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精品在線開放課程的實踐探索——以陜西財經職業技術學院“納稅實務”課程為例
作者:黃 敏 陜西財經職業技術學院 陜西咸陽
發布時間:2018-09-13 15:56:33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摘 要】精品課程向精品在線開放課程的轉型升級,是高校服務學習型社會、探索新型教學供給方式的重要舉措。文章結合陜西財經職業技術學院“納稅實務”課程,闡述了精品在線開放課程的發展歷程,并對該課程轉型升級為精品在線開放課程進行了實踐探索,從課程設計、師資團隊建設、課程資源建設、教學活動設計、信息技術利用等方面提出了思路與實施方案。
【關鍵詞】高職 精品 在線開放課程 納稅實務
基金項目:陜西財經職業技術學院“高等職業院校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15—2018——XM6-2《納稅實務》省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建設”。
引 言
隨著《教育部關于加強高等學校在線開放課程建設應用與管理的意見》(教高〔2015〕3號)的出臺,標志著高等職業教育課程邁入資源共享、課程升級與發展的新階段,既體現了我國教育理念的不斷更新進步,也對我國構建學習型社會具有重要的意義。陜西財經職業技術學院省級精品課程納稅實務緊跟改革潮流,響應教育部的號召,轉型升級省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項目建設,為加快推進在線開放課程及平臺建設,豐富教育教學資源進行了實踐與探索。
在線開放課程的發展歷程
自2003年起,教育部啟動了5年內建設1500門國家級精品課程項目,這是“高等學校教學質量和教學改革工程”的重要內容,也是教學改革拉開帷幕的新起點。截至2007年,在精品課程建設不斷向前推進的過程中,增設包括專業類、網絡教育類等課程。2011年,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和大數據技術的應用,教育部統籌規劃了精品開放課程建設,擬利用現代化的教育信息技術手段將精品課程放置互聯網端免費開放,以實現優質教學資源共享。精品開放課程包含兩類,即精品視頻公開課和精品資源共享課。自網易公開課推出“全球名校公開課視頻”開始,至2013年,以“愛課程”為首的公開課網站陸續建立。同年10月,清華大學建成了我國第一個MOOCs平臺——“學堂在線”,宣告在線開放課程時代的正式到來。2016年,教育部發布的《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規劃》中明確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的學習型社會。在線開放課程在近幾年不斷升級,已逐步形成政府、社會、高校多主體共建,國家在線精品課程、國外開放課程資源、開放大學資源共享的多層次開放式教育資源。
納稅實務精品在線開放課程的建設思路
納稅實務課程是學院會計類專業的專業核心課程,經過長期的實踐教學摸索和努力,該課程于2011年被陜西省教育廳評為“陜西普通高校精品課程”。目前,學院承接“高等職業院校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15—2018”納稅實務省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建設工作,該課程面臨由精品課程向精品在線開放課程的轉型與升級。鑒于此,課程組成員與行業企業專家共同研究、探討,明確建設思路要突出“精品、開放、共享”的內涵,將本課程建設成為教學內容規范、教學資源豐富、教學方法靈活、評價體系完善、后臺服務完備的精品在線開放課程,以推進高職院校在線課程資源共享、服務社會的新型課程模式改革。
納稅實務精品在線開放課程的建設實踐
1.準確定位課程服務對象,優化課程設計理念
當前,以在線開放課程為基礎構建了“互聯網+”時代新型服務模式,其服務對象已經從單一的課堂學生擴大到大眾、學生以及社會學習者。因此,要及時更新課程設計理念,注重課程交互性,打破傳統的知識單向傳授方式,發揮學習者的主動性。在進行課程設計時,整合該課程前期教學理念,形成“能力為中心,任務為起點,過程為基礎,工學互交替”的課程理念,力圖展現“視頻內容精品化,知識學習碎片化,課程交互多元化,評分體系有效化”的在線課程特點。
具體來說,將納稅實務課程按不同稅種轉化為若干個工作任務模塊。在每個模塊中,按照對任務的認知、計算、繳納、申報、做賬等環節,將其解析為工作過程,將工作過程的主觀要素轉化為微課視頻,將客觀要素轉化為演示錄像。將工作和學習結合起來,學習過程就是工作過程。學習者通過觀看微課視頻和演示錄像,完成對計算稅款、作證登賬、填報納稅申報表等具體工作的學習,既滿足了學習認知過程,又應對了實際工作過程。
2.完成課程整體規劃,設計多樣性教學活動
