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作為解決傳統音樂教學問題,提升高校音樂教學的有效方法,為高校音樂教學帶來諸多影響。本文結合筆者多年的工作經驗,對現代教育技術在音樂教學中的應用展開分析。

【關鍵詞】高校 音樂 教育技術 方法

基金項目:2017年寶雞文理學院碩士科研項目《儲望華〈新疆隨想曲〉鋼琴演奏研究》(項目編號ZK2017098)。

現代教育技術對高校音樂教學造成的沖擊

現代教育技術主張的教育思想為高校音樂教學帶來諸多啟發,使人感到新穎。以建構主義為首,以行為主義與人文主義為重點,創新設計課程教育計劃,能全面革新教育思想,為實現教育改革奠定扎實基礎[1]。

第一,高校師生所處的地位。現代教育提出課程教育應由以教師為中心轉變為以學生為中心,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在應試教育模式下,課堂教學大多采取灌輸式授課方法,實訓課則采取師徒制的單一教學方法,此類方法雖然能在短期內提高學生成績,但卻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沒能得到開發。若想解決這一問題,必須要徹底轉變教育思想,在教學中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以此構建音樂高效課堂。

第二,高校音樂課程教學目標。教師在擬定目標的過程中,需要重點考慮學生學科能力的培養,剔除一些陳舊的教育思想,注重學生音樂技能訓練的同時,應加強學生隨機應變能力、分析處理問題能力的訓練,并根據學生實際情況設置科學合理的目標。

第三,音樂教師的專業素質。高校音樂教師除了要具備豐富的教學經驗與理論基礎外,還需要具備靈活使用教學方法的能力,巧用多種教學方法創新設計實踐活動,以此保證教學效果。教師個人能力直接關系著課堂教學的質量。因此,教師要不斷充實自己,廣泛學習新方法與新技能,全面提升自身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的能力。

第四,教學方法。音樂課程教學并不僅是為了傳承音樂文化與技巧,而是要讓學生掌握更多學習方法與技巧,使其對音樂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從而自主參與學習活動,提出疑問的同時自主解答,以此形成學習能力[2]。由此可知,在音樂教學中,應用現代教育技術至關重要。

第五,教育評價。教育評價具體是指學生學習的成效,既體現在學習成績上,又體現在日常學習表現上。教育評價應貫穿于音樂教學的始終,針對學生的認知能力與學習階段變化,科學調整教育評價,樹立學生的學習信心。總之,在音樂教學中應用現代教育技術對課程發展而言至關重要。

現代教育技術在音樂教學中的應用意義

研究結果表明,現代教育技術具有獨特的優勢,配合多種教學方法,可以獲取不同的效果。因此,在音樂教學中,教師需要巧用現代教育技術,創新教育方法與內容,為學生形象解讀音樂教材中抽象的內容,激發學生創新意識與音樂情感。現代教育技術區別于傳統教育的關鍵在于教學形式,以教師為中心的授課方式被改變,衍生出以生為本的教學主張,對體現學生主體地位很有幫助[3]。當前比較常見的教學方法有探究法、小組合作學習法、實驗法、演示法、情境法等。如:在賞析音樂作品時,教師可以將探究式與小組合作及情境法融合使用,借助構建音樂情境的方式將學生帶入音樂作品中,利用聲音、影像等為學生直觀形象地展示音樂知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現代教育技術的作用下,高校音樂教學模式逐漸從單一的你問我答發展成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這一轉變,直接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符合教育改革的目的。音樂課程教學不僅要講授理論知識,還要注重技能與創新思維的訓練。以“插入影片”一課為例,教學重心在于技巧訓練,教師需要以思維訓練為突破口,充分挖掘學生的學習潛能。在教學中由教師為學生演示操作,首先單擊菜單欄中的“插入”,在影片和聲音的子菜單中單擊“文件中的影片”命令,彈出“插入影片”對話框。其次單擊影片文件,點擊“確定”按鈕,影片文件被插入到當前幻燈片中。最后把鼠標移動到周圍的控制點上,調整圖片的大小,使它布滿整個“屏幕”。在現代教育技術的幫助下,學生逐漸掌握了操作方法,有效提升了教學指導的針對性。

