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所謂“微時代”就是利用微博、微信等現代化社交工具,傳播各種信息文化的時代。本文以高職院校學生為研究主體,通過具體分析“微時代”背景下,高職院校學生思政教育工作面臨的問題,并給出可行性解決對策,以供讀者參考。

【關鍵詞】“微時代” 高職院校學生 思政教育 問題及對策

引 言

思政教育作為大學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其教育工作是否到位,學生對此教育內容的適應程度及接受狀況都直接影響著國家人才培養計劃。尤其對高職院校學生來說,其學業基礎、學習能力及學習自律性與普通全日制本科生相比較差,加強思政教育對大學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在“微時代”背景下,由于高職院校學生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接觸網絡上的各種信息,這個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就具有復雜性與多變性。這就對高職院校教師應對學生出現的各種問題,采取具體的解決對策提出了新的要求。

“微時代”背景下高職院校學生思政教育面臨的問題

1.課程內容缺乏趣味性,學生學習缺乏積極性

目前,高職院校思政教育大多數還停留在教師講、學生聽的傳統教學模式上,課程內容以中國近代史教育、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等通識課為主,授課內容也局限在既定教材上,這些教材雖在理論上有高度的概況性與實用性,但缺乏相應的趣味性和實踐意義,教材內容多年不變,具有滯后性。尤其是在“微時代”背景下,社會發展狀況及學生人格特征都發生了巨大變化,這些內容已經跟不上時代發展的潮流,是導致高職院校學生缺乏學習興趣的重要原因。另外,“微時代”背景下,智能手機在學生中得以快速普及,許多學生熱衷于刷微博、微信、QQ聊天、追劇、瀏覽網頁、進行購物等,幾乎占據了當代大學生所有的空閑時間。甚至由于大學較為寬松自由的管理模式,以及開放的課堂環境,許多課堂上也不乏“低頭族”,嚴重影響了思政教育的效果。

2.落后腐朽文化荼毒學生,阻礙學校思政教育工作

“微時代”帶來信息實時共享的同時,也夾雜著大量落后腐朽的文化,而高職院校學生由于思想觀、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尚未健全,辨別能力較弱,很容易被這些信息所蠱惑,造成思想政治上的缺陷。一方面,在“微時代”背景下,每個人都能擁有一個自我表達的平臺。例如,通過微博、微信、QQ申請個人賬戶,自由發表言論等。更加自由民主的網絡平臺,為一些在思想上存在誤區或者追求標新立異的學生創造了條件,惡語中傷他人或者肆意發表一些不利于國家社會和諧的言論。即所謂的網絡“噴子”,嚴重影響了高職院校學生的思政教育工作。另一方面,由于市場經濟存在自發性和盲目性的弊端,越來越多的商家為了追求利潤,罔顧道德原則和社會規則,利用現代網絡信息傳播的便利,不斷制造傳播一些“垃圾文化”,這些信息間接地影響著思政教育工作的進一步開展。

“微時代”背景下高職院校學生思政教育工作的對策探討

1.創建師生溝通平臺,走進學生心里

“微時代”背景下,多元化思想的傳播,使學生接觸豐富多彩的文化的同時,在快節奏的網絡環境下產生了不同程度、不同類型的心理問題。而高職院校思政教育模式基本都是上課期間學生才能與教師進行短短的接觸,嚴重阻礙了師生間的雙向互動,也使大部分教師對學生的思政教育缺乏相應因材施教的經驗。這種情況下,大學教師尤其是輔導員,應當積極創建師生之間的溝通平臺。在現代互聯網技術下,大部分班級都會創建QQ群和微信群,但這些社交群的建立,大部分是為班級內部發布各項通知而設的,學生與學生之間,尤其是師生之間基本上都不會有其他方面的交流,更不用說心靈溝通了。因此,高校教師應當注重利用這些社交平臺,擴大師生之間的溝通,積極了解學生出現的階段性心理問題,并對其進行積極的心理健康引導,構建以學生為中心,為學生服務的人性化管理模式。教師可積極引導學生廣泛參與學校和社會舉辦的思政教育相關實踐活動。例如,倡導符合條件的學生積極入黨,大力支持學生參加各種社團實踐活動,使學生在這些實踐活動中慢慢領悟思政教育的內涵和標準,逐漸成長為一個有德有才的綜合型人才。高職院校輔導員還可以創建一些定期的師生面對面溝通的平臺。例如,以開放性主題班會的形式進行一場師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思政教育大討論,每期確定不同的主題進行討論,師生之間進行互動交流,讓教師真正走進學生的心里。

