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來,國內很多林科類、藝術類院校都開設了風景園林專業,但大多藝術院校在課程內容、教學模式上與當前社會的人才需求存在很大差距。文章通過對藝術院校風景園林專業現有的教學模式進行分析,總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結合社會實際情況及學科建設與教育發展現狀,提出風景園林專業教學模式的新思路。

【關鍵詞】新時期 風景園林 藝術院校 教學模式

隨著時代的進步,城市的變革,風景園林設計的內涵和社會功能也發生了相應的變化,并與整個社會的文化變遷有著密切的關系。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通過不斷的實踐我們發現,風景園林設計的技術性遠不如觀念性重要。因此,風景園林專業教育應從物質設計轉向戰略設計。無論是學科本身的發展,還是社會背景的發展,對風景園林專業教學模式進行研究與實踐都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藝術院校風景園林專業的教學模式

藝術院校的風景園林專業大多來源于建筑環境藝術專業。風景園林專業的教學模式基本上沿用了環藝專業景觀設計方向的教學模式,大多數藝術院校景觀設計教育的發展都是在原有藝術專業的框架內進行的,教學時多采用連續授課的模式,即一個學期5~6門專業課程,每門課程集中連續上課直至結束后開始下一門課程的學習,但在課程的設置上又多效仿北京林業大學等風景園林專業名校的課程設置,然而藝術院校學生的文化課水平相對較弱,因此出現了不少教學中的矛盾。藝術院校的教學模式缺少對學科人才培養目標的準確設定,進而對于教學模式的設置也大多處于探索階段。

現有教學模式中存在的不足

大多藝術院校在教學模式的選擇、課程內容的設置上與當前社會的人才需求存在很大差距。通過與農林類院校、建筑類院校所開設的風景園林專業相比較,藝術院校的風景園林專業教學模式中存在以下問題。

1.課程設置缺乏針對性、連貫性,缺少工程施工類內容,教學內容設置缺乏廣度和深度,教學缺乏地域性特色。

2.教育理念更新不夠及時,課程內容與實踐相脫節,過多地強調展示效果,不能適應新時代的新變化。

3.大學一年級普遍為美術類課程,且未能與專業接軌,使專業知識學時大幅壓縮,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學生專業知識與技能的培養。

4.植物領域的知識學習一直是藝術院校風景園林專業的軟肋,只有個別院校開設有種植設計課程,少有院校開設專門的植物類課程。

5.缺少設計規范類課程,缺少現場教學環節,且設計實踐水平亟待加強。

6.知識面狹窄,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不足。

新時期風景園林專業教學模式改革策略

風景園林專業教學當向著更為廣闊和綜合性的領域發展,故步自封,沿襲傳統教學模式將阻礙學科的發展?;谛聲r期背景及現代教學模式的不斷發展和經驗的積累,探索風景園林專業教學模式改革有據可依。

1.單一教學模式向多樣化教學模式發展

藝術院校風景園林專業原有的教學模式一般采用“講——聽——練——理解——應用”的五階段共性教學模式,也有部分院校采用以學生自身為主的教學模式。前者是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片面強調知識的灌輸,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個性的發展;而后者則淡化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忽視了系統學習基礎知識的重要性,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整體教學質量。因此,我們要將傳統教學模式進行提煉、精選,形成全新的多樣化組合教學模式,以適應新時期風景園林專業的教學目標。

2.歸納型教學模式和演繹型教學模式同步發展

歸納型教學模式來源于中國的思維模式,演繹型教學模式則來源于西方的思維模式,兩者均有長處也都有不足,必須互為補充、交替融合、辯證統一,才能更好地發揮價值。因此,在教學模式的運用上應充分考慮兩種教學模式的同時并存。

3.由“教”到“學”,由“接受”到“探究”

傳統教學模式常常忽視學生如何學的問題,而將注意力主要集中于教師的教上。而杜威提出的“反傳統”教學模式,使人們開始了以“學”為主的教學模式的研究,并逐漸認識到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現代教學模式的發展趨勢是:重視教學活動中學生的主體性,重視學生參與教學,根據教學需要合理設計“教”“學”活動。學生的學習方式主要有接受和發現兩種,各有利弊。一直以來,接受式的學習占據了主導性的地位,發現和探究的成分極少。隨著時代的發展和人才自身的變化,這種教學模式的局限性越來越大。當前,有必要對學校的教學模式進行重構,強調自主性、探究性、實踐性和合作性,使學生不僅是知識的接受者,而且是一個具有探索與合作能力的學習者。

