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網絡技術的快速發展,教育信息化的進程也日益提升。如何利用網絡、網絡技術所賦予的豐富的教學資源、便捷的教學工具和教學應用軟件,結合教學科目本身的特點與內容,實現對教學方式和教學過程的創新,已經成為當下教育事業改革的重要議題。文章以“網絡環境下高職英語教學”為主要研究對象,分別從優越性和具體的教學策略兩個方面對這一議題展開論述,以期能夠為當前從事高職英語教學的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借鑒和啟示。

【關鍵詞】高職英語教學 網絡環境 教學策略探究

網絡技術的迅猛發展無疑為高職英語教學帶來了全新的機遇和挑戰。網絡環境下高職英語教學以其無可比擬的優越性,切切實實地為廣大師生提供了理想的語言教學和實踐應用環境,提供了極其豐富的教學資源,拓展延伸了教學時空,豐富了師生互動方式,對提升學生學習質量和教師教學觀念、內容和效果產生了積極影響。但從另一角度來說,網絡環境下高職英語教學策略也要面臨著網絡本身所應具有的“雙面性”以及“雙刃劍式”的影響效果。故而,對于廣大高職教師而言,要充分認識網絡環境所帶來的益處和弊端,進而有效調整教學策略,提升教學效果。

網絡環境下高職英語教學的優越性

1.多元優勢

網絡環境下高職英語教學的優勢,首先體現在豐富的教學資源上,包括教學內容以及多樣化的教學軟件。豐富而全面的教學資源不但能夠深度拓展教學容量,改變傳統的師生一人一本教材的教學現狀,還能將來自網絡的電子課件、數字資料庫、學習軟件、在線課堂和英語視頻講座等全方位、綜合性地融入英語課堂。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互聯網資源,將從根本上改變傳統教學模式只能夠圍繞教材和書本展開、只能夠圍繞傳統和過往教學模式展開的尷尬局面,從而讓高職英語課堂由單一走向多元。

2.多樣優勢

網絡環境下的高職英語教學可以利用多媒體豐富的影像資源,將文字和語言所描述的抽象內容,轉變成音頻、影像,從而讓文字、圖像、聲音融為一體,化抽象為具象,化靜止為動態,讓枯燥的教學方法實現多樣化、圖文并茂式的立體呈現,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視覺聽覺器官在學習中的作用,使學生更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參與學習過程,全面提高學生的英語應用和實踐能力。

3.實踐優勢

高職英語的教學目標之一是培養學生的英語交際能力。隨著社會的發展,英語使用的范圍和頻率越來越廣,學習英語已經不單單是為了考試,英語成為了人們生活和工作的必備技能。網絡環境下的英語教學,可以模擬多樣靈活的語言環境,給予學生隨時參與教學活動的機會。例如,在播放影視資料的過程中,可隨時暫停、分段播放、倒放,或通過復述內容、角色扮演、看圖說話等方式,讓學生在某一個時間點可以充分思考如何正確運用所學進行觀點闡述、內容復述和課堂問答等,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鍛煉語言表達能力,增強自信心,形成了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良性互動,讓每個學生都有表達的機會,增強英語課堂的實踐性。同時,對于教學效果的評估,教師所獲得的課堂反饋也更加真實有效。

4.個性優勢

高職院校相對于普通高等院校最為顯著的區別在于其教學內容更加符合社會職業需求,教學目的更加契合學生未來的職業抉擇。在這種情況下,高職英語教學基于學生個性化因素而展開的教學策略,則被賦予更為嚴格的要求,而這一點顯然不是傳統教學方法所能達成和滿足的。但是網絡技術的發展,可以讓教師有更多的渠道和資源,去打造量身定制的課堂,一方面可以根據不同學生的英語基礎,引導其在課下利用網絡展開自主學習,并不斷根據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和進度為其制定不同的學習目標;另一方面,由于網絡空間本身具有開放性和互動性,學生可以由此在課下與其他學生以及教師展開互動,鞏固課堂所學習的知識,也可以在鞏固的同時提升其英語的實踐應用能力,將傳統的固化課堂轉變為符合個人學習現狀的“定制式課堂”。同時,學生也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狀況,自行把握學習節奏,自主提升個人的聽、說、讀、寫能力。