2.引導學生轉變觀念,正確理解思政教育

高職院校學生作為成年人群體,對許多事情已經有了自己獨特的見解,且不易改變。在這種情況下,高職教師應當以足夠的耐心和信心,通過各種方法引導學生轉變對思政教育的認識,努力在提高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上做出成就。“微時代”背景下,微博和微信都能成為這項工作開展的良好媒介,且能迎合當代大學生的興趣。首先,對傳統高職院校思政教育課程枯燥乏味,無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等問題,教師可以轉變教學模式,在課堂上將與思政教育教材內容契合的紀錄片、電視劇、廣播、電影等呈現在學生面前,運用各種情境化和直觀感受,加深學生對相關課程理論知識的認識和理解。另外,在課外,教師可以創建一個供所有學生參與發言的校園網絡平臺,定期展示一些與思政教育相關的先進人物、先進事跡,供學生參考學習,或者在網上組織一些主題討論,讓學生通過平臺自由發言,相互探討,借鑒經驗,還可以將這些活動升華到學生的實踐活動當中來。例如,可以分小組進行思政教育相關內容的演講比賽或者筆試,評出等級并設置獎項,以吸引學生積極參與。通過這些方式,不但可以轉變學生對思政教育的理解,還可以潛移默化地引導學生將時間和精力投入到思政教育學習中去。

3.加強網絡監管,凈化上網環境

在市場趨利性及開放性多元化思潮得以廣泛傳播的弊端下,許多不良商家和社會群體不斷鉆網絡監管和法律的空子,使眾多落后腐朽的網絡信息得以廣泛傳播。上網環境惡化,網絡信息良莠不齊,自身辨別能力不強等,這些都會影響學生思想的健康發展。首先,國家相關部門應當加強網絡立法工作,針對當前網絡違法犯罪行為,進行相應的立法調整和改革,使網絡監管和處罰有法可依。其次,相關部門在網絡監管上應當做到不缺位和不錯位,積極加強網絡監管,嚴厲打擊不良商家散布落后腐朽文化的行為,對網絡世界五花八門的廣告信息嚴格監管,積極取締不符合規定的廣告發布,對微信公眾號、微博話題性討論、百度貼吧等多種社交媒體中的言論信息,嚴格監管和排查,防止不良信息流出和傳播到大眾當中去。對各種網絡違法犯罪行為進行嚴格處罰,以不姑息、不縱容和不放過的執法態度凈化網絡環境,為大眾營造一個健康有序的上網環境。最后,國家必須大力加強反腐倡廉工作。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發展,許多腐敗行為也更加隱蔽和多變,網絡腐敗違法犯罪已有實例。因此,反腐工作既是凈化現代網絡環境的基本要求,更是加強高職院校學生思政教育工作的標桿性環節。

結 語

總而言之,在“微時代”背景下,高職院校學生思政教育狀況復雜多變,既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又不乏一些出現在轉型期的過渡性問題。而如何促進“微時代”背景下,高職院校學生思政教育工作的健康發展,則是一項系統而又復雜的長期性工程。這就需要國家、社會、學校、教師以及學生的多方配合,是一項延續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環節,又是一項溫和的改革歷程。在這一過程中,既要求相關高校教師不驕不躁,又要求其具備足夠的勇氣和信心,以果敢的態度破解關鍵性問題,實事求是,與時俱進開展思政教育工作。

參考文獻:

[1]高艷麗:《“微時代”背景下高職院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問題與對策研究》,《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7年第14卷第7期,第29頁。

[2]楊真:《互聯網時代背景下高職院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相關思考》,《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7年第30卷第5期,第57-58頁。

[3]張金美:《微時代下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研究》,《高教學刊》2016年第19期,第197-198頁。

[4]張健:《“微時代”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問題》,《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6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