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學法在“基礎護理學”實訓中的應用分析
作者:馬 薇 渭南職業技術學院 陜西渭南
發布時間:2018-09-10 16:06:42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摘 要】文章介紹了情境教學法的概念以及特點優勢,指出了在基礎護理學教學過程中應用情境教學法的必要性,闡述了基礎護理學實訓中應用情境教學法的具體步驟,最后對選擇的兩個實驗班應用效果進行分析。結果表明:在基礎護理學實訓教學中應用情境教學法提高了學生的基礎護理技能操作考核成績、基礎護理技能操作相關理論知識考核成績、學習主動性及團隊協作能力(P<0 .05)。
【關鍵詞】情境教學法 基礎護理教學 改革
情境教學法的概念及特點
1.情境教學法的概念
情境教學法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指的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會引入或者創造一些具體的場景,目的性較強地加入某些情緒,引發學生的體驗態度,從而達到教學目的,使學生可以更深刻地理解所學內容。情境教學法的核心是激發學生的情感,將教學內容貫穿于具體的情境之中,學生在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的過程中就掌握了必備的知識。
2.情境教學法的特點
(1)利于剖析重點難點
在單純的講授過程中,一些教學重點難點相對來說會很難理解,采用情境教學法,將這一部分內容穿插在具體的情境之中,學生可以直觀形象地感受,對理解重點難點有很大幫助。
(2)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
情境教學法采用的是學生來進行角色扮演,并且在這個過程中學習各種知識,這種教學法中教師起到的是設計情境以及引導學生學習的作用,而學生自始至終都被放在了主體地位。
(3)關注個體差異,滿足不同需求
每個學生的知識層次以及性格特點都不相同,在情境教學法中,教師可以根據不同的學生設定不同的角色,讓學生身在其中親身體會,有針對性地體驗自己薄弱的地方,對知識的掌握程度自然會更加牢靠。
基礎護理學實訓中應用情境教學法的具體實施
基礎護理學實訓課程共設50個課時,一共包括19項基礎護理技術操作:鋪暫空床、鋪備用床、鋪麻醉床、穿脫隔離衣、無菌技術、臥有病人床更換床單法、鼻飼、口腔護理、吸疾、吸氧、導尿、生命體征的測量、藥液抽吸、大量不保留灌腸、CPR、洗胃、靜脈輸液、各項注射法(皮內、皮下和肌肉注射)、簡易呼吸器的使用。實訓中應用情境教學法的具體實施步驟如下。
1.實施前準備
(1)對教師進行選拔和培訓
在教學開始之前,組織相關專家對教師在實訓教學中應用情境教學法(簡稱,實境教學)的相關知識及注意事項進行培訓,培訓該模式下學生的任務、實施步驟、教師的作用等,使教師充分了解該模式的運行過程,為實境教學的順利實施奠定基礎。
(2)高職護理學生分組
學生隨機分組,每組6~8人,每組選擇一名組長。
2.實施步驟
(1)準備。實境教學開始之后,教師至少提前1周根據不同的實訓項目選擇臨床病例及醫院。一個臨床病例中編排基礎護理學中2~3項實訓項目,每一個項目包括實訓目標、實訓方法、操作目的、疾病案例、操作前綜合評估、操作詳表、流程步驟、作業和評分等內容。確定臨床病例及實訓項目具體情況,請臨床護理專家進行審核,符合臨床實境教學的相關要求。教師至少提前3天將一些病例和資料通過qq、微信公眾號、在線學習平臺等發送給學生,布置任務,提供相關病例必要的學習資料。
(2)小組自學。每個小組的學生認真學習臨床病例資料及實訓項目,根據教師布置的任務查看相關的學習資料,尋找答案。
(3)預習效果評價。在實訓教學開始10~15分鐘之前,教師預評價學生的學習效果,再次強調實訓目的、注意事項、實訓步驟等。
(4)現場觀摩或實踐。以小組為單位根據基礎護理操作技能落實實境教學開始之前的工作任務:對操作用物準備、護士個人準備、配合程度、患者病情等進行全面的評估;操作過程中教師實時指正,確保患者的安全及操作的順利完成。一些最初級的技術操作,如測量生命體征、鋪床等在教師的指導之下操作;具有一定難度的技術操作,如給藥、口腔護理等在教師的監護之下操作;一些高危護理操作,如洗胃、吸疾等則學生只能觀摩。
(5)現場交流、討論。完成上述幾個步驟之后,教師和學生進行討論交流,每組之間先進行討論,然后每組向教師匯報實際操作中的不足之處,發表感想、收獲等。
(6)總結評價。針對學生在護理實訓中存在的醫患溝通、關愛患者、操作等問題進行總結,引導學生反思,指出學生應改進的方向與方法。
基礎護理學實訓中應用情境教學法的效果分析
1.方法
為了探究基礎護理學實訓中應用情境教學法的應用效果,選擇兩個護理班級作為研究對象,實驗組45人,對照組47人,兩組學生的基礎課、前期專業課、性別、年齡等均無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兩個班級的學生授課內容嚴格按照《高職護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標準》執行,對照組采用傳統教學法(教師演示、學生練習、教師指導、高職護理學生再演示),實驗組應用上述教學方法。
2.教學效果評價方法
對兩個班級學生的基礎護理技能操作考核成績、基礎護理技能操作相關理論知識考核成績進行分析,并設計調查問卷對學生對教學方法認同度進行評價。教學結束之后,兩個班級共發放92份調查問卷,問卷全部回收,有效問卷率為100%。
3.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軟件對獲得的數據進行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P<0 .05代表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4.結果分析
(1)基礎護理技能操作考核成績結果
兩組學生的基礎護理技能操作考核成績結果見表1,差異顯著(P<0 .05)。
注:*代表與對照組相比,差異顯著(P<0 .05)
(2)基礎護理技能操作相關理論知識考核成績結果
兩組學生的基礎護理技能操作相關理論知識考核成績結果見表2,差異顯著(P<0 .05)。
注:*代表與對照組相比,差異顯著(P<0 .05)
(3)兩組學生對教學效果的評價
兩組學生對教學效果的評價結果見表3。
注:*代表與對照組相比,差異顯著(P<0 .05)
結 語
基礎護理教學最終目的是為臨床培養專業護理人員,在教學過程中不但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還需要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精神。在基礎護理學實訓教學中應用情境教學法與傳統教學法相比提高了學生的基礎護理技能操作考核成績、基礎護理技能操作相關理論知識考核成績、學習主動性及團隊協作能力(P<0 .05)。基于情境教學法對基礎護理實訓教學模式進行改革,在提升教學質量的同時也為護理專業學生畢業后走入工作崗位奠定了堅實的理論以及實踐基礎。
參考文獻:
[1]田娟、王偉:《情境教學法用于〈基礎護理學〉實際操作部分教學的應用效果分析》,《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6年第8期。
[2]楊勤:《情境教學在基礎護理學課程中的應用》,《岳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年第2期。
[3]陳懷玉、黃麗、羅昊:《情景教學法對基礎護理教學效果的Meta分析》,《成功》(教育)2012年第5期。
[4]仵衛民:《角色扮演情境教學法在基礎護理學教學中的應用》,《衛生職業教育》2016年第8期。