網絡環境下高職英語教學策略

1.網絡課堂教學

教師在展開網絡課堂教學時,應將不同章節的教學主題充分地與教學內容、教學設計以及相關教學資料進行融合,并通過多媒體、網絡技術,多元而立體地呈現在網絡教學平臺中,并對整個教學過程進行充分的安排和把握。而學生則可以按照既定的網絡課堂形式展開自主學習,其自主學習內容主要包括幾個方面:在課中的某一段時間自主展開每堂課固定的詞匯和語法的預習和復習,自主展開閱讀材料的預習和復習;根據教學主題展開視聽練習,利用網絡平臺進行口語、聽力以及精讀的學習和練習。同時,網絡平臺本身還應具備測試和檢測功能,如果學生在充分學習之后尚未通過主題測試,則需要在這一網絡平臺上繼續鞏固學習成果,直到滿足教學要求;相反,學生如果能夠在網絡課堂上順利通過測試,則可以繼續進行后續教學內容的學習。如此的教學模式層層遞進、不斷提升,不但能夠不斷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興趣,還能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學習主動性。以高職英語教學對學生口語能力的訓練為例,傳統的、不曾引入網絡技術和新媒體技術的課堂形式,對于英語對話的展開形式主要是通過師生之間對話以及學生和學生之間的互動式教學來展開的,但是在網絡課堂中,教師卻可以引導學生使用語音測試和互動對話軟件,來對學生口語的流利性、語言表達能力進行測評,這樣不僅可以打破學生本身的禁錮心理,還能讓學生保持一定的新鮮感,能夠主動開口,找到適于自己的練習對象展開對話練習,為提高學習效果提供間接保障。

2.課外自主學習

課外學習是對課堂教學的有效延續,而網絡環境下的課外自主學習,在教學條件以及各種教學資源和設備皆在的情況下,學生可以通過既定的網絡教學平臺展開自主的、個性化的學習。從細節來說,首先,教師可以根據以往的教學情況和測試水平,對學生的英語掌握情況進行系統而有效的評估,由此為學生制定較為統一的教學目標,并設定一定的附加學習條件,而附加條件的完成情況、學習效果,則由學生根據自身的進度和掌握情況來展開。其次,教師也可以結合本堂課或本章節教學內容的主題和重點要素,展開靈活而多元的活動模塊教學,比如可以準備各種視聽資料、文化宣傳片等作為輔助的教學片段輔助學生的課下自學過程。最后,由于網絡本身所具有的強大的開放性和互動屬性,教師可以利用網絡建立互動留言區和在線答疑區,讓學生通過在線答疑或者信息留言等方式,對課下學習的情況進行匯總,教師可以根據學生提出的各種問題和自主學習中所呈現出的較為困難的知識內容進行匯總、統一,整理出下一堂課中的幾個教學關鍵點,調整教學思路,更改教學步驟,真正讓課堂上的教學內容與學生的課下自主學習得以有效繼承和延續。網絡環境給予傳統教學模式和過程的創新,可以讓教師在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和信息技術的基礎上,以個性化和極具針對性的教學方式提高學生對語言的應用能力和實踐效果。

結 語

網絡環境下的高職英語教學本身就是一種極具創新思維的教學模式,其以現代化的教學理論為指導,以信息技術作為重要保障,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提升英語實踐應用能力作為重要目標。網絡技術的存在、信息技術的不斷豐富和應用,讓傳統教學模式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其以更為形象化、立體化的表現形式,不斷豐富英語語言教學環境、拓展學生的學習空間,也為師生之間的互動和交流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當然,從長遠角度來看,網絡技術的雙刃性也促使所有的教育工作者和學生必須充分認識到,網絡技術并不能全然取代傳統的教學過程和教學規劃。對于學生而言,網絡教學適用于自律性較強的學生,否則容易出現時空分離、放任自流的情況。對于教師而言,容易出現授課形式的簡單變換,由面對面上課變成異地上課或錄像上課。因此,必須將網絡教學與傳統教學相結合,有所選擇、有所應用,才有可能實現網絡技術作用于教學的最大化效益和成果。

參考文獻

[1]苗坤:《網絡E時代高職英語網絡信息化教學策略探究》,《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13年第11期,第99-100頁。

[2]劉潔:《加強高職專業英語實踐教學策略探究》,《考試周刊》2012年第8期,第78-79頁。

[3]謝娟:《基于職業導向的高職英語教學模式改進策略初探》,《北方文學:中》2015年第5期,第22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