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高職院校教育體系的不斷發展,社會對專業化人才的需求不斷增加,高職院校課程改革迫切性越發明顯。高職院校課程改革應從學生勞動就業、職業發展及個性化需求著手,注重對學生職業素質與能力的培養。高職院校形體禮儀課程是一種禮儀、形體相結合的實用性體育類課程,對學生的綜合就業能力有一定的輔助作用,可為學生職業生涯的發展奠定基礎。

【關鍵詞】高職院校 形體禮儀課 創新

高職院校是以“就業為導向,滿足社會需求為核心,崗位核心能力為主導”的教育主體,同時在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的崗位適應力、技能與實踐操作能力等。禮儀課程教學是一項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課程,對學生的整體形象有一定的提升作用。

高職院校形體禮儀課教學內容

高職院校體育專業教育改革,需要從傳統封閉的教育模式轉變為開放的教育模式,體育教育應當向著終身化體育方向發展,從單一性的知識教育轉變為職業教育。在這種背景下,形體禮儀課的開設便顯得格外重要[1]。形體禮儀課是對學生進行形體訓練、禮儀知識傳授的課程,是展現內在美與外在美相互統一的課程,同時也是當前高職院校培養綜合型人才的有效途徑。形體禮儀課教學中,形體禮儀素質的培養不僅是走姿、手勢、坐姿、站姿、面部表情等方面,更重要的是借助課程培養方式促進學生形體禮儀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形體禮儀課程內容主要分為禮儀服務與形體訓練兩個方面,形體訓練主要是街舞、健美操等協調能力方面的內容,以及交際舞、芭蕾舞等身體形態方面的訓練。在塑造身體形態及培養協調能力、樂感基礎等方面的禮儀服務課程教學中,教學內容主要涉及行走姿態、站立姿態等[2]。 理論方面的教學重點主要是學習禮儀的目標及作用、服裝服飾禮儀、儀容儀表禮儀等。形體禮儀課程可以按照不同專業性質及職業特征進行差異性設置,這種差異不僅體現在教學內容方面,更重要地體現在課程時間、教學計劃的安排等方面,尤其是實踐性訓練項目設計方面所存在的差異。整體而言,形體禮儀課是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一門課程,所以教學創新就有著重要的意義和價值。

高職院校開展形體禮儀課教學的創新

1.根據職業環境與就業需求,培養職業形象與意志品質

形體禮儀教學可以實現人體“形”的重新塑造,對學生的身體形態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促使學生具備更加突出的動作、體型、氣質美,并為學生今后的職業形象提供一定的幫助[3]。在當今社會環境下,高職院校形體禮儀教學必須從高尚情操與良好道德品質著手,培養學生舉止、言談、儀容、儀表等方面的美。借助形體禮儀、形體訓練等教學方法,塑造學生良好形體的同時,注重學生審美意識的培養。按照當代禮儀規范的基本要求,讓學生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在禮儀意識與品質等方面,鍛煉和塑造自己,在言行舉止等方面約束自己。

以酒店管理專業為例,此專業的培養目標是滿足酒店管理及服務一線的高素質人才,學生畢業后一般都會直接參與一線服務,所以遭遇困難與挫折是必然的。因此,借助禮儀和形體的有效訓練,可以培養學生理解、寬容、尊重、真誠等人際交往能力,幫助學生在今后的職業生涯中更加順風順水。另外,教師還需要注重實踐教學環節,有計劃、有目的地培養學生的意志力與品質,強化心理層面上的訓練,讓學生在遇到困難與挑戰時,學會調節心態,善于應對,可以更好地適應工作崗位,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2.根據社會需求,培養核心競爭力

對高職學生而言,社會所給予的最大挑戰便是崗位競爭力大,學生畢業后進入社會與各類人接觸,競爭是在所難免的[4]。如果學生專業知識豐富但競爭能力弱,那么便無法進行自我推銷與自我表現,哪怕是再有能力也很難被重視。對此,提升學生核心競爭力對學生的職業生涯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教師可以通過競賽、游戲等方式,為學生創造條件與機會,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驗成敗、勝負、榮譽等,明白競爭的重要性。教師可以在教學中開展小組、班級,以及系部之間的多種競賽活動,培養學生競爭意識的同時,從客觀的角度形成一個良好的競爭氛圍,使學生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中逐漸形成向上拼搏的意識。教師還可以在學期剛開始就將學生分為多個小組,并以月、季為單位開展能力競爭,根據學生實際情況進行物質、精神上的獎罰。