現代教育技術在音樂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1.運用音樂軟件進行創新互動

當前在眾多類型的音樂軟件中,學生比較熟悉的有Cakewalk、Cubase、Protools等,此類軟件具備自動和聲功能,在輸入指令后會自主收集旋律為其和聲,以此為學生構建形式各異的音樂世界[4]。如: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Protools軟件對音樂曲式進行解讀,既便捷又形象。在軟件的幫助下,學生結合自己的想法自主編寫多聲部和聲,從根本上改變了傳統教學模式下無聲譜曲的創作形式。完成作品后利用軟件將其播放出來,系統會在收集旋律后自主和聲。學生若從中發現不和諧的聲音則可以暫停播放,從系統中篩選與之相符的樂器和歌曲,使歌曲演奏更能打動人心。利用計算機剪輯處理音樂的便捷性,幫助學生辨析音樂,體驗不同音色的魅力,并嘗試用音樂闡述自己的情感。學生的音樂感知能力與審美情趣被充分激發,無形中提升了學習信心。MIDI伴奏具備調節速度與音調等功能,學生可以根據需求隨意倒帶,不必再為稍縱即逝的靈感而感到難過,為學習音樂創造了諸多便利條件。在日常教學中,教師應向學生介紹更多音樂軟件,鼓勵學生按照音樂素材選擇適合的軟件,自主創作音樂作品。在此基礎上開展分享活動,引導學生分享自己的軟件使用心得,此舉看似簡單卻能有效拉近師生間的距離。教師結合學生的發言情況,指出其存在的問題,既省去了繁瑣的程序,又從整體上提升了教學效果。

2.巧用網絡資源開展實踐體驗活動

巧用網絡資源開展音樂實踐活動,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通過登錄網站自主搜集所需資料,并下載相關音樂作品,從中尋找學習靈感。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需要帶領學生一同鑒賞音樂作品,引導學生巧妙利用網絡資源解讀作品。網絡的迅猛發展為學生提供了寶貴的信息資源,部分教育網站甚至還為學生提供了免費的求助端口。教師可依據學生的個人能力與興趣愛好合理分組,借助已有技能自主注冊個人網站,隨后將學生作品上傳至網絡中,在增強學生學習信心的基礎上,使學生感受到教師的期待。當學生遇到問題時,鼓勵學生尋求幫助,不要局限于教師[5]。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在學習中不恥下問,與其他同學充分交流音樂作品,對自身形成獨樹一幟的表現風格具有重要的意義。通常情況下,傳統教育手段是很難實現這一目標的。因此,教師需要認識到網絡資源的價值,緊跟教育技術的發展腳步,創新使用網絡資源。在教學前登錄音樂網站下載相關素材,從其他教學課件中汲取養分,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制作有針對性的課件,以此避免出現資源浪費的問題。如:教師在教授民歌時,可以讓學生四人一組課前搜集相關資料,了解民歌創作的社會背景、地理知識等,不斷縮短音樂與生活的距離。在網絡資源的幫助下,學生可以準確把握作者創作音樂作品的情感變化,并結合自身想法改編樂譜,有效提升了課堂教學的趣味性,為發展學生創新思維奠定扎實基礎[6]。

3.巧用現代教育技術提升教學能力

現階段許多高校音樂教師在個人微信公眾號分享教育心得與經驗,或細致講解網絡資源的使用方法,或為學生推薦有助于學習的網絡鏈接,或與學生在線進行一對一交流等。此教學模式的出現為學生自主學習提供了優質條件,直接顛覆了學生對音樂的理解。利用網絡進行在線共享,教師間交換教學思想,不僅能深化教學指導程度,而且能掌握更多現代教育技術的使用方法,從整體上可以提升自身教學能力。

結 語

綜上所述,在信息迅猛發展的背景下,在高校音樂教學中應用現代教育技術已是必然趨勢。高校音樂教師需提高認識,利用技術創新設計教學課件,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為學生學習音樂提供更多途徑。

參考文獻:

[1]劉海霞:《試論現代教育技術與高校音樂教學的融合》,《大眾文藝》2014年第15期,第256頁。

[2]廖丹:《基于現代媒體技術的高校音樂課堂教學》,《大眾文藝》2016年第15期,第225-226頁。

[3]王娜:《高校音樂教師教學能力的培養》,《教育評論》2015年第4期,第61-63頁。

[4]劉德明:《淺析高等音樂教育現代化教學存在的問題》,《管理觀察》2017年第25期,第96-9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