按納稅實務的課程性質,重視課程內容的應用性和實用性,強化工作能力的培養,將課程整體設計為“項目化專題教學開放課程”,以微課視頻和演示錄像為實現方式,根據預設教學目標、學習者認知規律,圍繞知識點展開,進行任務實現過程講解。每個微課視頻以15分鐘左右為宜,以模塊知識點為主要講解內容,機動嵌入拓展知識、測試題、討論題,幫助學習者掌握學習內容,測試學習效果。
同時,考慮到在線學習可能使學習者失去了在教室中的環境制約力,缺乏像線下一樣方便的互動環境,課程組遵循有效教學的基本規律,結合在線開放課程教學的特征與需求,精心設計了多樣化的教學活動,包含了“學習任務設計、實時問題設計、隨堂測驗設計、交互討論設計、拓展作業設計”五種形式,引導學習者積極思考、樂于實踐,提高教與學的效果。
3.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明確團隊分工
一般來講,在線開放課程的建設團隊區別于以往的教學課程組,需要教學團隊、技術團隊和其他團隊來組成。教學團隊主要負責出現在微課視頻中教授課程,因此教學水平要高、實力要均衡,以教學經驗豐富的課程負責人為主要資源,吸納企業財務、稅收工作經驗豐富的高級會計師、注冊稅務師等強化團隊實力;技術團隊由信息技術專業教師等人員構成,負責設備的安裝調試以及各種教學素材的制作;其他團隊可完成多樣課程資源的設計,如測試題、設計討論、拓展作業等。
4.科學規劃課程資源,碎片化課程目錄
納稅實務通過對企業涉稅崗位工作過程進行分析,根據學習者層次和教學時間等情況,將其綜合劃分為三大模塊:日常稅務管理、核算稅款、納稅申報。將每個模塊分解為若干個具體任務,知識點繁多瑣碎,這就對課程規劃目錄設置提出了新的要求。構建知識樹時以納稅實務授課計劃和教學大綱為基礎,兼顧學院會計專業“實訓與理論相融并進,崗位與課堂有機結合”的教學需求,將知識點按“碎而不散,碎而不亂,碎而不小”的原則進行拆分,使課程達到涵蓋面廣卻依然形成體系,知識點具備教學科學性、邏輯性、關聯性強的要求,為后期開展SPOC教育提供完整的知識結構圖,滿足學習者的差異性需求。
5.整合現有資源,持續豐富在線學習資源
納稅實務課程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已經形成了一套較完善的基本資源。此次升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課程組從互聯網思維和教育相結合的視角出發,對已有資源重新進行梳理,形成了一套完備的課程教學方法與手段、教學內容及教學過程的基本資源,主要包含課程介紹、相關教學文件、課程標準、在線教學課程考核辦法、課程電子教案、基本內容應用、重難點指導、習題作業、政策法規、知識拓展等資源。同時,為突出在線精品課程的開放性與示范性,全面配置拓展資源,如微課、動畫、圖片、演示文稿、實踐文檔、作業題庫、案例庫、在線自測/考試系統、仿真實驗系統、在線交流問答系統等,實現在線資源在數量和類型的冗余,充分發揮精品課程的輻射功能與帶動作用。此外,應將后臺課程資源更新作為后續工作任務要求,年更新比例不低于存儲總量的10%,并爭取得到行業企業的持續支持。
6.加強信息技術的利用,探索多元化課程共享模式
納稅實務精品在線開放課程的建設過程中,依托行業、企業社會資源,面向職業院校、教師、學生、社會學習者、企業等推廣課程項目,提供多層次、多內容、多形式的終身學習資源和學習活動,在全面建設課程資源的同時,以手機、平板電腦等移動終端的普及為契機,利用微信、百度云等平臺,探索并開發適合移動媒體的學習資源,增加精品在線開放課程的易用性、普適性和共享性。
為了充分發揮課程共享作用,體現教學資源庫的價值,未來還需面向用戶進行基于精品在線開放課程的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改革試點,支持遠程教育,推進在線開放課程學分認定和學分管理制度的創新。具體而言,先設定納稅實務課程的初始學分,與其他高校在雙方協議的基礎上,根據學院會計專業設置和課程學分設置標準科學規范地自行認定學分;還可將課程資源打造成合作企業的繼續教育平臺,為職工繼續教育、技能提升培訓提供支撐。
參考文獻:
[1]趙宏、鄭勤華、陳麗:《中國MOOCs建設與發展研究:現狀與反思》,《中國遠程教育》2017年第7期,第18-24頁。
[2]李靜榮:《高職精品課程轉型升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的探索與實踐——以〈納稅會計實務〉課程為例》,《當代經濟》2015年第18期,第108-109頁。
[3]李序佳:《精品資源共享課對我國MOOC建設的啟示》,《中國醫學教育技術》2017年第31期,第496-500頁。
[4]王剛、謝紅越:《面向MOOC的高職課程教學設計研究——以財務管理課程為例》,《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5年第3期,第174頁。
[5]崔艷、趙龍山、熊志立、孫國祥、郭興杰:《分析化學精品資源共享課建設的探索》,《藥學教育》2016年第12期,第33-38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