3.按照人文環境,培養交際能力

人際交往能力是一個團體、群體中,個人與他人和諧發展、和諧相處的關鍵性能力。對學生而言,人際交往屬于必要的禮儀能力之一,人際交往能力是學生在管理與服務工作中能否成功的關鍵。在教學中,可以創新教學方式,改變以往的教學模式,盡可能多組織一些團體性活動。例如上述的競賽活動,以小組方式進行競賽,一方面可以促使小組之間的學生形成一定的競爭意識,另一方面可以促使小組內的學生形成合作意識,讓學生在活動當中與他人或團體構建良好的關系。另外,可以以堅強、自信為主題,培養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及人際交往能力,為學生今后的社會競爭奠定基礎。

4.根據崗位需求,培養專業能力

形體禮儀課程教學本身具備一定的魅力,可以讓學生快速且主動融入課程教學當中。興趣是決定教學質量的關鍵,同時也是充分調動學生參與學習,提高學生學習主動性和潛能的關鍵。在形體禮儀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充分體現自身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作用,創建一個開放的教學環境,構建良好的學習氛圍,根據學生實際需求設計具體的教學內容,改變以往單一、高壓的教學方式,采取針對性、多元化、個性化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及積極性。培養學生自我成長意識及創新意識,提倡同學之間、師生之間互動,鼓勵學生主動參與到團隊活動當中,提升就業能力。

另外,組織管理是形體禮儀高度相關的教學內容,同時也是學生就業和適應社會的必要能力。在禮儀教學中,可以通過崗位模擬的方式進行教學。例如,采取小組模擬訓練的方式,讓每一位學生輪流擔任“經理”,圍繞形體禮儀教學內容對其他小組成員進行能力培訓,在練習當中可以開展多種小組活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復習過程中可以讓學生輪流當教師,讓每一位學生都有講解、組織管理、喊口令以及示范的機會,這樣就可以更加全面地鍛煉學生,不僅培養了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同時也培養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5.創新考核體系,培養職業能力

根據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目標,形體禮儀課程教學在實際考核方面,可以適當改進,構建一種激勵性的評價體系。當前高職院校在制訂形體禮儀課考核評估指標過程中,應該從不同專業、地區、層次、崗位特點等評估維度,設定動態性評價指標。每個評估維度都應以二級甚至是三級、四級為指標,并給予相應的評估標準,關鍵性的指標必須采取量化式實現。例如創新崗位中的研究成果。無法量化的指標可以運用描述性語言表示,與此同時,還需要設定科學的指標權重,一級指標權重必然較高,但需要與組織目標、價值取向相關,二級指標的權重需依據被考評人員的崗位性質與重要性而定。

結 語

綜上所述,高職院校在形體禮儀課教學當中,仍然需要以培養學生實踐就業能力為目標,根據學生整體職業規劃及個性化發展方向,進行以人為本,以能力為核心的教學改革和創新,根據職業特點開展實用性較高的形體禮儀教學服務,將形體禮儀與學生未來的職業規劃和發展有機結合起來,并根據市場對人才的能力、素質等相關要求,有針對性地改進和優化教學方法,提升學生綜合競爭實力,為學生終身性學習提供幫助。

參考文獻:

[1]周藝紅:《高職院校課堂教學創新的多層面保障機制研究——基于寧波職業技術學院的分析》,《職教論壇》2017年第31卷第8期,第80-83頁。

[2]毛維:《高職院校圖書館開展創新教育和培養創造型人才的探究》,《山東社會科學》2015年第21卷第S2期,第330-331頁。

[3]王俊、高軍林、趙文華等:《在高職化工儀器分析課程中引入模塊化教學方法的探討》,《高教探索》2017年第14卷第S1期,第223-234頁。

[4]張禎蘭:《論中國古代禮儀形體訓練在當代影視表演中的內容和作用》,《藝術百家》2015年第23卷第A1期,第211-21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