很好地傳承與發展下去,就需要高校將民族優秀傳統體育項目納入課程體系當中,為學生提供相應的學習平臺,使學生更好地了解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增強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情感。
2.舉辦活動激發學生興趣
除在課程中設置各種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外,開展相關活動更能激發學生興趣。當前,高校體育活動項目種類繁多,社團也是琳瑯滿目。其中不乏一些民族傳統體育活動,但因其領導力弱,組織規模小,并不能很好地達到發展民族傳統體育的目的。學校應結合本校實際情況,定期組織一些趣味性高、參與度廣的民族傳統體育活動。
3.民族傳統體育與現代體育相融合
現代體育因其自身魅力,有很大的普及性。民族傳統體育運動因幾千年的積淀,有其本身獨特的文化底蘊?,F代體育項目職業化程度高、競技性強、趣味性高,容易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深厚的文化內涵和民族精神,體現著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歷史進程和優秀品質。因此,高校應結合本校實際,將現代體育的競技形式與民族傳統體育運動的文化內涵相融合,開發適宜的體育課程和組織有益的體育活動,能有效促進民族傳統體育的傳承與發展。
4.提高師資力量
為了更好地傳承和發展民族傳統體育文化,高校應加強師資力量培訓,具體可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首先,對在職教師進行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培訓,開展文化理論知識學習,使其了解全國影響力較大的各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并深入學習本地區的傳統項目,從而加強教師自身素養。其次,在體育師范生的課程中加入民族傳統體育內容,并開展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深刻了解各民族傳統體育文化背景和精神內涵,深入體會民族傳統體育的魅力,并在成為教師后對其進行傳播。
5.教學方法多元化
在民族傳統體育項目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網絡,搜集與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相關的短片或電影,提高學生的文化認知。在講解過程中,除分解動作外,可以加入相關體育運動背景知識,增進學生的理解,還可以根據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民族傳統體育運動自身特點,采取多元化教學方式,有效發展民族傳統體育。
結 語
當前,高校民族傳統體育發展存在體育課時較少、管理力度不夠、師資力量不足、教學手段單一等問題,這些問題需要高校積極改革創新,不斷優化課程體系,促進對民族傳統體育的傳承與發展。同時,開展民族傳統體育也符合體育大國和提高國際競爭力的目標定位,我國深厚的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有助于培養學生堅韌不拔的精神品質,使其對中華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理解更加深刻和全面。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傳統體育與現代體育相融合的教學方式,能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參與度,使其在學習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同時,積極傳播民族傳統體育項目。長此以往,高校民族傳統體育也能得到更好的繼承與發展。
參考文獻:
[1]梁源:《民族傳統體育走進校園現狀及對策研究——以廣西經濟管理干部學院為例》,《理論觀察》2011年第8期。
[2]韓兵:《高校民族傳統體育的發展對策》,《西安航空學院學報》2013年第4期,第81-83頁。
[3]李政、唐君玲:《普通高校開展民族傳統體育教學探析》,《搏擊武術科學》2006年第9期,第65-69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