4.傳統教學手段的現代化更新

傳統教學手段主要是板書和幻燈片的應用,而隨著科技手段的不斷發展,關于教學模式的現代化教學手段越來越受到重視,在現代教學模式的研究中引入現代科學技術的新理論和新成果勢在必行。

教學模式改革的具體措施

1.針對藝術院校自身的特點重新構建專業研究方向

根據前面的總結與研究,本著突出優勢、彌補不足的核心思想,將藝術院校風景園林專業的主要研究方向定位為:風景園林設計創意研究、城市公共藝術設計、鄉土景觀規劃三大模塊,從“藝術”上出發、在“創新”上著眼、用“實踐”來整合和優化,以此來適應新時代背景下學科的發展,更凸顯藝術院校的特色。

2.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

風景園林專業注重學生實踐技能和綜合素質的培養,因此,課堂教學和實踐教學應齊抓共管, 尤其應當加強實踐教學的比重?;诖耍覀兛梢圆捎谩肮ぷ魇摇苯虒W模式,它是聯系專業教育與行業需求的橋梁。這一人才培養模式以工作室為載體,將理論課程與實踐有機地融為一體,以整合課程知識為基礎,以專業知識應用為核心,以承接設計項目為主要使命,意在使學生在參與、完成設計實踐項目的同時全方位地提升自身的專業能力和綜合素質。此種培養模式的改革對于即將畢業的學生、學校的風景園林專業競爭力,以及合作的設計企業都將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3.與國際接軌,擴展學生專業視野,培養競爭意識

如今,國內外已經舉辦了許多針對園林設計專業的大型設計競賽,本科期間要求學生至少參加一次設計競賽,由專業教師輔導,計入考評成績,以此使風景園林專業學生在擁有扎實理論體系的同時更具有勇于創新的精神。在風景園林專業的創新教學實踐中,邀請國內外知名專家舉辦“園林學術大講堂”,拓展學生專業視野,及時了解國內、國際產業發展趨勢。

4.搭建專業交流平臺,提升學生積極性

讓學生參與國內、國際的風景園林學術會議探討;支持風景園林專業學生進行國內外的訪學,加強學生全球化學術交流;校內開展各種社團活動,如園林設計師之家、手繪聯盟、插花協會、盆景協會等,借此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熱情,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5.建設學科基地,嘗試用人單位和校園的雙導師培養模式

社會對高校人才培養質量檢驗的重要指標之一是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而對于風景園林專業學生來說更是如此。為此,提出探索融合校內教學和校外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模式迫在眉睫。通過建設風景園林專業學生創研中心和培養基地,強化學生實踐技能,在教學方面調整教學計劃,并采用合作企事業單位具有高級職稱的技術人員和學校教師共同輔導的全新培養模式,力求使學生在畢業時能夠成為滿足社會發展需要的高素質專業人才。

隨著5G時代的到來,風景園林專業面向未來30年的發展中,必然要通過共同治理的互聯與共享,從大量專業知識傳授到專業知識的原型傳授和自組織知識能力的培養,教學從理論課到設計課再到理論、設計、評價三位一體??傊?,教育的轉變、轉向、轉型,探索新的思維方式,都需要注入面向未來的思想活力,采用新型的教學模式。藝術院校應通過規范辦學,強化管理,不斷提高教學質量,提升學生專業技能,增強學生就業創業的能力;加強與國內外院校、行業企業的交流與合作,拓展社會服務與合作,強化產學研合作教育;不斷提高教師隊伍適應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能力,不斷提高專業與學院的影響力;堅持人才強院戰略,培養、引進骨干教師與學術人才,以高起點、高標準來規劃專業學科建設。

參考文獻:

[1]褚遠輝、輝進宇:《談當代教學模式的發展趨勢》,《教學與管理》2003年第22期。

[2]金煜、王剛、張智、司勸勸、馬艷麗:《風景園林專業“工作室”制教學模式研究》,《安徽農業科學》2015年第43卷第12期。

[3]李雄:《北京林業大學風景園林專業本科教學體系改革的研究與實踐》,《中國園林》2008年第1期。

[4]劉濱誼:《學科質性分析與發展體系建構——新時期風景園林學科建設與教育發展思考》,《中國園林》2017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