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體驗教學:內涵、創新與路徑選擇
作者:呂 斌 西安音樂學院管弦系 陜西西安
發布時間:2018-09-10 10:20:11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摘 要】體驗教學是音樂教學的核心境界,引導音樂教學走進了生命領域。教師應全面分析新時期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并用積極的態度、有效的方法予以應對,從而為學生組織、設計出更符合他們學習興趣、促進他們綜合素質顯著優化的教學方案。本文闡述了音樂體驗教學的內涵,指出了音樂體驗教學這種創新模式的價值所在,并給出了相關的路徑選擇,以期以情感人、以美育人、以德養人,提升學生的綜合音樂素養。
【關鍵詞】音樂體驗教學 情感 審美 人文 德性
引 言
傳統的音樂教學只是片面地強調理論知識以及技能技巧,過于功利和有目的性,忽略了擴展出來的對生命意義的影響,教學過程機械、單一,缺乏靈性以及情感表達,不能引起學生思想上的共鳴。音樂體驗教學模式的提出彌補了這一缺憾,它能激發學生的情感融入,提升學生的審美感知能力,培養學生的人文情懷,為提升學生的綜合音樂素養提供了強大的助力。
音樂體驗教學的內涵
“樂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因此,對音樂的理解關鍵在于內心的感受,最離不開的就是體驗。但是當前的音樂教學恰恰最缺少的就是體驗。音樂教學是一種有別于其他學科的特殊認知過程,不能只關注學生對音樂知識與技巧的理解和掌握,還要關注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親身感受以及體驗,要讓學生自己憑借直覺、情感、靈感主動發現音樂之美、探索音樂之美。因此說,體驗是音樂教學的真諦。音樂體驗教學重視的是人,關注的是人的精神世界,音樂體驗教學不應該是一種具體的教學模式,而應該是一種理念或者說是一種形態,是滿足生命需要、感受生命成長、完善生命閱歷的過程。
音樂教學是一種集聽、唱、演奏等多種實踐形式于一體的教學過程。音樂課程的性質主要在情感、審美、人文三個方面來展現,因此,音樂體驗教學的內涵可以歸納為這三個方面。
1.情感體驗
學生必須真正參與到其中才能更為直接地獲取相關的經驗以及情感上的體驗,進一步對相關的音樂知識、音樂技能、音樂內涵有所理解和掌握,提升自身的綜合音樂素養。
2.審美體驗
音樂審美是自古以來的文化傳統,與我國教育領域的美育方針相呼應,在潛移默化之中達到陶冶情操、以美育人的目的。
3.人文體驗
音樂課程之中的相關作品以及活動都加入了創作者、表演者的思想與文化情感,不同國家、不同種族、不同時代的文化面貌都有所不同。音樂作品融合了民族的性格、情感以及精神,有很鮮明的人文特征。
音樂體驗教學的創新
音樂體驗教學的意義在于引發聽者的共鳴,產生微妙的情感交錯,從而充實生命的內涵。親身體驗是學習的基礎,學生可以通過主體參與、對比賞析、節奏填詞、即興律動、二次創作等方式在體驗過程之中理解音樂的感性,領會音樂的精神。
1.主體參與
新的課程觀認為:“音樂教學應該是師生共同體驗、發現、創造、表現和享受音樂美的過程;應面向全體學生,而不是為了培養專門人才,音樂課的全部教學活動應以學生為主體。”在傳統的音樂教學中,普遍存在的問題是教師唱“獨角戲”,學生很少參與。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是要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展示學生的個性,擺正教學過程中的師生關系,把教師從“教書匠”的角色轉變成音樂實踐的主體,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到音樂活動中來。新課改提出,要“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態度和能力,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
2.對比賞析
音樂體驗教學過程中可以采用對比賞析的方法來加深學生的理解,包括兩類:一種是風格相近的樂曲作對比,讓學生去辨別其中的相同之處與不同之處,提升學生的品評賞析能力。另一種是風格迥異的樂曲作對比,讓學生仔細體會什么樣的表現手法表達出什么樣的情感。學生在親身體驗過程中對相關音樂知識的理解必然會更加深刻。
3.節奏填詞
在音樂體驗教學的過程中,節奏是每個學生都必須掌握的內容,但是節奏的快慢與長短單憑理論講解極其不好掌握,也會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時可以采用節奏填詞的方法,為一段節奏填上容易理解的歌詞,學生在朗讀歌詞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就掌握了節奏的快慢與長短,而且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致,一起進行頭腦風暴,同樣一段節奏可以按照學生自己的記憶方法來進行理解與掌握,既活躍了課堂氛圍,又拓展了學生的思維。
4.即興律動
音樂課中有效運用體態律動,不僅能打破傳統的單一教學模式,還能給學生提供多角度理解音樂內涵的機會,讓學生感受到更多音樂的情感表達,形成豐富的音樂認知體驗。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讓學生跟著音樂的節奏進行律動,可以輕輕地用手指擊打節拍以方便記憶。打破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模式,甚至于可以即興設計一些動作,讓學生真正進入音樂中。在師生一起隨音樂律動的過程中,教學不再是單向的理論“灌輸”,而是動態的、發展的、教與學相互統一的交互作用過程,這既培養了學生的節奏感,又提升了其想象力與創新能力。
5.二次創作
在音樂體驗教學過程中,可以有計劃、有意識地安排學生結合歌曲內容中的可換之處進行創編活動,鼓勵學生舉一反三,學會變通、大膽嘗試,這樣既能滿足學生的興趣要求,又能輕松地完成教學任務,這種方法非常有利于學生理解與掌握相關的音樂知識。學生只有深入理解了原曲的表現形式、表達情感等,才能基于此進行下一步的創編。音樂家冼星海說過:“音樂是人生最大的快樂,音樂是生活中一股清泉,音樂是陶冶性情的熔爐。”在創新教育成為世界教育一大發展趨勢的今天,我們每一位音樂工作者都應在教學實踐中運用創新的教學理念,不斷探索研究新型的教學方法,讓學生積極自主地接觸音樂、參與音樂、創作音樂。
音樂體驗教學的路徑選擇
“大人之教,若形之于影,聲之于響。”參與到音樂之中自然會體驗到音樂中的一切,將體驗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之中,即學生在各種情境中完善生命內涵、發現生命意義的過程。因此,音樂體驗教學注重的就是在教學活動之中通過師生之間的互動豐富學生的情感,提升學生的審美,拓展學生的人文情懷,達到全面提升學生綜合音樂素養的目的。
1.構建具體項目,創造教學情境
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根據教學內容構建一個具體的教學項目,利用多媒體技術在教室中創造相關的教學情境,形式不限,諸如舞臺劇、情景劇、演唱會等,讓學生作為主體參與其中,充分調動學生的各類感官來加深對相關音樂知識的理解。比如,設立送別友人的情景,體會《陽關三疊》所表現的激動與沉靜,體驗關懷、留戀友人的真情實感。再如搭設泉清月冷的情景,體會《二泉映月》中嘗遍辛酸卻倔強不屈的情感。
2.以任務為驅動,引導角色扮演
教師可以根據教學項目中的內容劃分具體的任務給各小組的學生或者單個學生,讓學生自行分析與演練,根據相應的情景進行角色扮演,成為這組情景中的主角,在發揮想象力與創造力的同時,親身體驗音樂情懷與意境,幫助學生發現音樂之美,提升自身的音樂素養。
3.鼓勵互動討論,進行思維碰撞
在進行情景體驗以及角色扮演之后,學生必然對相關體驗有自己的感受與想法,基于學生的個人經歷與文化程度都不盡相同,可以說“一千個人的心中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所得感想必然有共通的也有差異的。教師組織學生將自己的感受表達出來,進行互動討論,在這過程之中還會產生新的問題、新的感想,這種思維碰撞在培養學生自信心的同時還可以加深學生對音樂表達手法的理解。
結 語
音樂作為一種聽覺藝術,“會聽”比“聽會”更加重要,音樂體驗教學正是讓學生通過親身聆聽、欣賞、演奏等形式來提升音樂技能以及深化音樂知識,將音樂教學的過程變成了一個精神的成長過程。音樂體驗教學最關注的是人,回歸到音樂本質,讓學生成為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在體驗過程中,完成“情”“美”“德”的塑造。音樂體驗教學不是一種方法,而是一種理念,一種素質教育價值觀,是通過以情感人、以美育人、以德養人提升學生綜合音樂素養的先進理念。
參考文獻:
[1]陳喜:《音樂體驗教學:內涵、價值與路徑選擇》,《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15年第1期。
[2]楊靜:《積極體驗,深悟成長——對小學音樂體驗教學的幾點思考》,《考試周刊》2017年第33期。
[3]單森權、黃偉平:《走向審美的音樂體驗教學》,《音樂天地》2016年第9期,第15-19頁。
[4]程婷婷:《音樂體驗式教學的探索與研究》,《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2年第22期,第20-21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